农药的概念,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广泛用于农林牧业生产、环境和家庭卫生除害防疫、工业品防霉与防蛀等。农药品种很多,按用途主要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按原料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农药)、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微生物、抗生素等)及化学合成农药;按化学结构分,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有机硫、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酰胺类化合物、脲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苯氧羧酸类、脒类、三唑类、杂环类、苯甲酸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类等,它们都是有机合成农药。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的含义和范围,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不同国家也有所差异。古代主要是指天然的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物质,近代主要指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美国最早称这些物质为“经济毒剂”(economicpoisons),将农药与化学肥料一起合称为agriculturalchemicals(农用化学品),大多欧洲国家多称为agrochemicals(农业化学品),德国又称之为pflanzenschutzmittel(植物保护剂),法国曾称为phytopharmacie(植物药剂)和phytosanitare(植物消毒剂),日本称为“农药”,且其范围很广,把天敌也包括在内。目前,中国与国际上的现代农药词意基本上是一致的,不但包括天敌昆虫等活体生物,生物体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及人工模拟合成物(如昆虫保幼激素、性诱激素等),甚至把某些转基因植物(如抗虫棉等)也称为“农药植物”。
在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对农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也促进了农药的快速发展。认为此领域应吸取近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用有机化合物影响、控制和调节各种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前提下,使有益生物得到有效的保护,有害生物得到较好的控制,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可以统称为“农药”。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大多数常用的农用化学品均可归入农药,其种类繁多。为了便于认识、研究和使用农药,应根据农药的用途、成分、防治对象或作用方式、机理等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