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通过高温作用,使茶叶内部的一些酶失活(例如多酚氧化酶),起到一种调节茶叶内含物的作用,使茶叶变得少一些苦涩味,不过在过程中,茶叶的氨基酸(影响茶叶鲜爽味)和维生素也会遭到破坏。
绿茶加工“杀青”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茶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杀青是绿茶等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杀青方式: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辐射杀青。蒸青唐代普遍使用,日本、俄罗斯、印度应用较多。
我国明朝后普及使用炒青法,世界各产茶国普遍使用。杀青一般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等原则。蒸青则要“高温、快速”。
在杀青的整个环节中,杀青的火候、杀青的温度、杀青的时间、杀青的轻重,会直接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好坏,以及在后期的转化中起决定性作用。
茶叶杀青需要注意:
杀青时间过短、杀青温度过低都会导致普洱茶杀青不足,茶叶中酶的活性没有被完全钝化,会使茶叶青草味很重,还容易产生红叶红梗,也无法很好地激发出茶叶的香气。
茶品品质不高,冲泡品饮时会有浓重的青草味,茶香也释放不出来,滋味也备受影响,造成体验感不佳,并且在后期的存储中容易发生劣变,会产生酸味或是其他异味、杂味。
杀青的技术要点:①“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青初期为了迅速、及时地钝化酶的活性,要求叶温在1~2分钟内迅速上升到85℃以上,最长时间不得超过3~4分钟,否则就可能出现红梗、红叶。待完全破坏酶的活性后,叶温要下降,尤其是当杀青叶的含水量减少到60%左右时,叶温太高,会产生焦边。②“嫩叶老杀,老叶嫩杀”。一般来说,嫩叶含水率高,酶活性也高,杀青时温度要高,时间也相对长一些。老叶含水率低,酶活性也低,杀青的温度可相对低一些,时间相对短一些。③正确掌握杀青程度。大宗绿茶加工,一般要求杀青叶的减重率在30%~40%,含水率为60%~62%为杀青适度。名优茶加工,杀青叶含水率以55%~58%为适度。从感官上来看,适度的杀青叶,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黏性,梗可弯曲而不断,紧握则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