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产业:介于正当行业(白)和不正当行业(黑)之间的不合理但又客观存在的产业。
简单地说,灰色产业就是和法律打擦边球,暴利的项目或者产业。
揭秘“区块链牌照”灰色产业链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区块链的大热,区块链牌照这一灰色产业出现于市场,一些手握“区块链牌照”的经纪人也在深耕闷声发财的大好机会。然而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个所谓的“区块链牌照”,实际上就是带有区块链的营业执照,并不是批准相关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分析人士认为,注册区块链相关名字的公司实际也是一种借题炒作,投资意义不大,有忽悠炒作的嫌疑。
最低2万元入手“区块链牌照”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个名为金融牌照资源交流群中看到一则消息,“出炉一家炙手可热的区块链牌照,无户无经营,15天过户完毕,2万元拿走”。叫卖该牌照的经纪人介绍称,并购现成的牌照,价格从2万-10万元不等。如无特殊要求最低2万元预算即可完成并购。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在出具牌照的具体信息中却发现了一些猫腻。按照正规的营业执照要求,营业执照必须是国家工商总局或者地方工商局才能颁发的,正规营业执照必须有名称、类型、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成立日期、营业期限和经营范围。而这个所谓的“区块链牌照”,执照盖章仅是当地的工商局,并未标明注册资金额度,有登记日期但没有截止日期,也没有具体的法人信息。针对记者提出的质疑,该牌照经纪人并未做出正面回复。
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可否办理新牌照时,这位牌照经纪人介绍称,整体上来说,全国的区块链注册政策越来越收紧,目前上海已经全面限制办理。北京虽未限制办理,但经营范围只限科技及科技相关类型。假如选择在北京注册,费用在1.8万-5万元之间。短则15个工作日,最长则需要一个月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不少人目光瞄准抢注、转让区块链牌照的生意,是因为此前名称中含有“区块链”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数据显示,经营范围内含有区块链字样的企业多数为一年内新设立公司,共有4266家,且集中在广东地区。其中,注册在广州的公司有2177家,注册在深圳的有502家。
对此,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目前各地区块链利好政策不断,整体营商环境良好。从参与者来看,目前区块链圈子较小,同时因政策差异有较明显的地域集中情况,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行业上升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其创业有较强的吸引力。对于卖方来说,售卖“区块链牌照”的收入相较于申请难度和花费高很多,也就为售卖方提供了较大的逐利空间。
此牌照非彼牌照?
近几年来区块链概念渐热,各地纷纷出台区块链优惠政策,比如广州发布“区块链十条”,在培育、成长、平台、应用等多方面基于奖励,因而很多创业者看到其中的红利,并积极入场。事实上,国内区块链行业并无准入的许可证。而对于正规的牌照,官方说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而国外的区块链牌照类似于金融牌照,是批准相关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
张叶霞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早些时候区块链主要应用在数字货币领域,存在金融属性,而近年来监管层针对互联网金融发行的“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等牌照及P2P网贷备案等要求,使得创业者误认为区块链也有相关牌照。因而为“区块链牌照”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张叶霞进一步表示,这些所谓的“区块链牌照”实际上并非牌照,只是企业名称中带有“区块链”字样的营业执照,与其他营业执照并无区别。就目前来看,我国针对区块链业务尚未有明确的准入要求,目前的政策支持方向集中在将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方向,整体侧重技术层面而非金融层面。
一位区块链公司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目前区块链作为现在大火的项目,对投资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很多投资人都想试水把握这一赚钱商机。在麻袋研究院研究总监路南看来,区块链营业执照的获得显然让这些公司拥有了一个暴富的可能,但区块链技术公司其实并不需要“区块链”营业执照,所以这样的“牌照”其实没有内在价值。
稀财汇创始人、500金研究院院长肖磊也认为,区块链牌照大概率是有意炒作,目前从国家层面并不存在牌照一说,也没有什么正式文件,而且未来也很难就区块链专门发某种牌照,因为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而非一种业务形式。注册区块链相关的名字实际上也是一种借题炒作,投资意义不是很大,最主要还得看具体公司业务能力。
跟风炒作存风险
因为存在盲目推崇,“区块链”一直有概念炒作的空间。除了散户涌入外,一时间只要上市公司透露和区块链沾边就能股价大涨,公告有区块链业务就能涨停。这也引来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纷纷发布公告表示将推出区块链项目,谋求蹭上这一波热点。而在收到交易所问询函或互动平台的提问时,有公司积极回应,也有公司紧急澄清,撇清关系。
肖磊强调,区块链很难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实际的高额利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企业的项目并不需要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是硬加上去的,这对投资的辨识能力要求非常高。现在有将近90%的区块链项目是“空气”类型的项目,是毫无意义的。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霍学文在日前举行的一次闭门会议中强调,“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是有门槛的,技术人员视角里的区块链与很多人讨论的区块链往往不是一个维度,老百姓大多对技术不是很懂,骗子正好利用这一点让区块链成为自己行骗的外衣,利用技术概念行骗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趋势”。
在谈及监管明令禁止,为何还会出现叫卖区块链牌照的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指出,在对区块链、比特币等代币监管收紧后,工商注册部门对经营范围涉及区块链的营业执照暂停审批,一些真正从事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公司急需获得涉及区块链的经营资质,这些企业会购买此类执照;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投机者进行投机,低买高卖。
“社会对于区块链有着近乎疯狂的盲目推崇,也存在着浑水摸鱼进行牟利的市场空间,大量资本不断进入,而我国全面禁止数字货币,区块链公司注册已经暂停,于是形成‘壳资源’市场。目前我国没有颁发任何区块链领域的特许经营许可。这是卖家炒作的‘概念’,不具有内在价值,未来监管落地或‘区块链’公司注册放开,这些‘牌照’可能一文不值。”路南说道。
昨天有位粉丝留言:为什么房地产销售年纪轻轻都能够年入百万,开豪车?
其实这个现象放在十年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那时有大量的房地产销售月入十几万、年入百万,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或者强二线城市,人们都是排队买房,开发商根本不愁卖。可是十年后,房产销售的红火程度大不如前,收入也一落千丈。
那么房产销售为什么会催生高薪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房产销售。
所谓房地产顾问,就是我们在售楼部看到的接受洽谈、咨询的置业顾问,靠主动上门的购房者带来成交量。销售的房屋,佣金为1/1000至2/1000不等,一套成交额一百万的房子佣金在1000-2000左右。只有客户网签全款到位了才能支付佣金,而且等待时间相当长,后期卖出的每套房扣除20%左右作为保留金,一到两年后才能结算。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走量为主,平均每个置业顾问每月销售3-20套房,销售量相对稳定。他们不需要出去找客户,而是直接在售楼处接待客户,所以佣金相对较低。
这种模式大家都很熟悉,也很常见,就是在商场门口、地铁口到处发传单的房产中介。房产中介靠主动寻求购房者来确保成交量,销售的佣金相对较高。一般来说,成交价在100万的房子佣金在1-5万左右,结算时间比较快。通常情况下,客户在付了定金后就可以得到佣金。
但是房产中介的拓客成本高、工作相对辛苦,风吹日晒,很难拓到真正想买房的客户,很多还需要长期的客户关系维护。好不容易遇到意向客户,还需要自己承担看房的交通费用。一般来说,在看了第五、第六个楼盘后才有可能成交。也有少数果断的客户看过一两个楼盘后就可以顺利成交。而看一次盘,得照顾大多数客户的时间,必须预约到周六、周日才有空,所以一个客户的成交周期至少是一个月,相当于一个中介一个月平均成交一组客户。
其实,房地产销售的确有年入百万的,但也只是其中的少部分人。房产中介年入百万的有两种。第一种:房产中介自身社交能力强,朋友关系广泛,能实现批量团队购房。第二种:中介公司的老板不断地招聘销售人员。他们每人底薪1000-2000元,租一家店铺,加盟那些大品牌房产网站。他们会提供合作的房地产资源。如果一个月有一销售能够开单,他们就能净赚。
置业顾问年收入百万的也有,但是相对较少,毕竟佣金低。除了少量的灰色收入,正常情况下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资历,敏锐的眼光和精准的预判,所在楼盘有大量存货,把销量做上去,佣金自然不会少。当然,置业顾问最赚钱的机会就是所在楼盘开盘。他们趁着开盘一次能卖20-100套,一次的提成就是几万几十万。平均来讲,他们一年开三五次盘。加上奖金,那一年的收入达到一百万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无论是房地产中介还是置业顾问,只有5%的人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20%的人月平均收入在1万元左右,50%的人月收入在5000-8000元之间,25%的人成为了宣传楼盘的炮灰。所以对于高收入的人来说,卖房子并不容易。
总而言之,靠房产销售掘得第一桶金,迅速积累起原始财富的人的确有,但只是风毛菱角,大多数人都还在食物链的底端苦苦挣扎。我们只看到了成功的人如何风光,却不曾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尝尽的苦头。而作为普通的大众,就更应该持续努力,保持精进,才能不在汹涌的潮流中沦为炮灰。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回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