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异常现象,应全面准确记录,同时相关操作人员应签名确认。
1.3建立企业设备的自主管理体系
经过以下的七个步骤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管理体系:通过初始清洁(清洁、点检);对设备问题根源攻关;标准规范的初步编制;点检实习;自主点检;整理整顿规范化;自主管理的不断完善。
2设备的点检制度
2.1点检制的系统功能
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也是TPM的基础。对于自动化流水线设备,采用点检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提高生产品质,降低维修费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专职点检人员负责设备的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是操作和维修之间的桥梁与核心。点检员对其管理区内的设备负有全权责任,严格遵守标准进行点检,制定维修标准、编制点检计划、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工程、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的预算。点检体系由五个方面组成: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人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专家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技术专家的精度测试检查等。设备点检由操作人员、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等,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协调于同一目标下,使这些各类专业技术的各个层次的人相互配合、协调,形成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
2.2点检制的业务
设备点检按照设备区域划分、检查路线图、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设备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点检计划,点检标准,并对点检工作结果进行跟踪考核。具体来说就是“八定”。
(1)定人员。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的人员,做到定地点、定人员、定项目等,不轻易变动人员。
(2)定地点。预先设定好设备的点检计划表,包括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以使点检人员能够心中有数,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点检。
(3)定方法。对不同的点,采用不同的点检方法,常常称“五感”,即听、看、闻、摸、尝。
(4)定周期。对于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内容均有明确预先设定的周期,并通过点检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5)定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断此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6)定表式。点检计划表(或点检作业卡)是点检员实施点检作业的指南,也是点检员心中的一份自主管理蓝图。
(7)定记录。点检实绩记录有固定格式,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这些完整的记录为点检业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有价值的原始数据。
(8)定点检业务流程。
2.3专业点检员
对专业点检员的要求很高,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各种技术和管理标准,制定维修计划、材料计划、资金预算,分析故障及处理意见,提出改善设备的对策等。
2.4点检计划和作业卡
制定点检作业卡、周点检计划卡、长期点检计划表等,使点检成为标准作业。
3设备的故障管理
设备故障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掌握设备状况的基本工具之一。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整理,不仅可以了解设备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行动,避免错误重复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维修效率。另外设备的故障信息,对于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来讲,也是非常宝贵的信息,是其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基础之一。设备故障的分析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就金属失效分析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技术。目前故障分析有三种形式:
(1)综合统计方式。这是针对工厂设备总体发生的故障概率分析。如各类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按故障发生的现象或原因分类的故障概率;某类大量使用的设备所发生故障类型的分类概率。针对概率发生高的设备故障,制定技术的或管理的措施,找出降低改种设备故障的方法,加以实施。
(2)典型失效分析方式。对某些重要设备或部位发生缺陷和失效,或者经常发生的失效模式,就要找出其内在的原因。为此需要利用技术分析的手段和借助专业分析仪器加以解决,这就是金属失效分析技术。金属失效分析技术的一般步骤如下:典型破坏部位取样一断口失效宏观分析一断口微观失效分析一材质分析一失效类型及机理一失效原因判断。破坏环境分析:对设备工作环境中的介质、温度、压力、有害物质、腐蚀产物,或对大气及周边条件等进行分析。模拟分析:模拟失效构件的工作条件,以验证失效分析的结论。
金属失效分析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又是一项综合分析方法。它需要利用各种技术,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维修到工艺过程、人为因素、环境污染等,成为相关性综合分析的系统工程。
(3)故障诊断分析。采用监测诊断仪器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从而找出故障发生和发展变化的状态及趋势。一般步骤如下;设备运行中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分析→趋势预报。当设备停机后,对故障设备解体检查和检测,验证故障结论并与诊断分析对照。其方法包括腐蚀监测、振动监测、温度监测、声音监测、润滑监测等。
4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
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要成为合格员工,除了经过操作培训外,还必须经过设备日常维护或点检操作的专业培训教育,使所有员工建立“自主”维护地观念。一方面要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掌握设备保养维护技术,能诊断设备的一般故障或常见故障,并懂得排除故障的方法或是应急处理方法,才能建立起企业员工地“自主维护”体系,也是推行TPM的基础工作之一。
要做好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培训目的,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以及相应地培训内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培训结果和员工培训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变化、设备的更新等不断研究完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务求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
摘 要煤矿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生产。文章讨论了煤矿电气设备的检查与维修的原则和方法。对于正确排除电气设备的故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故障;维修;原则
0 引言
煤矿电气设备种类繁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变化、遭受不可抗拒的外力破坏、运行人员误操作等原因,经常会发生设备故障。及时发现并迅速排除电气设备的故障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在此简要探讨电气设备故障检查与维修的一般方法。
1煤矿电气设备检查与维修的原则
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的找出故障出现的原因并解决故障,应当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1 在进行故障电气设备维修时,应当先向电气设备操作人员询问故障出现现象以及所进行过的操作,并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了解该设备的使用年限以及是否进行过维修等。对于以前没有维修过的电气设备,应先依据设备资料分析结构特点以及电路原理,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维修规则。拆卸电气设备之前应明确各部件的连接方式、位置、功能等,若身边没有设备的组装图,就应当边拆卸设备边画草图,对关键部位要进行标记处理。拆机前应确保不是因外部原因引起设备故障,确定为设备内部原因而导致故障出现后方可进行拆机检查。若无目的的拆机可能导致电气设备越修越坏。
1.2 若电气设备表面有较多的积灰,这时应当先对设备的接触点、接线点、按钮等位置进行清洁,之后再对设备的控制按钮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出现失灵现象。以往的维修经验表明:很多电气设备故障出现的原因就是脏污,这时对设备进行清洁就很有可能将故障排除。
1.3 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外围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1.4 在保持电气设备处于断电状态时,检查保险丝、热继电器、接触器、设备按钮是否出现损坏,进而明确电气设备故障的原因。在电气设备处于通电状态下,通过测定设备参数、听取设备的运转声音,进行设备故障的判定。
1.5 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检查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6 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速的前提下进行。
2 煤矿电气设备检查与维修的方法
2.1 直观检查法
依据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后的外在表现,采用听、闻、看的方法进行故障的判断和检查的方法称为直观检查法。
2.1.1 检查步骤
首先应当向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周围人询问当时的情况,主要包含当时的环境情况、大致部位以及外部表现等,以及当时是否有热源、明火、特殊气体接近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是否维修过以及维修的原因,是否出现漏水或者有腐蚀性气体侵入等。依据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检查设备连线是否松动、短路,外部是否存在破损,电气开关是否处于正确位置,设备是否有油垢、水等渗入,熔断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等。在经过初步检查明确电气设备所发生的故障可能会引起生产事故以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试车检查。在试车过程中因观察是否有异常声音、异常气味、严重跳火等现象出现,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应及时停车并切断设备电源。对电气设备的操作程序以及升温情况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与电气图纸相符合,进而判定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
2.1.2 检查方法
电气设备的触点在导线线头松动、分断电路、闭合电路过程中会有火花出现,所以可依据出现火花的大小、有无火花出现等进行设备故障的检查。如螺钉与吊线之间出现火花就表明二者接触不良或者线头出现松动;设备的触点在电路断开或者闭合时出现火花则表明电路处于联通状态,若不出现火花则表明电路处于断开状态。若控制电动机开启和关停的触点一相没有火花而另外两相有火花,则说明没有火花的一相出现短路或者触点存在接触问题;若触点中一相火花比较小而另外两相的火花又比较大时,则表明电动机发生接地或者三相之间出现短路;若触点中的三相火花都比较大,则表明电动机的机械部分被外部物体卡住或者电动机负载过大。在电动机的辅助电路里若线圈通电后出现衔铁不吸合的情况,就需要判定是因机械部分被外部物体卡住还是因设备的电路出现短路引起的。这时可以按动电气设备的启动按钮,若接触点在断开时有火花出现,则表明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设备故障出现的原因为机械部分被卡主;若接触点处在断开时没有火花出现,则表明电路出现了短路。
2.2 电压、电阻测量法
依据电气设备所采用的供电方式,进行设备电流值与电压值的测量,并将结果与正常值进行对比,进而判定某部位是否存在故障。通常可以将其分成电测法、分段测量法以及分阶段测量法。这种故障检查方法对于电气设备或者设备开关分布的距离比较大的情况。
2.3 对比法
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及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来判断故障。对无资料又无平时记录的电器,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较。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来判断故障。
2.4 逐步开路(或接入)法
多支路并联且控制较复杂的电路短路或接地时,一般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冒烟、有火花等。电动机内部或带有护罩的电路短路、接地时,除熔断器熔断外,不易发现其他外部现象。这种情况可采用逐步开路法或逐步接入法检查。
2.4.1 逐步开路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可重新更换熔体,把多支路交联电路,一路一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然后通电试验,若熔断器一再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这种方法简单,但容易把损坏不严重的电器元件彻底烧毁。
2.4.2 逐步接入法。电路出现短路或接地故障时,换上新熔断器逐步或重点地将各支路一条一条的接入电源,重新试验。当接到某段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接入的这条电路及其所包含的电器元件上。
2.4.5 置转换元件法
某些电路的故障原因不易确定或检查时间过长时,但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可转换同一相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实验,以证实故障是否由此电器引起。运用转换元件法检查时应注意,当把原电器拆下后,要认真检查是否已经损坏,只有肯定是由于该电器本身因素造成损坏时,才能换上新电器,以免新换元件再次损坏。
2.4.6 强行闭合法
在进行电气设备故障检查时,采用直观检查法并没有确定出现故障的部位,而身边又没有可以进行有效测量的仪器,这时可以使用具有较强绝缘性能的绝缘棒将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等强行按下,迫使电气设备的常开触点处于闭合状态,之后对电气设备的机械部分以及电器部分进行观察,注意闭合后所出现的现象,如电动机由原来的停止状态转变为运行状态,而电气设备的与之相关联的部位也开始正常运转。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备良好的技术知识和技巧,以及实际经验,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还需熟练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善于总结,就能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电气设备故障,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l]蔡善海.浅谈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7).
[2]孙祥明.煤矿电气控制电路安全管控措施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孙志斌,马儒林.浅析国内煤矿电气控制电路问题的解决策略[J].矿产开发与利用,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