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
虎耳草,虎耳草科虎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着长长的腺毛;基生叶长有长的叶柄,叶片有近心形、肾形和扁圆形;茎生叶则是披针形,有圆锥状的聚伞花序,花果期4—11月。因其叶大形如虎耳而得名,最早记载于南宋时期一部地方性本草书《履_岩本草》。
虎耳草分布于中国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甘肃东南部等省份,朝鲜、日本也有分布;主要生长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阴湿岩隙。虎耳草的茎段是它的有效繁殖器官,沿地表生成的茎,每个节都可以长出新的植株。
虎耳草是沿用已久的中药材,本种可供观赏,全草可入药,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中记载:“将鲜虎耳草打汁滴耳,可治疗中耳炎。”。传说湖北有一家的女儿,在与采花贼的搏斗中倒在虎耳草上,压碎的汁水流在生满冻疮的手上,第二天却发现冻疮消退,因此知晓了虎耳草的药用。
虎耳草的吃法是水煎服。
虎耳草叶中含岩白菜素,槲皮甙,槲皮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琥珀酸和甲基延胡索酸。茎含儿茶酚。根含挥发油。此外从虎耳草中还分得熊果酚甙,绿原酸,槲皮素-5-O-葡萄糖甙,去甲岩白菜素,氨基酸,硝酸钾及氯化钾。其叶绿体中所含的酚酶能将顺式咖啡酸氧化为相应的邻位醌,后者经自然氧化而生成马栗树皮素。
虎耳草主治: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虎耳草的生长环境:
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部和西南部。生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和荫湿岩隙。朝鲜、日本也有。模式标本取自栽培植物,原产地为中国或日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虎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