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8日,根据99兽医网的统计,我国主要养猪区域的平均生猪价格为18.63元/斤,和昨日相比每斤下跌了0.03元。其中:外三元18.92元/斤,和昨日相比每斤下跌0.01元;内三元18.65元/斤,和昨日相比每斤下跌0.02元;土杂猪18.32元/斤,和昨日相比每斤下跌0.07元。
湖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广西,山东省,黑龙江省,北京市,等省份的生猪平均价格和昨日相比保持上涨。,以下是具体涨幅:从左至右依次是省份名,今日平均猪价和涨幅。
湖南省,19.72,+0.1河北省,18.25,+0.03江苏省,18.64,+0.07广西,19.63,+0.12山东省,18.11,+0.02黑龙江省,17.77,+0.1北京市,18.02,+0.03
吉林省,广东省,山西省,辽宁省,陕西省,江西省,重庆市,安徽省,云南省,四川省,天津市,上海市,甘肃省,湖北省,浙江省,河南省,贵州省,内蒙古,福建省,等省份的生猪平均价格和昨日相比有所下跌
盘点:2020年养猪业最受关注的十大人物!你认识几个?
猪股业绩爆发
1月11日晚间,大北农(002385,SZ)与龙大肉食(002726,SZ)发布2012年12月生猪销售简报后,12家上市猪企全部发布2020年销售数据。
头部猪企中,牧原股份(002714,SZ)、正邦 科技 (002157,SZ)与新希望(000876,SZ)销量均出现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76.68%、65.28%与133.60%,其中新希望销量增速为12家猪企之首。
此外,温氏股份销量近乎腰斩,已与牧原股份产生较大差距;天邦股份(002124,SZ)销量增长26.17%,在头部猪企中增速偏低,销量逐步接近大北农、傲农生物(603363,SZ)等第二梯队。
在猪周期高景气度支撑下,养猪股业绩集体增长,12家上市猪企2020年生猪业务销售总收入增长197.71%,其中温氏股份增长0.72%,增速较低,其余猪企均录得较快增长,扣除温氏股份影响后,其余猪企总收入增长271.47%。
除温氏股份、天邦股份外,头部猪企增速迅猛,牧原股份、正邦 科技 、新希望三家头部猪企生猪业务总收入增长分别为180.07%、206.04%、192.63%。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多家企业均认为与猪周期景气上行有关。天邦股份认为,2020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行业产量减少,猪价同比上涨。在猪价上涨背景下,正邦 科技 与新希望均认为:“销售价格与销量增幅较大,引发收入大幅增长。”
2021年行业集中度将快速提升
2021年,生猪供给逐步恢复已成为大势所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超过4100万头、生猪存栏达到4亿头以上,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0%以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表示,生猪生产恢复成效超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温氏股份2021年出栏目标为3000万头的传闻,温氏股份公司人士称:“我们未对外发布具体出栏目标。”而牧原股份、正邦 科技 、新希望公司人士均认为公司有信心实现出栏目标。
此外,新希望于1月11日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2021至2023年,新希望生猪出栏量分别不低于1658万头、3316万头、6632万头。
在出栏目标高增长之下,行业集中度或快速提升。某生猪养殖行业投资人士表示:“在非瘟疫情影响下,头部企业防疫能力较强,扩张速度快于行业恢复速度,今年养猪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2020年,中国养猪业风起云涌,可谓巨变连连。最让人感慨的,是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那些养猪业精英,在这片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演绎了属于 历史 巨变时刻的精彩。
倘若若干年过去,我们一定还会想起转折点2020年,想起这些人在2020年的言或行。
01秦英林
从22头母猪起家的秦英林,一直是养猪界的传奇。在非瘟冲击下,秦英林领导的牧原集团不但保住产能还大放异彩,在2020年 历史 性的首次登上养猪业龙头老大的宝座,改变了养猪业固定多年的江湖格局。截止2020年11月,牧原出栏量已达1547.3万头。在暴利行情催化下,秦英林家族身价也迎来暴涨。2020年4月7日,秦英林就曾以185亿美元财富坐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43名、中国富豪榜第8名位置,排名更是超越地产大亨王健林,一举打破外界对养猪的认知——原来把猪养好,可以这么挣钱。
02陶一山
2020年九月,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将达20亿头,到2022年猪价将跌到10元/斤,或跌到4-5元/斤都完全有可能。”言论一出,引发业内巨大关注,甚至影响到股市行情。其实,养猪业应该认真听取这类自由表达的真心话。在轰轰烈烈的巨头扩张潮面前,未来确实存在巨大的养猪风险。当猪价真正跌破10元时,或许会有跟风者在猪圈哭。到那时,他们的耳畔一定会回想起陶一山的言论。
03陈焕春
2020年9月22日上午,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总市值达到137亿。除了华中农大通过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华农资产公司持有科前生物股份外,科前生物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兽医协会会长陈焕春作为科前生物第二大个人股东,IPO后持股14.76%,这意味着陈焕春身价超20亿。科前生物上市创造的以陈焕春院士为代表的“亿万身家”学者,某种程度上完美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过去,科研的枯燥寂寞与以贸易和投资为驱动的高速发展经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许多科研工作者只能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待遇并不算高,这使得学术科研的圈子里难免出现浮躁情绪。我们往往歌颂科学家的清贫,但我国发展至今,居民收入水平与日俱增,“用爱发电”并不是那些为行业带来进步的科学家应得的回报。
04步志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研究员,领衔哈兽研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研发工作,可以说是近2年来业内最受关注的学者。据了解,为了非洲猪瘟疫苗的开发,哈兽研团队夜以继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最新公开消息显示,该疫苗环境释放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对该疫苗的争议一直存在,但就像某企业家在嘉兴大会上所言,科学家对非洲猪瘟疫苗的正常研究是需要业界支持的。产品在什么时候可以上市,养殖企业愿不愿意使用,是另一回事。
05刘畅
2020年,新希望六和在养猪业的突飞猛进可谓令人震惊。2020年1 11月,新希望六和已出栏生猪663.43万头,刘畅率领她的团队干出了让行业赞叹的业绩。新希望六和的高管团队快速实现了年轻化,从董事长到总裁均为80后,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 历史 风向标,因为它意味着新一代的企业家开始真正登上 历史 舞台,开始掌握真正企业的话语权和命脉。
06鲍洪星
人们提到江西畜牧业,总会想起饲料赣军的代表双胞胎集团。然而,2020年,在不经意间,双胞胎集团已经变身为一家以养猪为主业的农牧集团,存栏母猪数十万头。鲍洪星和他带领的双胞胎集团,可谓饲料企业转型养猪的典型代表——他们有团队,有资金,有实力,关键是,转型意志够坚决,转型成绩很靓丽。饲料巨头养猪,他们很可能在养猪业弯道超车。
07邓成
2020年,邓成离任新希望六和总裁,随后上任天邦股份董事长,令行业高度关注。他为什么离开新希望六和,到天邦领衔会对天邦乃至行业产生哪些影响,自然有各种分析和猜测。要知道,这两家企业在养猪业都举足轻重,行业大佬转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会影响一批人,甚至影响一个行业,会有蝴蝶效应。
08温志芬
温氏股份的高管一向敏于行而讷于言,秉承少说多干的风格。回顾2020年养猪业,我们离不开关注温氏股份。这一年,在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的带领下,温氏股份的发展静水流深,亦处于深度变革之中。2020年,温氏股份成立了水禽事业部、种猪事业部,把养猪事业部拆分为猪业一部、猪业二部。架构的调整,在于快速适应行业节奏的竞争和变化。温氏股份的韧劲和后劲,比绝大多数公司要强劲,很多人都在讨论,温氏股份什么时候会重新成为养猪出栏量老大?
09何祖训
经历一番卧薪尝胆般的磨练后,何祖训带领的云南神农集团终于在2020年底等到了IPO过会成功的消息。作为畜牧业的“云南王”,神农集团其实早就有登上资本市场的资格。当下,巨头正在角逐包括云南在内的西南市场,格局即将发生巨变。云南终于有了本土上市农牧集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何祖训和他带领的神农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10中小养户
2020年,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常常被人提起——中小养户。在巨头挤压的时代,他们是否还有养猪的机会?当非瘟稳定之后,他们是否还回来?非洲猪瘟是否让中小养户失去了养猪的能力?当下,有多少中小养殖户能够成功复产?如果猪价暴跌,很多人必然快速逃离。说实话,如果中小养殖户大幅减少,那么许多上游企业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几十年来,太多的饲料乃至动保企业就指望着中小养殖户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