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的钳子断了之后还会长出来吗?为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1 22:44:02
字号:

是可以的。

龙虾的钳子断了之后还会长出来吗?为什么?

龙虾和螃蟹的钳子十分类似,在它不想放弃自己钳子的时候,它的钳子力大无比。但当遭遇危险,它们的钳子又会脆弱的很,一揪就断了,而且不会流血或受伤。

蟹和龙虾的“腿根儿”都有天生的“折断线”,当它决定放弃钳子的时候,它会收缩一种特别肌肉,进而断肢。

断肢之后,一周内便会长出一个软的结节,肢芽会被包在透明的几丁质囊中,肢芽会迅速生长并开始分节。

直到下一次褪壳,你会发现即便是钳子和各条腿都断了,壳子一退,又是一只崭新的螃蟹或龙虾。

在国外的一些地方,在无蟹黄蟹膏的季节,人们甚至抓到螃蟹后会只掰下它的大钳子,然后就将它们放生,等褪壳了再来抓。这种行为,估计很多人理解不了。

除了螃蟹、龙虾,不少动物的再生能力会让你很惊讶。

火蝾螈

一般的蜥蜴只能断尾求生,但火蝾螈四肢断掉之后均能重生。

纽虫

纽虫已知的最强再生能力者。理论上来讲,就算把它剁碎,它也能重新长出新的身体。

大家好,我是虎哥,一个做养殖的农村人。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你,小龙虾的钳子断了之后是可以长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我们来看看: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发达坚厚的外骨骼,有蜕皮现象

2,异律分节、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3,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4,呼吸器官多样,包括鳃、书鳃、气管

5,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

6,消化系统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7,排泄器官多样,包括触角腺( 绿腺)、 小鄂腺、基节腺和马氏管等

8,链状神经系统,感官发达

9,一般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水生种类多为体外受精,陆生种类都为体内受精

10,多为卵生,也有卵胎生;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有变态发育

二,甲壳纲的再生能力:

1,许多甲壳类经常发生附肢的自切现象,自切的断面发生在附肢的基节与座节之间的一个双层膜处,膜上有孔,允许血管、神经通过,并由胸部体壁发出自切肌,直插入到断裂面。由于外力的牵引或自身因素,自切肌被刺激而剧烈收缩,由断裂面处分开,收缩的膜可堵塞血管以防止血液的外流。这种自切现象甚至可由单体节的反射活动而引起。

2,螯虾仅有螯肢能自切,寄居蟹前三对步足可自切,部分蟹五对步足均可自切。甲壳类也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例如,断肢后可再生出新肢。之间需经多次蜕皮才能完成,再生部分可以达到丢失部分的大小。

所以龙虾的钳子断了是可以再长出来的,这种现象在动物界很普遍,龙虾的足在自切后,约六天之内残留面上就长出一个新肢。在以后两、三个星期的时间里,新肢迅速生长并开始分节,它的上皮组织、横纹肌纤维、运动及感觉神经元等也出现了。这以后便进入一个缓慢的生长阶段,一直持续数月之久。最后,在临近蜕皮之时,新肢又开始迅速生长,分节明显,各节之间的关节生长完成,组织生长到此即告完成。蜕皮之后,新的钳子就形成了。

我是虎哥,以上是我的观点,请大家参考!

龙虾的钳子断了之后还会长出来吗?为什么呢? 其实,如果你要是细心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有其各自的再生的属性,就是人本身也是如此。

再生、自身修复能力惊人的物种有哪些?

自然界有许多自我再生、修复能力超群的生物物种,它们可谓是不死之身。

比如说:最为惊人的生物是被称作永远不死和返老还童的灯塔水母;我们还知道,蚯蚓如果被断成两节后,经过自身的一段时间片修复后,你就会发现它的再生能力有多强。真可谓断掉长头,尾断生尾,而且是令人惊诧的是竟会一条变两条。

再比如:爬行动物还有壁虎、部分蜥蜴、石龙子和蛇蜥都有其超强的再生功能,可以再生尾巴。另外,海里的动物章鱼可再生触须,海参可以修复内脏。

最令人惊讶的是,海星、海绵、海参即使被剁成肉末后,通过再生和自身修复每块肉末都可以再成为一个个体。

那么,小龙虾的再生能力又会咋样呢?

不必担心,小龙虾也是自练一门内功,也有金刚不坏之躯。据研究,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不得不令人称绝。 这样看来,如果小龙虾的钳子断了,再重新长出一个基本就不能做算什么新鲜事了。

小龙虾为什么会有肢体再生能力呢? 这是小龙虾本身基因决定的。 因为,各物种在其长期的进化中,既保留了它固有的长处,也不可避免的留下了它的弊端,这是动物进化的不变守则。 如果小龙虾的肢体再生不存在那它只有很快的灭绝。

小龙虾的肢体再生: 小龙虾的肢体再生是一种自我求生存的必备绝招。它可以在敌人的追捕时,丢下自己的肢体以迷惑捕食者,比如可以丢弃螯、腿、大小触角等。这样就可以保住命。

有一点不必担心,那就是它丢掉的东西经过一定的时间还会自己长出来的。只是相对来说略小一点。

目前,在中国境内的龙虾品种至少在8种以上。主要的有以下4种:(1)中国龙虾,呈橄榄色。多产于广东沿海一带,其体形较大,产量也较大;(2)波纹龙虾,色形均似中国龙虾,产于南海近岸区;(3)密毛龙虾,色形均同上两种,产于海南岛和西沙群岛;(4)锦绣龙虾,它有美丽五彩花纹,最大可达4~5公斤,产于浙江舟山群岛一带。

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虾蟹的腿和钳子断掉以后又会长出来。它们在与敌人争斗失败时为逃命会主动弃掉被敌人咬住的那只脚。凡是动物都有身体的再生能力。人的伤口会愈合,也是一种再生能力。越是低等动物,再生能力越强。比如蚯蚓,把它断成二截,它就变二条蚯蚓了。不过,你养的龙虾,因为生长环境很难达到它要求的状态,免强活命已算不错了,要长出来就困难了。

好想会

我前年买龙虾时,养了一只放鱼缸里,后来龙虾少了一条腿,过了一段时间脱壳,是一个完整的龙虾形状壳!就好象鱼缸里两只龙虾一样!感到很惊奇!后来两条腿都有!因此龙虾少一条腿是可以长出来嘀![呲牙]

不会长出来

龙虾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4个属19种龙虾的通称。又名大虾、龙头虾、虾魁、海虾等。它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厘米~40厘米之间,重0.5公斤上下,是虾类中最大的一类。

目录

1.生活习性

2.形态特征

3.分布范围

4.养殖技术

5.营养价值

生活习性

1、底栖

龙虾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该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若受惊吓,迅速逃回深水中。该虾多喜爬行,不喜游泳,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

2、趋水龙虾

龙虾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养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下大雨天,该虾可逆向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逃逸,水中环境不适时也会爬上岸边栖息,因此养殖场地要有防逃的围栏设施。

3.好斗

龙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出现凌强欺弱、欺小怕大现象。幼体的再生能力强,损失部分在第2次蜕皮时再生一部分,几次蜕皮后就会恢复,不过新生的部分比原先的要短小。这种自切与再生行为是一种保护性的适应。

4、掘洞

龙虾喜欢掘洞,并且善于掘洞。

形态特征

龙虾的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厘米-40厘米之间,重0.5公斤上下,是虾类中最大的一类。最重的能达到5公斤以上,人称龙虾虎。体呈粗圆筒状,背腹稍平扁,头胸甲发达,坚厚多棘,前缘中央有一对强大的眼上棘,具封闭的鳃室。腹部较短而粗,后部向腹面卷曲,尾扇宽短。龙虾有坚硬、分节的外骨骼。胸博具五对足其中一或多对常变形为螯,一侧的螯通常大于对侧者。眼位于可活动的眼柄上。有两对长触角。腹部形长,有多对游泳足,尾呈鳍状,用以游,尾部和腹部的弯曲活动可推展身体前进。

分布范围

龙虾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品种繁多,一般栖息于温暖海洋的近海海底或岸边。中国产的龙虾至少在8种以上。主要的有:中国龙虾,呈橄榄色,产于广东沿海一带,体形较大,产量也较大;波纹龙虾,色形均似中国龙虾,产于南海近岸区;密毛龙虾,色形均同上两种,产于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锦绣龙虾,有美丽五彩花纹,最大可达4公斤-5公斤,产于浙江舟山群岛一带,产量不大。此外,还有日本龙虾、杂色龙虾、少刺龙虾、长足龙虾等,但产量都很少。美洲螯龙虾(Homarusamericanus确良))和挪威龙虾(Nephropsnorvegicus)价值最高,常常以活龙虾的形式市售;可食部分为多肌肉的腹部和螯。真龙虾见于除极地外的所有海洋和较深的水域。欧洲龙虾(Homarusgammarus,即欧洲螯龙虾)呈绿色,见于欧洲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岩石质的海底。好望角螯龙虾(Homaruscapensis)见于南非周遭海域,体长可达10-13厘米,几无商业价值。

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池塘水面不宜过大,适宜水面1~2亩,水深1~1.5米,具有完善的排进水系统和增氧系统;塘底略有坡度,无渗漏,并修好防逃设施。放养前必须清塘(干法)清除杂物、杂草,以免塘内留有敌害和病原体,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消毒。龙虾喜阴怕光,善于攀附爬逃,要求水体上有水生植物,约占水面1/3,可种植水草,如轮黑叶藻、菹草等,同时在塘底应设置有砖块、石块及竹筒等隐蔽物体供其栖息穴居。

二、虾苗放养。石灰水消毒待7~10天水质正常后即可放苗,对水温要求比较高,适宜的生长水温20℃~30℃,低于15℃时很少摄食。水体应保持高溶氧,溶解氧应在50毫克以上。水体透明度应在30~40厘米。PH值7.0~8.5。放养1.5~3.5厘米的虾苗,放养密度为4000~7000尾/亩。放苗时将盛虾苗塑料袋放置塘内30分钟后再打开,使虾苗逐渐适应塘内水温,有利于提高虾苗成活率。放养1个月左右,可适时放养50~250克/尾的花白鲢60~100尾/亩。淡水龙虾是底栖甲壳动物,适当混养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不仅可改善龙虾的生长环境,而且可作塘内缺氧的指示鱼类。但不要混养肉食性和吃食性鱼类,以免影响龙虾生长。

三、投饵饲养。虾苗放塘30分钟后开始投喂饲料,前期以投喂煮熟黄豆打浆为主,再补少量的小杂鱼和螺肉等,投喂量为虾体重6~8%,分早晚二次投喂。依摄食习性傍晚占日总量2/3左右,采取定点与塘边泼洒结合。中期水温高、摄食旺盛,投喂量10%。后期投喂虾饵料,也可投喂些杂鱼、豆粕、麦麸、青菜等配合饲料各25%,日喂量随水温变化,灵活掌握。

四、日常管理。①强化水质管理,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②高温季节防止虾浮头,增开增氧机。③水质过肥时用生石灰消杀浮游生物,全池泼洒。④注意巡塘,清除敌害生物、青蛙、蛇等。

淡水龙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以及肉味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养殖淡水龙虾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单的致富好项目。

营养价值

龙虾体内很重要的虾青素是科学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颜色越深说明虾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以及药品。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水产品的营养素种类与含量都不亚于畜禽肉,而各种虾体内的营养成分几乎是一致的。各种虾体内含的都是高蛋白、低脂肪,蛋白含量占总体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而且所含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饱合脂肪酸组成的,宜于人体吸收。虾肉内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于其它食品,同时,它的肌纤维细嫩,易于消化吸收。龙虾不仅是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还有药用价值,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2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