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水绵该怎么预防?如何才能不长水绵?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2:06:58
字号:

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氮磷钾肥配比,避免磷肥过量使用。磷肥做基肥的话,要深施或整层施,不得表层施。水绵生长在稻田水面,阻碍水稻生长温度,降低稻田水温和地温。水绵附着在水稻植株上造成植株表面潮湿,阻碍了水稻植株的呼吸和通透性,容易造成水稻秧苗腐烂和叶鞘腐烂。水绵的危害使气体交换不好,容易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引起根部发黑、腐烂等生理疾病,严重影响水稻的分蘖和生长,争夺肥料利用率。导致水绵发生的条件有:长期积水的低洼静水田、排水不畅、水质恶化的水田。大量施用磷肥形成富水稻田。种植者在插秧前对水田进行灌溉,水田中的除草剂多采用药土的方法施用,因此施用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的水层才能发挥药效,有利于水绵的发生。

水稻的水绵该怎么预防?如何才能不长水绵?

特别是寒地水稻种植区的高温季节为5-8月,气象条件也有利于水绵的发生。在水绵的全盛时期,草木灰被用来播撒水绵的斑块,以增强土壤的碱性,使水绵失去酸性环境。撒草木灰后,要求保持水层3 ~ 5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绵的发生。根内气体交换不畅导致硫化氢和沼气产生,使根变黑腐烂,影响水稻分蘖,降低根系吸收能力,降低生长发育,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水绵附着在水稻植株上造成植株表面潮湿,阻碍了水稻植株的呼吸和通透性,容易造成水稻秧苗腐烂和叶鞘腐烂。

水绵的危害使气体交换不好,容易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引起根部发黑、腐烂等生理疾病,严重影响水稻的分蘖和生长,争夺肥料利用率。在水稻老水田中,磷肥施入过浅、温度低、田间水不流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水绵。稻田覆盖水绵的危害体现在遮荫过紧,降低水温,同时与水稻争肥争荣,使水稻生长缓慢,分蘖减少,严重影响产量,同时影响毒土法施用除草剂的扩散,容易造成药效下降或药害。稻田使用的肥料,如有机肥,必须充分分解后才能使用,必须注意均匀撒施;磷肥做基肥的话,要深施或整层施,不得表层施。

乙氧嘧磺隆又称乙氧磺隆,商品名太阳星。进口产品为15%水分散性粒剂。为内吸剂,通过杂草根及叶吸收,并传导至全株,即停止生长,继而死亡。在土壤中残留期短,对后茬作物生长无影响。适用于稻田(插秧田、抛秧田、秧田、直播田)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莎草及藻类,如水苋菜、眼子菜、节节菜、鸭舌草、野荸荠、野慈姑、狼把草、鬼针草、丁香蓼、泽泻、鳢肠、雨久花、萤蔺、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牛毛草、水莎草、日照飘拂草及水绵、青苔等。

(1)插秧田和抛秧田使用。南方稻区在栽后3~6天,长江以北稻区在栽后4~10天,水稻扎根立苗后施药,亩用15%水分散性粒剂3~5克(华南)、5~7克(长江流域)或7~14克(华北、东北),拌细土10~15千克,均匀撤施,保浅水层7~10天。

(2)秧田和直播田使用。在秧苗2~4叶期,亩用15%水分散性粒剂4~6克(华南)、6~9克(长江流域)或9~15克(华北、东北),拌细土撒施。

也可采用喷雾法施药。插秧田和抛秧田在栽后20~30天,直播田在秧苗2~4片叶时施药,用药量同上。喷药前排干田水。喷药后2天恢复常规水层管理。

施药后10天内勿使田水外流或淹没秧苗心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8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