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养殖蚕种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蚕种质量 :选择合格的蚕种,确保其具备较高的实用孵化率和良卵率,一般要求实用孵化率和良卵率均在95%以上,微粒子检验合格,一张蚕种卵量不低于25000粒。合格的蚕种上应贴有检验合格证、生产单位商标及蚕品种名称等信息。适应气候条件:
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蚕品种。例如,春蚕期气候适宜、叶质好,应选用多丝量的春用蚕品种;夏秋季气候较恶劣、叶质较差,应选用体质强健的夏秋用蚕品种;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可选用耐氟性较强的蚕品种。
当地选育品种:
选择当地育种部门培育出来的蚕品种,这样养的蚕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高,产茧量高,效益好。例如,广西大面积推广饲养的蚕品种包括两广二号、桂蚕一号和桂蚕二号。
杂交优势:
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都是一代杂交种,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产量高,茧质好,丝质优。选择一代杂交种可以显著提高蚕茧产量和养蚕的经济效益。
疾病防治: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蚕品种,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在选购蚕种时,可以通过“四看”来辨别优劣,确保蚕种健康无病。
饲养技术:
根据蚕的生长阶段提供适当的桑叶或蒿柳叶,注意叶质和新鲜度。定期检查蚕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确保蚕儿健康生长。
经济性和市场适应性:
选择在当地市场上有较高需求和经济效益的蚕品种,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建议
与当地蚕业技术推广部门或专业合作社联系,了解并订购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蚕种。
在选购蚕种时,仔细检查蚕种的质量和包装,确保其符合合格标准。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饲养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蚕品种,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以充分发挥蚕种的优良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