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袁隆平。
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毕业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的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在不同王国用却拥有着同一个恒故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20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这些事迹都归功于袁隆平。
据报道,5月底种植于青岛、东营和大庆的“海水稻”已经绿油油一片。据悉,由袁隆平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已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培育出亩产超过600公斤的品系。目前正在进行品种区域测试。按计划,2019年中国将诞生第一批海水稻品种,预计2020年稻种可上市销售。
今年5月底,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青岛市城阳区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指导。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博士介绍,他们培育的品种可以耐受6‰的盐碱度,而其他育种家选育的品种一般只耐受3‰左右的盐碱度。
张国栋所在研发中心已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培育出亩产超过600公斤的品系,他介绍,“目前正在全国主要盐碱地进行品种区域测试,需要两年时间,然后再进行一年生产性实验。2019年中国就会诞生第一批耐盐碱水稻(即海水稻)品种,2020年可以大范围种植。”
对于未来海水稻上市后的价格,张国栋表示,会和普通稻种在一个水平线或略高,但不会高很多,“种业流通市场是生产物资市场,不是一个高暴利行业,价格太高的话会影响农民购买积极性”。
据张国栋介绍,“海水稻”品种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得不到国家认可,2017年在他们牵头下,相关国家标准已开始制定,并将就品种进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