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书馆排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0:23:56
字号:

大学图书馆排名

大学书馆排名

TOP1: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 年,是我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550万余册,并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拥有阅览座位9682个,其中包括6个多媒体阅览室。

TOP2:浙江大学图书馆

全馆拥有馆舍5座,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5282个。 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 ,藏书几乎覆盖所有学科领域,尤以机械工程及仪表、电力、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医学、农业、生物科学、地方文献、敦煌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收藏较具特色。

TOP3:山东大学图书馆

目前馆藏文献307万多册,其中,外文书刊3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5000种。在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古籍善本占有重要地位,现有古籍22万余册,其中珍善本数万册,金石拓片尤为丰富,特别是本馆收藏的书目文献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易学文献、线装古籍、明清版本的州府地方颇具特色。

TOP4:北京大学图书馆

至2005年为止,拥有藏书600余万册。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

TOP5:武汉大学图书馆

至2005年底,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704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571万余册,电子书刊132万余册,线装古籍20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各类报刊累计达到21478种。学科覆盖面广,遍及文、理、工、农、医等各个领域,其中尤以我校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最为完整。

TOP6:郑州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资料 531万册。中外文报刊 18516 种,其中纸质报刊3516种,全文电子期刊 15000 种,另有 音像资料11119件。

TOP7:西南大学图书馆

馆舍面积约6.7万余平方米(含规划中的中心图书馆),拥有藏书438万余册,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

TOP8:吉林大学图书馆

现有各类纸质书刊692.46万册(截止2006年7月底)。在纸质图书中,有40万册古籍文献,其中6000余部为古籍善本。地方志与谱牒、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

TOP9:南京大学图书馆

至 2007 年底,总藏书量达到 491.70 万册(含院系资料室)。馆藏古籍线装书近 40 万册,其中善本古籍有3000余种、 3 万余册。地方文献、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的收藏已形成特色。古代地方志共收藏有 4000 余种,近4万册,在全国各大图书馆中处于领先地位。本馆收藏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语种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学、数学为特色。1949年以前的中文社会科学书刊与自然科学收藏也比较丰富。

TOP10:中山大学图书馆

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达519.75万册(件),其中,古籍图书近40万册;中文纸本期刊4396种;外文纸本期刊2142种;年新书刊资料增长量为15余万件。中文电子期刊2.3万余种;外文电子期刊2.3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90.98万册;外文电子图书31.1万多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300多种;多媒体光盘资源35000余片。

(摘自生活十普的文章)

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由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图书馆和四川省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初建馆时仅有书刊4万余册,连同1952年院系调整、教学改革时,随同四川大学、川东教育学院、重庆大学、华西大学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并入而调进的图书20000册,总共藏书7万余册。馆舍由一个寺庙改建而成,总面积不到400平方米,工作人员不足10人。

1953年,学校特拨购书专款,陆续添购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主席著作、政治时事读物和教学科研需要的参考书刊资料,并请中文、历史两系有关教师分赴北京等地选购图书。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在线装古籍、文史专著、参考工具书等方面为我馆藏书奠定了较好基础。同时,也根据教学科研必需,经过精选慎购,注意节约,陆续收集了部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外国史、外国语言文学和科技方面的书刊。到1956年,馆藏书已增加到254826册。

1956年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召开后,学校随即确定了图书馆的领导体制,由领导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分管图书馆工作。学校由沙坪坝迁北碚后,1965年修建5700平方米的专用馆舍。1966年,馆藏各类书刊已达675102册,工作人员50余人。

文革期间,学校迁往梁平,图书馆工作停顿瘫痪,书刊订购中断,馆藏书刊有的装麻袋打包堆存,多数仍存原书库。1980年后进行了全面清点,总共损失中外文书刊164477册之多,价值177635元,其中有很多的贵重书刊和专业参考书籍。

1986年1月,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惠赠港币一千万元,国家教委投资人民币三百三十万元修建图书馆逸夫楼,历时三载,1989年10月25日落成使用。逸夫楼占地两公顷,建筑面积9792平方米,能藏书80万册,是当时学校设备最新,投资最多,规格最高的大楼。

2000年9月多媒体阅览室成立,全馆实现馆网连通,机检操作。可向读者提供检索、浏览Internet、教学培训等服务。同年12月全校图书清产核资全面结束,经核定图书馆共有中外文图书藏书92万册。

2001年7月完成两年一次的聘任制度,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图书馆由原来的九部一室调整为五部一室。即: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电子读物阅览部。在岗人数87人。

2001年8月完成常用中文图书的回溯建库,同时完成了数字图书馆一期工程。该工程不仅制作了全新的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网页,还购入五部大型数据库即:超星、CNKI、万方、维普、Apabi,并免费对全校师生开放。

截止2005年8月,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舍占地面积已达到15,589平方米,教职工89人,阅览座位1105个。馆藏文献数量丰富,纸质图书达191万余册,电子图书总量约115万余册,引进或自建各类数据库40个,形成了一个学科覆盖面较广,深受用户好评的数据库群,年接待读者达150万余人次。

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系、园艺系、农产制造系和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以及私立相辉农学院农艺系组建成立。在合并筹备期间,各校调出图书共计3520册,工作人员7人组建成立西南农学院图书馆,洪其琨为图书馆主任。地址在北碚夏坝,原重庆相辉学院校址,即复旦大学抗战期间在川时的复旦大学图书馆旧址。1952年至1953年院系调整,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和省内高等院校的农业系科先后调整来校,集中了西南地区十多所院校的农科图书设备,使图书馆有了一定的藏书基础。

1954年学校利用前中央农业试验场地基地,在北碚天生桥建立新校址,同年八月图书馆随校迁入新址-石园村,使用面积为550平方米。阅览室和教师参考室是利用教学用房或生活用房分散布置。1956年迁入梅园,为独立大院,使用面积为690平方米,藏书14万余册。

1964年学校综合大楼整体建筑完工,其一侧附楼为图书馆3447平方米新馆。其前楼四层为阅览室,各类阅览室齐全,后楼五层为书库,书库配有垂直升降设备,极大地减轻了职工上下楼搬书的工作量。到1967年,馆藏图书234288册,年购书经费近3万元。

1988年投入使用的8226平方米的新馆,屹立在校园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文献储存和服务条件。新图书馆以书库为主体,连接读者区和工作区两个大院,馆中有园,有纵深、清静的幽雅感。读者分教师和学生流线,互不干扰。房屋有较大的适应性,书库和阅览室没有层差,荷载相同,利于逐渐扩大开架,直至全开架借阅,超市化管理。有专题研究室,现代化技术用房和学术报告厅设施。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与四川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成立新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图书馆为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二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止2005年8月,图书馆共有员工50人,馆藏纸质文献达878244册(含学院、研究所资料室),数据库33个,馆藏文献以生物学科、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蚕桑、茶学及资源环境、农业经济管理等为特色。

西南大学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合二为一,组建成西南大学图书馆。经过多年发展,西南大学图书馆先后成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务院颁发“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南大学文献分中心。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3万余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图书馆馆舍面积2.6万余平方米;荣昌校区图书馆目前有馆舍4370平方米。在建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中心图书馆建成后,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达到6.6万平方米。

2012年年度文献购置经费达2000万元,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力量进一步增强。2012年购置中外文纸本图书45063种,127294册;外文图书4674种,4675册;中文期刊2767种,4548份,外文期刊106种;订购中外文报纸共计176种,293份。

截止2012年,图书馆纸质文献累积417万余册,电子文献累积705万余册;磁盘阵列达到238TB,拥有服务器62台,其中IBM机架服务器31台。藏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现馆藏古籍14万余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

西南大学图书馆一直注重网络化和数字文献资源的建设,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12年,共订购万方、CNKI、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等中外文数据库72个;拥有终端检索机、查询计算机240余台。设在图书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每年为全校师生提供查新和引证、文献传递等服务,完成的查新课题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图书馆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及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培训、专题讲座等。

图书馆拥有员工130人,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49人,高级职称25人,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项科研课题,2012年获得学校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重大项目1项。

2012年,学校成立西南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及中心馆建成后图书馆馆舍集群功能的综合定位,将探索建立“中心馆+分馆+专业馆”的全新管理模式,建成中心图书馆、师范馆、农学馆、经济管理分馆、法学专业馆、外语专业馆等多个馆舍布局的综合图书馆群体,形成能有效服务本学科教学科研的文献资源体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4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