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在3月中旬前灌水耙沤灭螟,水稻螟虫主要在稻茬的基部越冬,春灌可有效杀灭越冬螟虫,减少虫源基数,减轻螟虫发生和为害。在春耕灌水耙沤田时将漂浮在水面的浪渣打捞晒干,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或减少菌源,减轻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2、大力提倡喷施新高脂膜再盖膜育秧,喷施新高脂膜,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采用20目以上防虫网或15-20克每平方米的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既防止飞虱入侵秧田传毒,预防黑条矮缩病,又在隔离期间减少药防治。
水稻螟虫怎样识别和防治?
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
水稻螟虫。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1.5千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飞虱。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苞虫。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0~20头时施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10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剂150~2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2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减少越冬虫源,中耕灭蛹,消灭虫源,减少虫源基数。
对于危害水稻的螟虫,狠治第一代,决战第二代,以早栽大田和中稻秧田为主。以1龄2龄幼虫盛发期为最佳防治时间。
农药的选择:如果虫情严重应选用效果快的化学农药,如:康宽、锐劲特等;如果虫情不是很严重,可选用生物农药,药效期长的农药进行预防,如:BT乳剂、苏云金杆菌等。
对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主要防治第二代和第三代,以2龄3龄幼虫高峰期为最佳防治时间。可用农药有:噻嗪酮、噻虫嗪等。
螟虫属钻蛀性害虫,完全变态昆虫,从卵→幼虫→化蛹→成虫(蛾)为一个世代。主要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褐边螟等,是我国水稻最为常见、危害最烈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或“蛀心虫”。
二化螟危害症状: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初孵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危害,造成枯鞘;长至2、3龄的幼虫,分散蛀入茎内,危害成枯心;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幼虫蛀入危害,造成死孕穗和白穗;在乳熟期危害造成虫伤株,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由同一卵块上孵出的蚁螟危害附近的稻株,枯心或白穗常成团出现,致田间出现“枯心团”或“白穗群”。
二化螟的防治适期在幼螟盛孵期。第一,采取农业防治,主要是消灭越冬虫源、灌水灭蛹和选用抗虫品种等措施。第二,采取物理防治,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稻田养鸭、保护青蛙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减少下代虫源。第三,药剂防治:当分蘖期孵化高峰后5~7天,每亩有“枯鞘团”100个或枯鞘率1%~1.5%;或当破口期,株害率达0.1%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40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或对水200千克泼浇。也可用80%杀虫单粉剂35~40克,或5%杀虫双颗粒剂1~1.5千克拌湿润细干土20千克制成药土撒施。施药时要注意按要求对足水量,细雾均匀喷施,不留空白;药后田间保持3~6厘米水层3~5天。要注意药剂轮换使用,延缓产生抗药性。
三化螟危害症状:幼虫蛀食水稻茎秆,分蘖期受害,心叶纵卷成假枯心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受害造成枯孕穗;破口抽穗期受害造成白穗;灌浆后受害造成虫伤株。
防治三化螟枯心苗的适期在每亩“危害团”超过50~60个或丛危害率2%~3%进行药剂防治。预防白穗的适期在卵块超过100~120块/亩,破口期防治,若发生量大,齐穗期再防1次。采取农业防治时,下面主要是冬季消灭越冬幼虫;在开春化蛹盛期,灌水淹没稻根3天,杀死稻茬内越冬虫蛹。药剂防治与注意事项同二化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