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镇的经济社会结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1:09:49
字号:

2004年乌江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2.0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1亿元左右。2004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2元。

乌江镇的经济社会结构

工业以粮食加工、建材机械为主,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家。以针织行业为中心,全镇大大小小的针织厂有10余家。从事第三产业个体户180多户,从业人员达320人,经济形势良好。

2007年实现财税总收入275.6万元,比上年增加45.6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1%。工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该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不动摇,把强攻工业摆在首位。一是做强做大现有传统工业企业,形成以“劳保手套,粮食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格局。二是依托本地资源,着力引进铁矿生产企业。目前人文铁矿、乌鑫铁矿、银山铁矿已进入试产阶段,铁矿产业将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进区力度。落户城西工业园区固投达700多万元的万佳环保装璜材料厂续建项目已基本竣工。新引进的固投6千万元的顺结制鞋企业,已在城西工业园区租用厂房,并已安装调配好设备,今年4月份已正式投入生产。

2007年完成了乌江至冻江14.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改造工程,较好地解决了5个村委6000多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的老大难问题。二是继续推进并完善了林权制度改革,给全镇林农发放了5800多本铁证,让林农吃下了定心丸,为拓宽我镇林业的发展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修了5座小山塘,维修加固了3座山塘水库、12座水陂,新挖并完善了60口抗旱井,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000多亩,为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配合县土管局抓好了新田、冻坑250亩富民造地工程。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在果树园新建了50个錂镁大棚,完善了200多亩农业综合开发渠系配套工程;完成了大路下100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基础工程;有效改善了蔬菜生产条件。

一是强化了社会综治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镇没有出现一起刑事案件和恶性集体上访事件。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100%,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二是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破了性进展。较好的开展了计生“十到户”工作,四项手术落实率达90%以上。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三是突出抓好了安全防患工作。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到常抓不懈、防微杜渐、警钟常鸣。制订了各项安全工作预案,加大了经费投入,强化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安全生产有序进行,全年没有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事故。四是文教卫生工作成绩喜人。中小学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顺利通过了省教育评估验收工作,并被评为全省两基教育先进乡镇。镇中心卫生院新建了一栋800平米左右医疗大楼,新建或维修了7所村级卫生所,有效改善了全镇医疗卫生基础条件。积极做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工作。全镇参保率达87%以上。完成了农村及居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人,全面完成了招工培训任务。五是其它工作:征兵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工青妇、老干、民政、殡改、土管等工作都按照上级要求齐头并进。

曲沃,史称“天府雄风,三晋重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南端。全县总面积437.9平方公里,辖5镇2乡,158个行政村,194个自然村,人口23万。

境内有汾河自北向南蜿蜓而下,浍河、滏河由东向西穿境而过;同蒲铁路、大运一级公路贯穿南北,侯月铁路、阳侯高速公路并行东西。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曲沃既无北方边塞的彻骨之寒,又无南方水乡的溽热潮湿,且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2.6℃,更兼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开启了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至春秋时代,已有颇具规模的冶炼、铸造、纺织印染、制革制陶等手工业,商贸流通则更是出现了“金玉其车,文错其服”的富商巨贾。

曲沃,乃“叔虞封唐之地,三晋发祥之端”。两千多年前,称雄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便是以次为中心,建立起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辉煌霸业。位于境内的曲村——天马遗址,起发觉清理的9带19座晋侯及夫人墓,曾两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被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一轰动世界的考古新发现,不仅确凿无疑地证实了曲沃即晋国的始封地、晋国的都城——故绛所在地、晋国宗庙社稷所在地,而且破解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编年的课题。

曲沃,人文历史积淀丰厚,源远流长。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相当的篇幅,即产生于此。自宋至清,有据可查的进士就达百余人之多。其中卫周祚,历任康熙年间吏、户、刑、工四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师,曾主持修订了《大清律》;兵部尚书贾汉复,在河南、陕西巡抚任上,纂修了《河南通志》《陕西通志》,补刻了《孟子》石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名学者顾炎武,长期旅居曲沃东韩宜园,授业绛山书院,并在此完成了他的鸿篇巨著《日志录》,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千古名句。

曲沃,自古以来,无论是农耕时代,还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都以物阜民丰而著称,这也是晋文化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明万历年间,邑人张士英引进烟草种植,此后,烟草业作为曲沃的支柱产业,撑起曲沃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在山西乃至中国北方独领风骚数百年。鼎盛时期,烟草作坊达百余家,年产烟丝5000余吨,远销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社会里,曲沃的经济仍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教差,统治者亦无能力真正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鸦片战争前后,鸦片输入、瘟疫流行、蝗虫肆虐,特别是光绪年间的大旱,县内人口骤降,“十去其七”,社会经济几近崩溃。

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的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使曲沃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58年,县委、县政府全县之力,苦战三年,建成了当时晋南地区最大的浍河水库,增加灌溉面积18亩,彻底改变了曲沃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1990年,启动了平原绿化工程,一举达标;1995年,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称号;1996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村村通”工程,全县所有的农村都通了三级油路;2001年,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曲沃长远发展的大局,提出了“工业强县,城建活县,文化立县”的三大发展战略目标,曲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02年,被评为全国百家竞争力提升最快县。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32。56亿元,是1998年的21.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3元,县级财政收入达到30088万元,是1988年的14.52倍。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县委、县政府致力解决三农问题,下大力气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园区经济勃然兴起,相继建成了太子滩农业综合开发区、星海温泉大棚菜园区、北董三万亩大蒜园区、周庄百万只蛋鸡养殖园区、文敬万头猪养殖园区、杨谈红枣园区等十大农业园区,农业生产进入了现代化、规模化、商品化轨道。

城市建设成就辉煌。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曲沃旧城进行了彻底改造,先后完成了晋韩路城区段拓宽改造、大运路城区段拓宽改造、贡院街拓宽改造、南环路翻新整修、城区农村连接巷硬化、东西南北大街改造、中心广场建设、体育场建设等几十处城建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旧县城的落后面貌,极大地提升了县城的城市品位和综合能力。

招商引资成效巨大。山西宇晋钢铁有限公司、曲沃县闽光焦化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块头企业落户曲沃,通才、立恒等一批民营性质的大型企业纷纷崛起,成为曲沃经济发展的支柱。到2005年,曲沃县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已有35家。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围绕构建和谐曲沃,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教育工作,曲沃中学连年在省市高考录取率排队中拔得头筹,2004年又顺利通过省级高中评估验收;曲沃二中申报全省农村示范高中工作进展顺利,职业高中荣获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优秀学校称号。文化工作,县碗碗腔剧团荣获第九届小梅花大赛金奖,县图书馆再次被评为国家级一级图书馆。卫生工作,本县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实现了城市居民最底生活金发放和动态化管理,各项社会保障金发放率达到100%。2004年,本县被评为“全国综合治理模范县”,县委书记薛愿兵到北京参加表彰会,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的接见。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0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