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为什么塞外香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51:51
字号:

在宁夏,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名叫青铜峡,它位于宁夏平原中部黄河九大干渠之首,这里盛产的大米,颗粒饱满、光泽晶莹,自古有“塞上明珠、贡米之乡”的美誉。在青铜峡,有一个始终倾力于打造“中国第一米”的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宁夏塞外香面粉有限公司。经历10年的磨练,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已成长为引领宁夏优质大米产业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主打产品“塞外香”牌大米、面粉已经远销到国内进20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并且成功进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人大、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等国家机关单位,“塞外香”也成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清真品牌”。

大米为什么塞外香

如今,宁夏塞外香又与世界500强企业中航工业集团之下的郑中航工业飞集团上演了一出漂亮的“闪婚” ,组合成立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转眼,到了8月底,几场立秋之后的大雨让天气变得不再燥热,青铜峡市嘉宝工业园区的林阴道上被凌晨的一场雨水冲刷得清新靓丽。还不到早上9点钟,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厂区大院里就已停满了车,总经理胡学文正陪同前来考察的领导在厂房车间里参观。办公楼和厂区车间里,员工们忙忙碌碌、兢兢业业地做着各自的工作。

送走了考察团领导,已近中午,总经理胡学文才匆匆走进办公室,他一边用纸巾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笑着与我们打招呼。他告诉记者,如今企业做大了,“塞外香”不仅从全国各地发来的订单一年比一年多,而且来企业参观考察的也多起来,不但要昼夜加班赶生产,还要随时接待参观考察团,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好几拨 人,同时,新厂区也在紧张地规划建设当中。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李国权指着办公室里一组有些褪色的沙发对记者说,因为胡总经常加班到很晚,累了就睡在沙发上,时间久了,肩膀把沙发上的一块漆皮都蹭掉了。在对胡学文的采访中,办公桌上的手机和电话铃声会不时打断我们的谈话。

依托资源优势,开始创业梦想

“塞外香”大米能够如此受欢迎,还得要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说起。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素有“塞上明珠,贡米之乡”之称的青铜峡市,这里全年无霜期达178天,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加上青铜峡开掘的黄河九大干渠的滋润,使品质最优,成为内忧质水稻主产区此地生长的大米。

从小在塞上鱼米之乡长大的胡学文看准了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02年,他和另外两个同事自筹资金130多万,成立了宁夏塞外香面粉有限公司,依托宁夏百万亩优质水稻,开始了打造“中国第一米”的梦想之路。

然而,创业仅靠梦想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

青铜峡一带盛产“叶盛白皮大稻”,加工出来的精米,颗粒饱满、光泽晶莹,被称为“珍珠米”,是宁夏大米的上品。相传,因西夏时为宫廷贡米而得名“西夏贡米”。清朝年间,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时在银川停留了10多天。听闻青铜峡大米的美名,特钦点青铜峡的“西夏贡米”为主食,后又点为宫廷贡米。从此,青铜峡贡米全国扬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当时片面追求产量,青铜峡生产的大米品质降低,在市场上备受冷遇。为了把大米销售出去,许多粮商被迫给本地大米贴上了东北大米的标签。

如何摆脱当地大米的尴尬,重振宁夏大米雄风,成为胡学文纠结的问题。

通过苦苦探索,胡学文最终明白一个道理:要生产优质的大米,必须先有优质的水稻,一切先要从源头抓起,要靠科技创新,除此之外,无任何捷径可走。

经过深思熟虑,胡学文与西北农业大学、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青铜峡农技推广部门农机局及优质稻产业化合作社等多家单位合作,筹建了多个优质稻麦“孵化”基地和新品种展示园区,从日本、泰国和辽宁、黑龙江等地引进69个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整块示范和大面积梯度展示,将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给农民,增强了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研究并创新了“科研+农户+订单+股东”的经营模式,在青铜峡市叶盛镇筛选了300亩良田作为试验基地,开始培育优质水稻品种。

依靠科技创新,培育精品大米

为了让水稻具备更优质的“基因”,塞外香将具有“天下第一米”之称的泰国香稻与宁夏优质晚熟粳稻联姻,并按照现代有机产品种植规程,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为了真正做到有机种植,塞外香对基地进行稻田养蟹、人工除杂的水稻种植方式,从选用土地直至水稻归仓,全都由公司专职的基地办和质检部等部门全天式负责监督和管理。

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5年之后,塞外香“农科843”及“5+1”营养大米隆重上市。2009年,在全国优质食味粳稻评比中,塞外香公司生产的农科“843”大米,以86.1分的绝对优势,名列全国20个同类优良品种粳稻的榜首,并且超过日本“越光”大米6分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米”。同年,“塞外香”新一代优质有机富硒水稻品种研发成功。经过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且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塞外香”有机富硒大米,既传承了泰国香米的清香,又保留了宁夏粳米“饱满、色洁、油润、味香”的特点,更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蛋白质含量尤高。蒸制的白米饭,香气四溢,黏而不腻,色泽透亮。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说到这里,总经理胡学文又给我们讲了一件发生在厂里的趣事:一次厂房院子里临时堆放了两堆水稻,其中一堆是普通的陈稻,另一堆是优质富硒稻米,结果引来一群麻雀,令人惊奇的是,两堆稻米虽然相隔不远,但所有的麻雀都只啄食那堆优质富硒稻米,人们赶都赶不走,而那堆普通陈稻竟然无“雀”问津。

连麻雀都能辨别出好坏,足以说明优质有机富硒大米有多香了。

有机富硒大米,进军高端市场

宁夏农业部门提出优质稻推广要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思路之后。宁夏塞外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动作、塑造品牌”的原则,突出特色、精品、高附加值,培育“宁夏大米”品牌高端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011年10月,在浙江宁波举办的第11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展销会上,塞外香“农科843”珍品有机大米又一次荣获金奖。今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穆斯林企业高峰论坛上,“塞外香”品牌荣获“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清真品牌”。

水稻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籼稻多分布在低海拔和温暖地区,籽粒狭长,粘度小,膨胀大;粳米多分布在我国北方省份或高海拔地区,颗粒短而圆,黏性强,膨胀小。广西位于祖国的南部,山川秀美,多产籼稻。广西多年生籼稻种植面积约250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籼稻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籼稻在广西种植广泛,分布于全区,主要集中在桂平、平南、岗南、岗北、兴业、武宣、香洲、永福、临桂、武鸣、上林。大部分地区早、晚稻种植籼稻,生产周期为2-12月。广西优质籼米大部分加工成籼米出售,少部分用于加工成米粉和食品。著名的有上林、田东、桂平、永福、岗南、香洲的优质米,东兰、巴马的富硒米。香洲县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水源来自大瑶山,无污染,富含各种矿物质。生产出的香洲米晶莹剔透,清香绵软,口感好。代表性品种有“七桂粘”和“桂香粘”。

广西毗邻粤港澳,历史上曾是大陆向香港出口大米的重要省份之一。广西是水稻生产大省,种植优质籼稻历史悠久。黄壳油詹、白壳油詹、水芽詹、鹅塘詹、雁詹、西山詹曾是广西历史上著名的优质水稻品种。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广西开发种植了一号、特美、05詹、团黄詹、西黄詹、马坝小站等优质品种,出口港澳,成为向香港出口大米的主要省份之一;曾占出口香港大米的30%,仅次于广东省;出口量最大的是1984年,出口量达到9万吨,出口市场价值超过1亿美元。随着东盟国家和中国其他省份优质稻米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广西优质籼稻的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是满足区域需求和部分销售到广东市场。从生长情况来看,江南和华南地区的早稻大多处于乳熟期,湖北和安徽处于抽穗灌浆期。

因为洪水,江西省已经提前赶到受灾地区和洪水地区收割早稻。农业调度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全省早稻收获面积1156.7万亩,其中鄱阳湖流域35个早稻重灾区县7月11日至16日共抢收早稻643.8万亩;全省早稻受灾面积449.5万亩,总产量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地区。根据7月19日农业形势调度数据,早稻收获118.5万亩,中稻收获72.2万亩,晚稻种植和种植进度普遍滞后,尤其是鄱阳湖周边地区。湖南省洞庭湖流域、湖北省仙桃市、安徽省巢湖等地也不同程度遭受洪灾。湖南岳阳早稻单产500-600kg/亩,比去年减少200-500kg/亩。由于持续降雨,部分地块早稻被淹,新季早籼稻青粒多,不饱满,水分过多,不得不晾晒,芽米比例大幅增加。总的来说,2020年早稻增加的面积可能很难弥补洪水造成的面积损失,新季早稻的产量和品质也不会像前一年那样好。

在市场关注早籼稻产量的同时,中籼稻的生长和双季晚稻的种植也值得关注。由于中籼稻处于分蘖拔节期,受洪涝灾害影响,部分一季稻长期浸泡在水中,生长进程可能会延迟,有效穗数也可能减少。超过4天不顶,可能面临减产20%以上,超过10天甚至可能无法收割。至于晚籼稻,受降雨影响较小地区的插秧已经基本结束,而湖泊地区和早期洪涝地区的农民,由于害怕二次洪涝,仍在观望。2020年江西省晚稻种植任务1870万亩。截至7月19日,江西省早稻收割进度仅为82.9%,晚稻种植进度仅为46.1%。7月22日,全省已种植晚稻1393.5万亩,这是近年来缓慢的一年。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江南中南部和华南部分地区35℃-37℃的高温将持续到7月下旬,部分地区38℃-40℃。一些农业专家担心洪水过后会有干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7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