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药的加工方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0:45:11
字号:

1 发汗法鲜药材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银皮、黄柏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3]。

鲜药的加工方法

2 低温阴干处理法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3]。

3 润、蒸、闷法取净黄精,加水拌匀使之湿润,旺火蒸2 h,淋水1次,使所有黄精都淋到水,再蒸24 h,熄火,焖一夜,取出切片,80℃干燥10 h即得样品;润、蒸、闷是常用的鲜中药加工方法[4]。

4 硫磺法加工处理,产区有不少采用硫磺薰蒸鲜药的加工方法,并认为该加工方法具有方便、外观好看、生物碱含量高、防虫、杀菌效果好、耐贮藏等优点。有报道[5]取洗净晾干鲜浙贝装网袋内,已装袋的鲜鳞茎一起码于距地50 cm的木架上,下放盛硫磺的铁桶,点燃,上盖2层塑料薄膜,不使漏气;过2~3 h检查,注意不使火熄灭,并及时添加硫磺,保持硫蒸气充满整个空间,24 h中上、下、内、外翻1次,连续薰蒸72 h,取出用清水冲洗鳞茎表面残留的物质,放水泥场晒4 d,收至室内回潮2 d,再晒3 d至干,重复3次,得干贝母。有人[6]曾取同一块试验田的新鲜百合鳞茎,分别剥取外片(上年种茎的鳞叶)、心片(鳞茎中央抱合紧密的5~6枚鳞叶)、中片(去除外片,心片部分后的鳞叶)、混片(鳞茎上所有的鳞叶),洗净,沸水中烫煮11 min,捞出冷水漂净,晒干。另取百合混片分别烫煮7,9,11,13,15 min,捞出冷水漂净,晒干。

5 烘箱干燥 有人[6]将鲜药材平贝母采挖后抖去泥土,用清水将鳞茎上的泥土及杂物冲洗干净,分别装盘置于室外晾至无浮水时称重,然后放进45,50,55℃ 3种温度的烘箱中干燥。每隔24 h称重1次,排潮时间为第1天每隔1 h排1次,第2天每隔2 h排1次,第3天每隔3 h排1次,3 d可全部烘干。

6 水飞处理 有研究报道,夏、秋采收青黛茎叶,置缸内,用清水浸2~3昼夜,至叶烂枝脱时捞出枝条,每100 kg叶加入石灰10 kg充分搅拌,至浸液呈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得青黛粉[7]。

中药制药工艺: 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参酌前人的记载,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炮制法大致可分为五类。1.修制:(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药物清洁纯净。如拣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苇叶背西的绒毛,刮去厚朴、肉的粗皮等。(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犀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便于制剂和服用。(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浴出,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槟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白芍、甘草宜切圆片,肉桂、厚朴宜切圆盘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淋、洗、泡、漂、浸、润、水飞等。这里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1)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浸润、晾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2)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称为漂。如将昆布、海藻、盐附子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3)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未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或碾槽内加水共研,大量生产则用球磨机研磨,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的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粗粒再飞再研。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的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等。3.火制:(1)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还有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的,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2)炙: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制黄芪、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蜜炙百部、款冬花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可增强疏肝止痛之效;盐炙杜仲可增强补肾功能;酒炙常山可减轻催吐作用等。(3)煅: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多直接用火煅烧,以煅至红透为度,如紫石英、海蛤壳等。间接煅是置药物于耐火容器中密闭煅烧,至容器底部红透为度,如制血余炭、陈棕炭等。(4)煨:利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中加热至面或纸焦黑为度,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和副作用,如煨生姜、煨甘遂、煨肉豆寇等。4. 水火共制 :(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芫花可减低毒性,酒煮黄芩可增强清肺热的功效。(2)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有些药物经反复蒸、晒,才能获得适合医疗需要的作用。如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不再有泻下力而能补肝肾、益精血。(3)淬:是将药物燃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极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4)潬: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于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马齿苑、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5.其他制法:常用的有发芽、发酵、制霜及部分法制法等。其目的在于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或使药物更趋效高质纯。如稻、麦的发芽;发酵法制取神曲、淡豆豉;巴豆的去油取霜,西瓜的加工制霜;法制半夏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8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