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橘络 2.1 拼音名 2.2 来源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橘络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中华本草》:橘络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橘络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炮制 3.11 性味 3.12 归经 3.13 功能主治 3.14 橘络的用法用量 3.15 各家论述 3.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橘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橘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橘络 1 拼音
jú luò
Jú Luò
2.2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的果皮内的筋络。由果皮内撕下,晒干。
2.3 性味苦,平。
2.4 功能主治
通络,化痰。用于咳嗽痰多,胸胁作痛。
2.5 橘络的用法用量1~2钱。
2.6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橘络 3.1 出处出自《本草求原》
3.2 拼音名Jú Luò
3.3 英文名Tangerine Pith
3.4 橘络的别名橘瓤上筋膜、橘瓤上丝、橘丝、橘筋。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果皮内层筋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采收和储藏:12月至次年1月间采集果实,将橘皮剥下,自皮内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络,晒干或微火烘干。比较完整而理顺成束者,称为“凤尾橘络”(又名“顺筋”)。多数断裂,散乱不整者,称为“金丝橘络”(又名“乱络”、“散丝橘络”)。如用刀自橘皮内铲下者,称为“铲络”。
3.6 原形态橘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m。枝细,多有刺。叶互生;叶柄长0.51.5cm,有窄翼,顶端有关节;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4llcm,宽1.54cm,先端渐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或为波状,具不明显的钝锯齿,有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杯状,5裂;花瓣5,白色或带淡红色,开时向上反卷;雄蕊1530,长短不一,花丝常35个连合成组;雌蕊1,子房圆形,柱头头状。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横径47cm,果皮薄而宽,容易剥离,囊瓣712,汁胞柔软多汁。种子卵圆形,白色,一端尖,数粒至数十粒或无。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资源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3.8 性状性状鉴别 (l)凤尾橘络呈长条形而松散的网络状,上端与蒂相连,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蒂呈圆形帽状。多为淡黄白色,陈久则变成棕**。每束长610cm,宽0.51cm。10余束或更多压紧为长方形块状。质轻而软,干后质脆易断。气香,味微苦。以整齐、均匀、络长不碎断,色黄者为佳。
(2)金丝橘络呈不整齐的松散状,又如乱丝,长短不一,与蒂相混连。其余与凤尾橘络相同。
(3)铲络筋络多疏散碎断,并连带少量橘白,呈白色片状小块,有时夹带橘蒂及少量肉瓤碎片。均以筋络多、蒂及橘白少者为佳。
3.9 化学成份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含挥发油1.198%3.187%,其中主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还含β月桂烯(βmyrcene),a及β蒎烯(Pinene),a松油烯aterpinene),a侧柏烯(athujene),香桧烯(sabiene),辛醛(oct *** ),a水芹烯(a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a罗勒烯(aocim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芳樟醇(linalool),3,7二甲基7辛烯醛(3,7dimethyl7octenal),4松油醇(4terpineol),a松油醇(aterpineol),癸醛(dec *** ),香茅醇(citronellol),4叔丁基苯甲醇[4(1,1dimethylethyl)benzeneemethanol],紫苏醛(perillaldehyde),香荆芥酚(carvacrol),a金合欢烯(afarnesene),以及苯甲醇(benzyl alcohol),橙花醇(nerol),橙花醛(neral),辛酸(octanol),百里香酚(thymol),香茅醛(citronellal),水化香桧烯(sabinenehydrate)。又含黄酮类成分:5,7,4'三甲氧基黄酮(5,7,4'trimethoxy flavone),5,7,8,3’,4’五甲氧基黄酮(5,7,8,3’,4’pentamethoxy flavone),5,7,8,4’四甲氧基黄酮(5,7,8,4’tetramethoxy flavone),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4’trimethoxy flavone),5,4’二羟基7, 8二甲氧基黄酮( 5,4’dihydroxy7,8dimethoxy flavone),5,6,7,3’,4’五甲氧基黄酮(5,6,7,3’,4’pentamethoxy flavone)即是甜橙素(sinenset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 flavone),5,6,7,8,3’,4’六甲氧基黄酮(5,6,7,8,3’,4’hexamethoxy flavone);川陈皮素(nobiletin),5羟基6,7,8,3’,4’五甲素基黄酮(5hydroxy6,7,8,3’,4’pen-tamethoxy flavone),5,7, 4’三羟基6,8, 3’三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6,8,3’trimethoxy flavone)即是苏达齐黄酮(sudachi flavone),5,6,7,8,4’五甲氧基黄酮(5,6,7,8,4’pentamethoxy flavone)即是福橘素(tangeritin),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8,4’tetramethoxy flavone),4’羟基5,6,7,8四甲氧基黄酮(4'hydroxy5,6,7,8tetramethoxyflavone),5,4'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6,7,8trimethoxy flavone)即是黄姜味草酸(xanthomicrol)以及橙皮甙(hesperidin),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米橘素(citromitin),5O去甲米橘素(5Ode *** ethyl citromitin)。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柠檬苦素(limonin),阿魏酸(ferulic acid),5,5’氧联二亚甲基双(2呋喃甲醛)[5,5’ oxydimethylenebis(2furaldehyde)]。
茶枝柑的干燥成熟果皮含挥发油3.541%,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还含β月桂烯,a及β蒎烯,a松油烯,a侧柏烯,桧烯,辛醛,a水芹烯,对聚伞花素,γ松油烯,异松油烯,芳樟醇,壬醛(non *** ),3,7二甲基7辛烯醛,4松油醇,a松油醇,癸醛,香茅醇,紫苏醛,香芹酚,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benzoic acid 2methylaminomethylester),a金合欢烯,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碳四烯醛(2,6,10trimethyl2,6,9,11dodecatetraenal)。四会柑的干燥成熟果皮含挥发油1.433%3.941%,其中主成分为柠檬烯,还含β月桂烯,a蒎烯,桧烯,辛醛,芳樟酸,a松油醇,癸醛,香茅醇,紫苏醛,对聚伞花素,γ松油烯,3,7二甲基7辛烯醛。朱橘的干燥成熟果皮含福橘素,川陈皮素,甜橙素,5,7,8,4'四甲氧基黄酮,5,7,8,3',4'五甲氧基黄酮。
3.10 炮制拣去杂质,摘除橘蒂,用水喷润后撕开,晒干。
3.11 性味甘;苦;平
3.12 归经肝;脾经
3.13 功能主治通络;理气;化痰。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
3.14 橘络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4.5g。
3.15 各家论述1.《本草崇原》:橘瓤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汤饮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饮,而行于皮肤也。
2.《纲目拾遗》:金御乘云,橘丝专能宣通经络滞气,予屡用以治卫气逆于肺之脉胀甚有效。
3.《本草便读》:橘络,甘寒入络,无甚功用,或可清络中之余热耳。
4.《日华子本草》:治渴及吐酒,炒煎汤饮甚验。
5.《纲目拾遗》: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
6.《本草求原》: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
7.《四川中药志》:化痰通络。治肺劳咳痰、咳血及湿热客于经隧等症。
3.16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橘络的方剂 四物绛覆汤地黄(酒洗)四钱,白芍药(酒炒)、新绛各一钱半,橘络一钱,当归(酒洗)二钱,川芎(蜜炙)五分,旋覆花...
连翘栀豉汤郁,佐以轻剂枳、核宣畅心包气闷,以达归于肺,使以橘络疏包络之气,蔻末开心包之郁。摘录:《重订通俗伤...
舒筋养血汤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功能主治:活血养血,...
生津和胃方成:大梨3个(捣汁),藕1支(捣汁),荷梗3尺,橘络1钱,甘草8分,生姜3片(捣汁),莲子心10根,...
祛风和脉调气利湿化痰膏,威灵仙1两5钱,川乌1两5钱,片姜黄1两5钱,橘络2两,鸡血藤3两(后入),秦艽1两5钱,桑寄生2...
更多用到中药橘络的方剂用到中药橘络的中成药 治红丸
40g牡丹皮40g黄芩40g百合40g石斛30g橘络25g地黄25g甘草20g关木通20g大蓟20g...
保幼化风丹星2钱,羌活1钱,独活1钱,天麻1钱,钩藤5钱,橘络2钱,半夏2钱,全蝎1钱,党参1钱,黄芩2钱,甘...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拼音:zhèngqīngfēngtòngníngzhùshèyè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engqi...
竹沥达痰丸礞石之不逮,人参、甘草以助正气之运行,竹沥行经入络,用其化皮里膜外之痰,姜汁豁痰和胃,又解竹沥之寒...
制金柑丸花150g郁金90g香附(制)30g青皮90g桔络60g紫苏梗90g川楝子150g白术90g甘草4...
更多用到中药橘络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橘络 《邵兰荪医案》:[卷二]咳血
钱半)生米仁(四钱)山茶花(钱半)银花炭(二钱)橘络(钱半)清煎四帖。又痰红较差,脉弦劲,呛咳不已,...
《王氏医案绎注》:卷五苔腻便秘。亦广服温补而致病日剧也。予雪羹羚楝胆星橘络竹沥丝瓜络。吞礞石滚痰丸及当归龙荟丸。四剂大泻数...
《王氏医案绎注》:卷四即能安寐进粥。改投沙参知母花粉桑叶枇杷叶石斛白芍橘络杏仁冬瓜子茅根荷杆。三剂大解行而脉柔安谷。(痧分...
《邵兰荪医案》:[卷二]咳嗽(三钱)焦栀子(三钱)马兜铃(一钱)白前(钱半)橘络(钱半)前胡(钱半)鲜竹肉(一丸)二帖。介按∶此...
《张聿青医案》:[卷十七]产后当孩子生病了,最心疼、发愁的就是父母了,不仅是感同身受,更因为孩子吃药、打针不配合。能有哪些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呢?中医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有很多简单、方便的绿色疗法,孩子容易接受,父母也省心。
药浴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松、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浴的药液由中药配伍而成,包括柴胡、荆芥、青蒿、川芎等经皮肤吸收性良好的中药,具有疏风解表、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孩子高热,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进行药浴,会使药力发挥得更快。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用这样的方法:用艾叶60克(艾叶芳香,利于疏泄腠理),煎汤泡澡或泡脚,药液温度为39~41,如果泡脚,药液以浸泡到足踝为度。每晚1次,每次10~20分钟,效果也不错。如果孩子病情危重,需要找医生治疗。
穴位贴敷
主要针对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中药贴敷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科学辨证,再将调配好的中药用具有增强药物渗透作用的热性药生姜的汁配出不同的药,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起到刺激穴位、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优点是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能有效保护孩子脆弱的脏腑,而且治疗方便。对偏寒体质、偏热体质的孩子,以及哮喘、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通过系统贴敷可以调节体质,增强抵抗力。如果病情危重,单靠这就不行了,需要配合着其他的疗法治疗。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源自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在当时,因为口服药物困难或者口服药物不能解决一些问题,先辈们开始寻找新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史书记载,张仲景用中药灌肠的方式解决了发烧便秘等一系列问题。在以后的知名医家中,多次提到了中药灌肠的方式。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医书记载“中药灌肠”,包括现在的医书都有记载。新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里面,多个章节都提到了中药灌肠等。
我们采访了兵锁儿科李兵锁院长,他说“孩子生病了尽量选择绿色疗法,毕竟孩子不受罪,中药副作用小,对孩子更好!”
有个孩子叫徐仁,男,2岁,2019年8月18日,患儿因发烧、呕吐一天来诊,来时患儿精神尚可,体温38。妈妈不想用西药给孩子治疗,所以从侯马来到新绛县兵锁儿科,用特色疗法治疗。我们给孩子用兵锁清积液清洁灌肠,排出孩子体内的积食,再用中药祛湿清热液修复孩子的肠道,把孩子的热邪排出体外。中药液每天三次,每次25ml,不加抗生素,和家长说尽量的少用抗生素,如果用这种方法治好,副作用小一些,家长同意,带两天的药回去,用药一天,孩子明显减轻。用药两天,患儿体温正常,精神明显好转,不需要治疗。
孩子妈妈非常相信中医中药,也相信兵锁儿科,孩子不受罪,中药副作用也小,孩子很快得到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