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木耳的利润与成本是多少?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3 05:05:05
字号:

亩产干黑木耳800千克

种植木耳的利润与成本是多少?

按市场价60元一千克,亩产值达4.8万元,

每亩成本菌棒3.3万元、遮阳网200元、人工采摘费4800元

每亩利润达1万元

一、木耳栽培注意事项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根据自己现有的房屋状况,资金状况,技术水平等确定适宜的生产规模。

2、适应市场的原则。要先看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

3、技术为先的原则。要先学懂技术再生产。初次生产要有技术依托,不能蛮干,要学会向别人学习。

4、科学管理的原则。生产要认真,管理要细致,不能粗心大意。

5、心中有数的原则。原材料采购,生产规模,生产时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相互匹配,相互衔接。

二、木耳栽培投入

固定投入:包括厂房,设备、设施、工器具。

1、厂房。厂房分为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等六个生产区,根据生产实际可综合利用分为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室三个部分。拌料、装袋、灭菌室可搭简易棚,适宜最小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冷却、接种室最小面积在8平方以上。生产量大时,要适宜加大面积。培养室面积要根据生产量进行确定,每平方米可摆放350袋左右(包括走道面积在内,搭5层架)。

2、培养室搭建摆放架。立摆层架高30厘米,卧摆层架高50厘米。走道宽50—60厘米。冷却室、接种室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3、厂房厂址选择要注意周边的环境卫生条件。

4、设备、设施。包括灭菌锅、拌料机、装袋机、菌筐、换气扇、柴油机、水泵,以上设备到销售部门购买。其中灭菌锅可以自制。常压灭菌锅可用80—100印铁锅或用铁板焊制的铁槽作为加热部分,用砖和水泥砌保温墙体和用厚塑料布作保温墙体。自制常压灭菌锅要注意密封性和加水量的关系,要注意一次灭菌时的用水量,不提倡二次加水。

5、工器具。包括接种、接种枪、电子温度控制仪、离子风机、酒精灯、温度计、干湿温度计、灭菌感温表、紫外线杀菌灯、电炉子、微喷管、喷雾器、橡胶手套等。按1万袋计算,固定投入金额在5000元以上,生产规模扩大则相对的降低投入成本。根据经验以5万袋的生产规模投入的固定成本相对较低。各生产户可以进行联户生产,以较好的降低生产成本,如联户购买设备等。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做床→催芽→露天管理→采摘→凉晒

1、拌料。?拌料要拌匀,保证含水量在65%左右。

装袋。人工装料时要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要求上下松紧度一致(菌袋装料时以不变形、袋面无破褶、光滑为标准)。原种菌袋包装采用装料→压实料面→窝口→扎棍→覆棉花→盖纸盖→系胶筋。栽培种菌袋包装采用装料→压实料面→窝口→扎棍→。原种湿重0.6公斤,栽培种湿重1.15公斤。当天装的菌袋(瓶)要在当天灭菌,不能放置过夜,以免产生杂菌,发酵、酸败。如当天不能灭菌,应放到冷凉通风处过夜。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提前将灭菌锅锅屉放好,要求锅屉离锅水平口约10厘米,上面放麻袋片,17cm×33cm的菌袋灭菌时需装在铁筐中或在蒸锅内搭架子,16cm×52cm的菌袋灭菌时培养袋依长向平放成“#”字重叠排列在锅屉上。行间距3公分,便于内部空气流通。然后用塑料和棉被将锅封严,待菌袋内温度达100℃后再保持12小时。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接种。待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菌袋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接种箱内;栽培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 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然后用每立方米5克高锰酸钾,10毫升甲醛熏0.5~1小时。接种时点燃酒精灯,用灭菌的镊子将栽培种弄碎,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使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层,这样黑木耳菌丝萌发快,抢先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侵染。每瓶三级种可接30袋左右。

发菌管理?菌袋接菌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的每层之间高度为35cm左右,培养初期,袋应直立整齐摆放,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待菌丝伸入培养料内后,可以将袋底相对,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迭叠4排。

做床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后空地,并要求避开风口。?土质粘重的地块作距地高5cm,宽90cm,长度不限的床,床与床之间留有排水沟。?床做好后,床面应浇一次重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

催芽 接种好的培养袋经40~50天培养,菌丝就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催耳,应再继续培养10~15天,使菌丝充分吃料,积聚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这时,培养室要遮光,同时适当降低湿度,防止耳芽发生和菌丝老化。培养好的菌袋就可运往场地,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单独放,放在最后开口。运输时要轻拿轻放。?用1%石灰水对整个菌袋进行消毒,然后捞出后控干。简便方法是:看塑料薄膜上有无水雾或水珠,如有水珠下滴,则湿度过大,要增加通风度;塑料膜上无水雾或水珠,为湿度过小,要减少通风量,并需要在床两侧喷水增加床面湿度。根据湿度情况来决定通风量的大小。这个期间床面温度要控制在24℃以下,若温度超过24℃,应通风使温度降到24℃以下。耳基形成后,进入出耳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直接给水(给水时将草帘子、薄膜撤下,给完水后撤下薄膜,盖上润湿的草帘子,保持床内潮湿度),给水量不要过大,并防止水灌入袋内,应根据床内湿度、通风度、自然温度、耳芽情况等综合考虑决定。使芽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状态,每天傍晚进行通风,直至耳芽长到1cm左右(耳芽干后要高出菌袋平面),开始分床并进入露天管理。

露天管理 分床前需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地膜,菌袋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每平方米摆放20袋,袋间隔10cm。

采摘 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采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沫,保持耳片的清洁。不可用手握住耳片帖根处拧下。

凉晒 采后要及时凉晒,凉晒时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大朵的凉晒时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凉晒要用网状物,上下通气。凉晒中途不可翻动,要一次性晒干。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21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