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
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高良姜有着很好的温胃作用,可以散寒,用于药酒,主要适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症。高良姜治诸寒疟疾的效果也是超好的,不过胃寒的人是不适合吃高良姜的。以下分享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
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1高良姜是一种中草药,你听说高良姜吗?你对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了解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吧。
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
1、高良姜有着很好的温胃作用,可以散寒,肯有很好的消食止痛作用,高良姜可以用来治脘腹冷痛的作用,如果胃寒有呕吐的情况,也可以使用高良姜。也可以用高良姜来煮粥吃。
2、高良姜具有很好的健脾胃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霍乱,也可以用来治疗呕吐不止,可以用高良姜加上粗捣筛。高良姜可以用来治疗腹内久冷,也可以用来治疗胃气逆和呕吐。
3、高良姜还可以下气,对声音有好处,或者用高良姜来煮水服用。如果得了风牙疼痛,也是可以用高良姜的。高良姜还有很好的治疗寒疝湿痹可以补肺气。如果突然感觉到有恶心,或者是口吐清水者也可以拿高良姜来服用。高良姜治诸寒疟疾的效果也是超好的。不过胃寒的人是不适合吃高良姜的。
四川泡姜泡辣椒的做法大全
1:四川泡姜泡辣椒在做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个干净的泡菜坛子。可以先把泡菜坛子的盖打开晾晾,然后再把里面认真消毒烘干水分。准备适量的小米辣椒和新鲜的嫩姜,还要准备适量纯净水,除此以外要准备八角桂皮香叶和花椒等香料,在准备适量的泡菜盐,最后准备适量冰糖。
2:准备好的小米辣椒要去掉它的蒂再把它放到清水中反复清洗,最好用淡盐水浸泡几小时,取出以后控干表面水分。准备好的新鲜嫩姜,也要去掉红色的部分,把它掰成块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洗好以后晾干备用。
3:一个干净的无油污水的锅里面,放入准备好的泡菜盐,开火炒制一会儿,然后再放入准备好的花椒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继续炒至二分钟加入,准备好的纯净水,放入冰糖加热煮开,再煮5分钟左右,这时能闻到浓郁的香味。
4:把煮好以后的泡菜水降温,再把它倒入的泡菜坛子中,然后把处理好的新鲜嫩姜和小米椒全部放入的泡菜坛子中,要让泡菜水,把小米椒和嫩姜全部浸没,把坛子密封好,十几天以后里面的'辣椒和姜就能泡好,取出以后可以直接吃,不论是配粥还是下饭都特别好。
路边姜的用途与药用功效
路边姜是中药名,它来源于野生植物姜花,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茎。路边姜味辛,性热,能驱寒也能解表发汗。那么路边姜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它的功效又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些问题。
路边姜的用途
路边姜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很多,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食材,能提味增鲜,也杀菌消毒,平时炖肉或者做馅时可以用路边姜调味,会让做出的菜品味道特别好。另外路边姜还能入药,它入药以后能治风湿骨痛和外感产学研痛以及跌打损伤,治疗作用都特别明显。
路边姜的功效
1、路边姜能温经止痛
温经止痛是路边姜的主要功效,它对人类的多种疼痛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用,特别是对人类的头痛和跌打损伤以及神经性头痛等疾病治疗功效明显,治疗时可以把路边姜直接加清水煎制以后服用。
2、路边姜能止咳平喘
路边姜入药以后能消炎杀菌也能止咳平喘,它对人类的气管炎以及咳嗽痰多等不良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路边姜单独煎汤服用,也可以把它与其他润肺止咳的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那样会让它止咳平喘的功效更加出色。
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2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其味辛,性热。归脾、胃经。
高良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药酒,主要适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症。
泡酒最佳搭配:
高良姜配香附——两药均有行气止痛的作用,高良姜善于温中散寒,香附则偏重舒肝理气。两者同用,可疏肝温胃、散寒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胃有寒凝所致的胃脘冷痛,如“良附丸”。
高良姜配荜茇——两药皆味辛、气温,相须为用,则行气止痛之功更强,用于胃寒疼痛、呕吐。
作用与功效点评:
高良姜的功效与主治在《本草汇言》中论述甚详:“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若老人脾肾 虚寒,泄泻自利,妇人心胃暴痛,因气怒、因寒痰者,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冷,功与桂、附同等。”
姜不仅是一味调味料,也是中医中重要的药材,姜最早药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讲的是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后世衍生出很多姜制成的中药,功效作用不大相同,本篇让我们看看中医如何用姜。我们就按入药使用的顺序来吧。
第一位,就是 干姜 了,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姜的功效有温中散寒,温阳通脉,温肺化饮,是一味温里药,常用于治疗脘腹部冷痛,寒饮喘咳,呕吐腹泻,脉微肢冷等。常与附子合用,方药举例: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四逆汤,小青龙汤,驻车丸等。其中理中丸出自《伤寒论》,方药有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
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比理中丸多了一味大热的附子,温里作用更强,原文记载“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明代张景岳在此基础上有增加了入房腹痛,手足厥冷,食冷犯寒等证。
四逆汤同样出自《伤寒论》,方中只有附子,干姜,炙甘草,是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对付阳虚欲脱,四肢厥冷的亡阳证,病情危重之下,四逆汤比野山人参好使。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四逆汤都是取其温里散寒的作用,而小青龙汤同样出自《伤寒论》,用得却是干姜温肺化饮的效果,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痰饮咳喘之证。
再说 生姜 ,生姜在《伤寒论》中使用很多,生姜大枣的组合出镜率很高,后世医家陶弘景在他的《名医别录》里记载:“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跟干姜相比,生姜解表散寒作用更强,适用于风寒表证,而干姜温里效果更好,适用于中焦脾胃虚寒证。
不仅如此,生姜还可以解鱼蟹毒,还可以解生半夏的毒,生姜与半夏也是较为经典的搭配,《金匮要略》记载:“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
《伤寒论》开篇第一方,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风邪导致的头痛,发热,出汗,恶风等症。用得就是生姜,大枣组合。
炮姜 是干姜与热砂同炒,炒至表面鼓起,呈棕褐色所得的产品,最早也是出自《伤寒论》,性热,味辛。归脾、胃、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主要用于阳虚失血,崩漏,腹痛,吐泻等。《金匮要略》中记载甘草干姜汤,其实用得就是炮干姜,用此方治肺中虚冷的肺痿,以吐涎沫,小便数为主证;不咳为鉴别诊断要点。原文引用如下“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炮干姜比干姜温阳守中效果更强,发散力更弱。
姜炭 最早记载于宋朝,是姜炒炭形成的炮制品,其实也是炮姜的一种分类,但是炒炭后的姜,更偏向于止血,因为木炭本身的一大功效就是止血。关于姜炭止血,历代许多医家都有论述,我更认同《本草经疏》的讲法,“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也要求将姜炭从炮姜中区分出来:“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
高良姜 严格来说不是干姜制品,因为它是来自于高良姜植株,性热味辛。作用温胃散寒,止痛止呕。高良姜最早记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是一味暖胃良药。《别录》记载其“性温,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总结 ,生姜,干姜,炮姜温里作用逐渐增强,散寒作用逐渐减弱,姜炭偏于温经止血,高良姜虽为近亲,主要功效与干姜相近,但高良姜偏重于温里散寒,干姜偏重于回阳救逆,高良姜偏性更大,不宜久服,所以高良姜被陶弘景归入中品药,而干姜是上品药。你还知道什么姜制品,欢迎留言讨论!
本篇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杏林,一个爱好钻研的小中医,欢迎加入我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