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必游的八大景点:黄鹤楼、武汉东湖风景区、昙华林、晴川阁、光谷广场、武汉大学、古德寺、武汉长江大桥。
一、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
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二、武汉东湖风景区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东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世界级绿道——东湖绿道,总长101.98公里,为国内最长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2020年8月18日,武汉东湖风景区“东湖之眼”摩天轮正式对外开放。
三、昙华林
昙华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部,毗邻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昌校区,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
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
四、晴川阁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地处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夹江相望,互为衬托。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薛禹稷行宫(禹王庙)时增建,重建于1984年,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有“三楚胜境”之美誉,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世称“楚天第一楼”。
五、光谷广场
光谷广场(OpticsValleySquare)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的交通广场,位于珞瑜发展轴的珞瑜组团中部,倚立“中国·光谷”入口处,是主城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系的重要节点和通道。
光谷广场于2000年8月动工建设;12月基本完工;2014年12月28日,新光谷广场开工建设;2017年8月25日主体结构封顶。2019年9月1日,主体结构正式完工。
武汉必去景点有黄鹤楼、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汉欢乐谷、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是黄鹤楼景区管理主体,历代黄鹤楼屡毁屡建,目前的黄鹤楼重建于1985年。在秀山起伏、湖波荡漾的美丽江城有一座如诗如画的千年古楼,她就是高居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千百年来,白云环绕其上,滚滚长江从她的脚下东流而去。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位于武汉市之东,二环线与三环线之间,面积达八十余平方公里。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说。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文化底蕴厚重深远。
武汉必吃美食
豆皮最初是一种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丝,每年农闲时,湖北地区许多农家都有烫制豆皮的食俗。人们选用优质的绿豆,配以大米一同磨浆,在一口大锅中摊成薄皮,取出后,将其卷筒切丝、晒干贮存,以备年节食用。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创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在武汉,早上卖油炸面窝的摊点如同卖热干面的摊点一样普遍。常会看到一群人秩序井然地排队,等待出锅的面窝。炸面窝的火候十分关键,火候未到,面窝厚处会有稀浆状的未熟部分,火候过了,炸出的面窝颜色泛黑,滋味略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