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我国近年来也有一个老头,他前半生平平无奇,却在59岁开始折腾创业。他的创业虽然坎坷但最终还是成功了,不仅创造了16项世界第一,还垄断了美国90%的市场,他就是管彤贤。
59岁的“高龄”,开始了创业之路
管彤贤,1933年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之后,管彤贤非常顺利地捧上了铁饭碗,他先后在交通部水运司和中港总公司担任处长等职位。管彤贤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非常平凡的,他一直过着这样平淡也有保障的生活,一切都很平常,没有波澜。
然而在管彤贤59岁即将退休的时候,老老实实的他却冒了一个大险,他要创业,并且要把他毕生的积蓄都拿来创业。管彤贤的家人和朋友都不能理解他的行为,都在集体反对,管彤贤的年纪已经不算年轻了,拿什么去和职场上的年轻人去拼?从来没有涉及过创业为什么会有这么离谱的想法?已经这么大岁数了,干嘛折腾,拿着退休金去遛弯养鸟不好吗?非要把一生的积蓄都搭进去?
周围人一致的否定和质疑,但是以往特别好说话的管彤贤在这件事上坚持己见,寸土不让。于是,在自己的坚持下,59岁的管彤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勇气可嘉,拿到第一笔订单
管彤贤拿着自己的毕生积蓄100万美元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叫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刚刚起步,只有十几名员工,资金缺乏,技术欠缺,连基本的模仿都做不到。在这种条件下,管彤贤只能埋头苦干,钻研技术,辛勤工作,省吃俭用,和员工出谋划策,一起为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努力着。
振华港机的主要产品当然是港机,但那个时候,几个国际大公司掌控了全球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大型港机公司也只能从中分一杯残羹,中国港机公司完全没有任何分量。在水运司工作多年的管彤贤发现中国港口的起重机也基本不会选择国产,而是花费高昂的价钱从那些国际大公司进口。中国港机公司不仅在国际市场上不被认可,在国内市场也被嫌弃,中国港机的发展面临着非常不利的局势。
虽然局势很不利,但是59岁的管彤贤拿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毅然决然地选择去这些大公司争市场份额。加拿大温哥华的海港以竞标的方式来寻找合作的对象,虽然对港机的生产还十分陌生,但是管彤贤还是参加了,他以低价的优势拿到了振华港机公司的第一笔订单。
管彤贤创业的想法并非是一时兴起,他很清楚自己在这个港机生产市场的优势,港机的生产属于制造业,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占比例比较重的产业。而美国经济发达,劳动力就显得十分珍贵,那么美国港机生产在劳动力方面的成本就会耗费不少;中国当时的经济并不发达,劳动力非常充足,那么,中国的港机公司在成本上就能够稳稳地压美国港机公司一筹。
管彤贤竞投温哥华海港的报价十分低,但是这个价位对于振华港机来说不仅不会亏本,还有利润空间。但同样的价位对于那些国际大公司来说,就是绝对亏本的存在。所以,经过缜密思考的管彤贤才敢以这么低廉的价格从那些国际大公司手里抢生意。而且,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能够把那些国际大公司的订单抢到手,也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如果这一单做的足够优秀,振华港机公司就不愁没有订单接了。
为国争光,成长为行业第一
这一笔好不容易抢来的订单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利润空间,但这是振华港机公司接到的第一笔订单,是振华港机公司在港机生产上交出的第一张答卷。为了让振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管彤贤带着全体员工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生产环节,并严格把关。
管彤贤为了交出一批优良的机也是花费了不少心力,能做好的零件要求精益求精,以振华目前的能力做不好的就全部购买有保障的名牌产品。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振华的第一笔订单完成的非常出色。
在出色地完成第一笔订单后,振华公司又相继接到了新的订单,从此这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就站稳了脚跟。在将自己的生产技术能力逐步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准的同时,振华港机还在追求技术上的创新。管彤贤不仅在创业上带着一股拼劲儿,他在企业经营上也做的十分出色,在他的带领下,振华港机飞速发展,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
管彤贤在人才管理上也是很有一套,工作多年的他非常明白员工的心理,所以他没有选择一味的打压管理。管彤贤选择了攻心为上,切实贴合了员工们的心理需求。先是给出优厚的工资,以留住人才;其次是奖励房子,在公司附近建造房子,员工把家搬过来就可以入住,这个举措安抚了员工的心;然后他开开办各种学校,以加强员工的技术与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升华企业文化。
十几年间,振华港机从一家只有十几个员工还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小公司,渐渐的超过了对手们,包括当时垄断市场份额的几家国际公司。在管彤贤的带领下,振华港机公司创造了16项全国第一,拿下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还垄断了美国90%的市场。振华港机公司也成功的把世界最大的港机进口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出口国,这个结果真的是扬眉吐气,为国争光。
管彤贤这个例子很好的证明了,只要是真正的有能力,什么时候去创业都不晚。人的能力不应该被年龄或者性别来限制,只要有能力,任何人多大年纪去创业都会成功的。能力和才华才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别的外在条件只是在为能力和才华增光添彩。
管彤贤这个老头在59岁的“高龄”才开始创业,周围人都不认可也不改变。也就是这个老头,让振华港机公司从一个小公司起家,到最后创造了16项世界第一,垄断了美国90%的市场,为国争光。管彤贤是一个成功人士,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这个社会互联网普及的很快,几乎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互联网在社会上的应用。比如手机支付,解决了出门可以不带现金以及银行卡的问题。一部手机,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而要说现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那一定非阿里巴巴莫属了,并且现如今我们所使用的手机支付,也是阿里巴巴开发出来的。阿里巴巴开发的很多应用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利起来,比如支付宝等等,但是你知道吗,支付宝竟然和别人撞名了。
支付宝和一个大爷撞名要说现在的支付宝,已经成为了现代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为了保护开发者的劳动成果,支付宝也是专门的申请了名字专利以及商标。那么为什么会说支付宝和别人撞名了呢?
事情是这样的,可能当时马云开发支付宝的时候确实是没有想到这个名字会有人使用,而支付宝这个名字,在山东有一位大爷正在使用。这个叫作支付宝的大爷呢,是1961年出生的。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确实是这个大爷先使用的这个名字,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轮到大爷这一辈,按照他们的族谱来说,名字的第二位一定要有副,所以也就有了支付宝这个名字。
支付宝大爷还上过《天天向上》其实一开始,网友们是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教训支付宝的大爷的,之所以得知了这件事,还是因为曾经《天天向上》这个节目邀请过大爷参加,也正是在大爷自我介绍的时候,才知道了这个事。
其实真的是挺巧的,本来一开始大爷并没有同意参加节目的录制,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大爷突然同意了。在节目上,当大爷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以及现场的嘉宾也是比较震惊的,确实大家都觉得很巧。
因为《天天向上》这个节目影响力确实是比较大的,节目一播出的时候,就有了无数的网友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也有很多人都想要扒一扒支付宝大爷这个人。
支付宝大爷告了马云?因为当时节目的影响力,也有很多人在知道了大爷的这件事,甚至是有很多不良媒体为了争头条,去打扰了大爷的正常生活。因为大爷的生活受到了困扰,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怎么解决。
除了媒体之外,村子里的很多人也去打扰了大爷,还用这个名字嘲笑他,甚至是用他的名字讲笑话。虽然一开始的时候这并没有让大爷反感,可是随着时间的加长,大爷也有一些生气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告诉支付宝大爷,他说因为支付宝大爷起名字在先,而马云创办支付宝在后,他跟大爷说马云侵犯了他的姓名权益,说他可以去告马云。
因为大爷对于此类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虽然不知道靠不靠谱,但是他还是听信了别人的话。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大爷在上诉之前还是询问了一下律师的意见。
后来事情是怎样发展的律师告诉大爷,公司的名字和个人姓名一样,并不存在侵犯姓名权益的问题,并且也很直白的跟大爷说了,他去告马云和支付宝,是不会成功的,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支付宝大爷就没有再想着去上诉了,同时也意识到了告诉他这件事的人想法是错误的。
不过,虽然大爷并没有成功的上诉,但是这件事情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让马云知道了。当马云得知这件事之后,虽然自己没有做错事,但是他依然赔偿给了大爷钱。
马云认为,即使他并没有侵权,但是他创办的支付本这个应用和大爷撞名字,还是对大爷的生活有影响的。出于自己的道德心,他不仅给了大爷一笔钱,还帮助大爷开了一家店。
当然了,这家店的名字也是用支付宝命名的,这件事情也被媒体报道了出来,所以当网友们知道之后,都慕名而来,关照了大爷的生意,所以现在支付宝大爷的日子过得真的很好。
而且大爷店里的生意也都很不错,大爷本人也是对马云怀着感谢之心的,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见到马云,给他一个当面感谢的机会,让我们一起祝福大爷可以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