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种苗产业包括种子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种子种苗的生产是基础,它决定了种子种苗销售的内容和种子种苗使用的结果;种子种苗的销售是种子种苗流通的主要环节;种子种苗使用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种子种苗潜力的发挥。而目前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产业化程度很低。
1.一些大宗药材的栽培品种,多数也存在着几种类型的混杂、退化问题。如全国山栀子品种存在6种类型,川麦冬是由三种类型组成的混杂群体,全国各地生产的薏苡也有很多品种等。
2.中药材的科研育种工作薄弱,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很少。这与药材栽培、引种的历史较短有关,同时大多数药用植物都是多年生植物,选育品种又得兼顾药用有效成分、外观等因素,给育种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大多数药材种子种苗的生产仍处于半原始的自然采集状态,种子的生产无良种生产基地和严格的制种技术实施。种子生产只是药材生产中的一种副产品。
4.药材种子基本无精选、包衣等规格包装和加工;销售也非常混乱,假劣种子屡见不鲜,虚假广告和信息遍地都是:管理又很不得力,无专门的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和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和管理机构等。
总之,在种子产业化包含的五大部分中,药材种子仅在良种引育、生产繁育方面作了一点工作,其他方面还很少涉及,药材种子的产业化程度还很低。
药材种子种苗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经过数次地方及全国规模的中草药资源普查,使得目前大多数中药材品种特别是常用中药材品种的来源在学术上已基本得到澄清;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目前药材种子存在的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于1998年设立项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常用中药材原种场;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又设立“大宗常用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优化”项目研究。“九五”期间,国家组织的“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即“研究建立符合GAP的中药材种植规范”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种子和繁殖材料应符合有关纯度和发芽率的要求或标准”。“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又设立“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的研究。
这将大大促进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的发展;一些有远见、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开始和科研单位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事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生产,也有利于实现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实现药材种子的良种化。
中药材的有很多,每一种的种植条件都不相同,比如:
一、当归
育苗地可以选择阴凉肥湿的生荒地或熟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pH值近中性。育苗前要进行多次深翻,施入基肥。
每亩施入腐熟厩肥3500公斤,均匀撒于地面,再浅翻一次,使土肥混合均匀,以备作畦。当归育苗都采用带状高畦,以利排水。一般按1.3米开沟作畦,畦沟宽30公分,畦高约25公分,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当归为深根性植物,入土较深,喜肥,怕积水,忌连作。所以移栽地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荒地或休闲地。选好的地块,栽前要深翻(25公分),结合深翻施入基肥能促进根部生长,每亩施腐熟厩肥6000-8000公斤,油渣100公斤。
有条件的还可施适量的过磷酸钙或其它复合肥,翻后耙细,作成高畦(顺坡)或高垅,畦宽1.5-2.0米,高30公分,畦间距离30-40公分;垅宽40-50公分,高25公分左右。
二、贝母
种植伊贝母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最好。用种子繁殖时,种子需拌湿沙层积处理并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薄层细土,稍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三、元胡
元胡根子生长较浅,又集中分布在表土5~20厘米内,故要求土质疏松,故选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且排水良好,表土层疏松而富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冲积土好,粘土重或砂质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连作。
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深翻20~25厘米,精细耕耙,使表土层疏松。一般作畦宽100~110厘米,沟宽40厘米。
四、番红花
由于番红花不易结籽,需通过人工授粉后才能得到种子。待种子成熟后,随收随播种于露地苗床或盆内。种子播种密度不能过大,以稀些为好,因为植株需长球,一般2年内不能起挖,从种子播种到植株开花,往往要经3~4年的时间。
五、芍药
芍药须当年采种即及时播种,如荷泽地区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若迟于9月下旬,则当年不能生根,次年春天发芽率会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出苗,因幼苗根系不发达,难于抵抗春季的干旱,容易死亡。所以,荷泽几次进行春播试验,均告失败。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将待播的种子除去瘪粒和杂质,再用水选法去掉不充实的种子。芍药种子种皮虽较牡丹薄,较易吸水萌芽,但播种前若行种子处理,则发芽更加整齐,发芽率大为提高,常达80%以上。方法是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取出后即播。
百度百科-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