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窑子头乡:蔬菜大棚成富民产业
近年来,朔城区窑子头乡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全力发展蔬菜大棚制种,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产出、高规模引领的蔬菜产业园区。
在朔城区窑子头乡后寨村的天禄蔬菜种植大棚,记者看到果实已经挂满了枝头,村民正在对西红柿进行日常管护,到11月中旬,今年的第一批西红柿就可以投向市场。
周亮是后寨村第一批承包蔬菜大棚的农民,经营有黄瓜、西红柿、芹菜等5座大棚,7月底种下的西红柿,在近期已经陆续成熟,市场价格也非常理想。
村民 周亮:今年我种了两棚西红柿,现在长势也挺好,预计1棚产量两万多斤,现在的价格也比较稳定,每公斤能发3块钱到市场上,预计两棚西红柿能收入6万多块钱。
朔城区窑子头乡地处朔城区南端,是朔州市的南大门。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从2010年开始,全乡确定了以设施农业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并在后寨村率先建成了全区第一批现代蔬菜温室大棚,共有62座,除供应本地的大运蔬菜市场外,以及宁武、神池等周边地区。
朔城区窑子头乡副乡长 后寨村党支部书记 殷志明:我们的地理优势非常好,紧邻大运菜市场、阳方口,两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常来我们这里抢购,我们这里的蔬菜质量也好,我们的销量供不应求。
另外,因为运输方便,蔬菜新鲜,所以更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为此,朔城区窑子头乡继续壮大实施设施农业种植规模,于2019年在青圪塔村新建了56座的蔬菜温室大棚,占地面积140亩,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公司化运作,让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蔬菜大棚负责人 孔令露:我们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用、统一销售,一年销售量100多万斤。
目前,朔城区窑子头乡每年的大棚蔬菜总产量约300万斤,产值约400多万,平均每座大棚可为村民增收8000元左右,带动周边5个村200多人劳动就业,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朔城区窑子头乡乡长 王文举:目前,我们窑子头乡后寨村、金田园、青圪塔三处设施农业,都是合作社方式经营,公司化管理,产品都是通过国家绿色蔬菜认证,列为朔州市蔬菜基地。今年,我乡通过招商引资在裕民村开工建设占地280亩,集种植、储存、交易项目,力争打造朔城区绿色有机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