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里养鱼,对水稻生长有好处吗,为什么?
稻田养鱼也称之为鱼稻共生,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在我国已有上千的时间了,简单来说就是在水稻田中养殖食用鱼,最常见的的做法是水稻插下去成活后,再把鱼苗放下田里。
稻田中养鱼的主要好处在于: 鱼在稻田中能除草吃虫、增肥、松上,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而稻田又为鱼提供了生活环境和部分饵料,从而使两者互利生长达到共赢的模式。那么稻田养鱼要注意哪些呢:
1、水稻插秧前要在田里挖好鱼沟、鱼窝,以利于水稻田在晒田时鱼的活动,通常常沟深50公分左右,窝深80公分左右,同时要加固田埂,做好防逃、防敌害的工作等。
2.根据鱼和水稻的生长情况合理加水,随着水稻的生长慢慢将水加深(最后保持在13~17厘米的水位),至到直至水稻孕穗期开始晒田止。
3、因田种有鱼,在用肥时要以发酵好的有机肥为主,后期施追肥时如用无机肥最好少量多次的用,不宜使用氨水、氯化铵、碳酸氢铵等刺激性大的肥。
4、安全用药,稻田养殖鱼虽然许多虫害可通过养鱼杀灭不少。如草鱼、鲤鱼能吃掉经过水才能危害稻苗的二化螟、稻螟蛉.象鼻虫,金花虫等.也能吃落于水中的昆虫,如稻飞虱、叶蝉(浮尘子)、粘虫的老熟幼虫、稻纵卷叶螟幼虫等。
但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用药的情况,但在药时最好选用一些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性药物,以防鱼中素。总之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尽量少用药,以减少对鱼的伤害,合理解决好两者的矛盾才能真正达到鱼稻共生的双赢效果。
在稻田里可以养鱼吗,会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我国稻田面积广,发展一种叫做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很有优势!比如在稻田里套养的鱼虾等可以除去一些杂草还可以消灭许多危害性幼虫。
而且通过新陈代谢,动物排出的粪便起到了增肥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以确保优质水稻的出产,实现了高效、生态、安全,售价也高于普通水稻。这“稻田种养”可不仅可以养鱼,还能养虾、养蟹、养鳖、养泥鳅、养黄鳝、养甲鱼,跟小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就是稻田养鱼,这是我国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传统的一种农田生产方式,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可养殖鲫、鲶鱼、罗非鱼等等。一亩稻田可以养一二千条鱼,平均七八个月就可长成打捞进行销售,每亩可以收四五百斤鱼。
另外还有河蟹和小龙虾。河蟹在稻田中活动觅食,不仅起到除草、增肥、增氧的作用,而且减轻了病虫害。龙虾可以吃掉稻田里害虫和杂草,游动、觅食的过程有助于稻田松土、通气。据了解,每亩稻田可养殖龙虾3000多只,产出龙虾在300斤左右。
人工养殖的青蛙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在稻田里养殖青蛙前景并不错。但是青蛙本身就是稻田里害虫的天敌,利用稻、蛙这种互利共生关系,把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结合,就可以达到增产增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农民们在稻田里做养殖,要产出好的品种,会尽量少用农药。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小妖觉得呢,这种结合真的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又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粮渔双赢!
这个要视情况而定了。如果是小规模的,不追求水稻高产量的有机生态种植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是以高产量为主,那么鱼稻共生这种模式是弊大于利的。
首先鱼稻共生必需要保证田里有水。那么对于福寿螺这些侵害水稻的虫害就没有有效的防治。如果用田螺药防治,这就连鱼一起给治了。放鸭也不行,鱼也会变成鸭子的饲料。不防不治,水稻有没有得收也是两说,这是一不行。
稻田养鱼
就现阶段而言,要水稻高产量化肥必不可少。用农家肥代替化肥,那是没耕过田的人胡思乱想。化肥的无论是养分的精确度还是施撒的人工都是农家肥不可比拟的。鱼稻共生的稻田里用化肥,那必然鱼死稻生的局面。这是二不行。
稻田养鱼
种植水稻的人都知道,水稻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苗期到分蘖期要水分充足,这还好,不影响鱼稻共生。到了抽穗期就要求水稻要“跑马水”了,就是水田的一干一湿交替轮换。水干时鱼能活?这是三不行。
现在种植水稻不比以前,尤其是什么秸秆还田后。那虫害非常严重。虫害严重不防不治的话,水稻必然减产甚至于失收。要防治必然要用农药。在鱼稻共生的水田里用农药,必然是治好了水稻毒死了鱼。这是四不行。所以鱼稻共生这种模式只适合不追求水稻产量的有机绿色种植,要想鱼与水稻双丰收那是不可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稻田养鱼
稻花鱼起源很早,是中国农业的一种特色,主要的好处就是,不用专门养鱼,让鱼在稻田的原生态系统生长,这样产出的鱼营养价值更高,味道鲜美。本质上,稻田养鱼,是为了鱼,而不是为了稻谷,也就是说,这种农业模式是对鱼有利,但是对水稻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稻田养鱼
你可能会说,鱼儿可以吃虫,可能产出粪便,作为稻子的肥料,是的,这没错,可是作用是很有限的,在农药化肥的对比下,作用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在稻田里养鱼,那么就要牺牲稻谷的产量,就从经济性上考虑,你必须保证你的稻花鱼有人高价收购,或者是你不卖,自己留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