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苗圃建立和发展的全过程,以及苗圃曾经开展过得各项工作(行政的和技术的)都如实的记录存档,可以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为保证苗圃正常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通常,以下内容均应入档保存。
从苗圃的筹建,整个筹建情况、耕地范围、详细位置、土地及自然状况、筹建过程中参加人员等,以及所有有关苗圃组建过程中的一切资料等均应入档妥善保存、备查。
在征地等项工作完成以后,苗圃规划设计的各类图纸、土壤及病虫害的调查资料、基本建设中各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图纸、各类生产资料和农机具的购置、苗圃工作人员的岗位的设置及劳动生产组织的形式等亦应入档。
苗圃开始进入正常生产以后,还应记录工作人员及劳动生产组织的建立、变迁和发展状况;每年的劳动生产情况,包括每个耕作区的育苗工作(树种、品种、主要技术措施、产量和质量等),每年要有生产总结报告,最好以苗圃的平面图的方式标出各耕作区生产活动主要内容,这样也便于长期保存;各基层生产单位(班、组及办公室等)每天要填写生产日志(天气状况、出勤人员、劳动内容及完成工作量、以及其他应该记录的重要内容等),纪录当天重要生产活动内容,每月装订成册。
建立苗圃档案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对各类事件都要如实填报,否则便失去了建档的意义。此外,苗圃档案要专人(或兼职)管理,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存档、管理、查阅的规章制度。
园林植物苗木培育技术
在选择苗圃地时,要全面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等因素。苗圃地选择得当,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应该注意到一个十全十美的苗圃是不存在的。在影响苗圃地选择的各种因素中,应主要考虑: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土地原用途、生产潜力、土地可获性及价格、位置等因子。精细的苗圃地选择和规划,加上适宜的管理措施是建立经济、高产、优质苗木所必不可少的。
苗圃地选择时应对每块候选地进行调查,评价其优缺点,最后做出决定。
(1)位置
苗圃地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即靠近铁路、公路或水运便利的地方。以利于苗木的出圃和苗圃所需物资的运入。
设在靠近村镇的地方,以便于解决劳力、畜力、电力等问题。尤其是在春、秋苗圃工作繁忙的时候,便于招收季节工(临时工)。
同时也要注意远离污染源,即离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远些。
(2)自然条件
①地形 选择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开阔地或坡度为1°~3°的缓坡地为宜。既宜灌水又宜排水,也便于机械化作业。容易集水的低洼地、重盐碱地、寒流汇集地、风害严重的风口等地,都不宜选作苗圃地。
如果地形起伏较大,由于坡向不同,直接影响到光照、温度、湿度,土层的厚薄等因素也不同。因此,对苗木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北方,干旱寒冷、西北风为害,选择东南坡为最好。如果一个苗圃内有不同的坡向,则应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如北坡培育耐寒、喜阴的种类;南坡培育耐旱、喜光的种类等。这样就可以减轻不利因素对苗木的危害。
一般情况下,在低山区尽量不要选择阳坡,而选择阴坡较好。因为,阳坡光照长,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少、干旱,地被物少,有机质也就少,因此肥力低。阴坡则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在高山区,阳坡条件就比阴坡好,所以,因选阳坡。至于多高为界,应因地制宜,但始终不能忘记水、气、热这几个条件。
②水源 苗圃地应设在江、河、湖、塘、水库等天然水源附近,便于引水灌溉。如无天然水源或水源不足,则应选择地下水源充足,能打井提水灌溉的地方作为苗圃。
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为淡水,水含盐量不超过0.1%~0.15%。来自土壤、降水或地表径流的水分进入灌溉系统可能带来化学污染物质。例如,钙、硼等矿物质污染,通常发生在井水。但在江、河、湖、沟渠等也可能发生矿质污染物质,须对苗圃候选地水源的矿物质含量及浓度进行评价。来自江、河、湖、沟渠等开放水源的水易遭受草籽的污染。如浓度过高,会导致苗床草荒。用特殊设计的筛子(过滤装置)可减轻其为害。水生病原可能会感染根系和叶,必要时应用化学药剂处理。
地下水位不能过高或过低。最适宜的地下水位一般为:沙土1~1.5米,沙壤土2.5米,黏壤土4米左右。
③土壤 土壤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详尽的土壤调查有助于选择最适宜的土壤。
土壤肥力、土壤质地:一般应选石砾少,土层深厚、肥沃、结构疏松,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或壤质沙土作为苗圃。土壤中黏粒和粉粒含量(颗粒直径小于0.05 毫米)应该介于15%~25%。
土壤酸碱度:通常以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为好(pH6.5~7.5)。不同植物种类对pH的适应范围不同,如一般针叶树苗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好,要求pH5.0~6.5,阔叶树苗以中性至微碱性为好,要求pH6.0~8.0。如在北京,要求土壤为壤土,pH微碱性,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
苗圃地的土壤pH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因为,pH太高,抑制了硝化细菌的活动,易发生猝倒病;在碱性土壤中毒害苗木的物质也较多。pH太低,会使土壤中许多元素不能被苗木吸收利用。此外,pH高低,对土壤N、P、K含量也有影响。如pH6.5~7.5,磷肥发挥效率最大;pH小于5,钾肥最易淋失,所以在酸性土壤中钾肥较少。
(3)其他
①候选土地原用途 土地的原使用情况对苗圃地有影响。比如,改变了土壤酸碱度或造成有毒化学物质积累,将危害苗木的生长。
需要了解如下有关情况:
土地是否被改变过?如是,在什么时候,怎样改变的?
有无地方发生由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造成的积水?
原有无灌溉或排水系统,是否仍可用?
调查前茬作物。主要调查感染病虫害情况。重点是根、叶病虫害感染;原杀虫剂使用情况及对土壤的可能污染。一般菜地不易做苗圃地,易得根腐病。尤其是茄科和十字花科的菜地、土豆地不能选。
调查地被物。理想的苗圃地应该没有或有很少一年生及二年生杂草和草籽。
②立地生产潜力 其计算公式如下:
P={A×[1-(C+F)]×U×D×(米2/公顷)}/R
式中:P——年产苗量,单位1000株;
A——生产区面积,单位公顷;
C——估计劣苗率;
F——估计超产率;
U——实际苗床面积,%;
D——目标密度:即苗木出圃时的密度;
R——轮作期。
选择苗圃地时还应考虑苗圃将来的发展规划。如果将来要扩大面积,应对苗圃地周边地区情况也进行调查。
③土地可获性及价格 选择苗圃地时考虑购买该土地的可能性及其价格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要考虑总开发费用。如土地可能先期购买价格较高,但后期改造等费用较低,使总体费用较低。
(4)评价并确定苗圃地
对所有的候选立地按照评选条件标准进行比较,最终确定苗圃地。
1.优质种子应该是种性纯、颗粒饱满、形态正、成熟而新鲜的种子。 ( yes )
2.移植植物时切断主根,可促进根系的旺盛发育。 ( no )
3.由于形成层的活动,使根的直径不断增粗。 (no )
4.能用于繁殖的材料称种子。 (no )
5.旧个体增生新个体的现象叫做繁殖。 ( yes )
6.给予种子以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它就能萌发。 (no )
7.大多数营养苗能提早进入开花结果期。 (no )
8.实生苗是用播种法繁殖的苗木。 ( yes )
9.按植物器官的不同,扦插分为硬枝扦插、软枝扦插两种。 ( yes )
10.砧木与接穗要选择没有亲缘关系的植物,所得的苗木才有较强的生命力。 ( no )
11.根接就是用根作接穗。 ( no)
12.为提高扦插成活率,应设法使气温高于地温。 (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