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和繁殖适用于大多数花卉。露地播种和盆栽播种。播种前,选择正确的品种,是粒径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子。室外播种应选择地势干燥平坦、背风向阳、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应在晴天和土壤干燥时铺筑垫层。土地应深耕细作,土壤应消毒并施用基肥。盆栽播种时,应使用碎瓦覆盖播种盆内的排水孔。然后将先制备好的干培养土过筛,将粗粒放在盆底,再将细培养土放在盆底。
组织培养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技术要求较高。指利用某些植物细胞进行大规模繁殖。这种繁殖方法适用于各种花卉。生长速度很快,幼苗的数量是无法估量的。一般适用于一些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名花名木。
在花卉的繁殖中,分层繁殖在生活中也很常见。通常,当进行分层繁殖时,母株上健康的枝条直接埋在土壤中,以便这些枝条有足够的条件生根。生根一段时间后,将其从母植物中分离出来,移植到合适的盆土中。这种繁殖方法的成活率很高,但由于母株的枝条直接埋在土壤中,不适合大规模繁殖。因此,对于繁殖能力差、扦插成活率低的花卉,可以选择压榨繁殖的方法。 ?
切花繁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花卉繁殖方法。切割时,你需要选择合适的树枝、叶子或根茎,从植物上切割下来,然后准备适合它们生长的花盆和土壤。将需要切割的部分插入土壤中,然后根据切割条件适当浇水。当根长得更好时,插条、叶子或根茎可以移植到合适的盆栽土壤中进行维护。 ?
如何用播种的方法来繁殖花卉?
大棚播种一般采用广口浅盆或浅木箱。播种土要疏松,有一定的肥力。一般用园土、叶土、壳灰各配1份,但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温消毒。
播种时,用瓷砖盖住排水孔,然后放直径约0.5-1厘米、厚约3厘米的土粒,上层加直径约0.2-0.5厘米的小土粒,并填满顶部一层直径约0.1厘米的细土,厚约3-4厘米。每一层泥土都要摇匀,使其牢固,最上层用竹片压平,去掉较大的颗粒,在盆口留一个水槽。对于小种子,如秋海棠、海棠、大槐树等,播种时要格外小心。用手指将其展开,使其均匀分布。播种后不要盖土或用细纱筛把土夹在上面,摇几下。只需用薄薄的一层细土覆盖它,然后标记种子名称和播种时间。最后,将盆用水浸泡至盆面湿润,并盖上玻璃或报纸以润湿。然后,待盆土稍干后,用浸盆法补水。种子发芽后,除去覆盖物,逐渐增加光照。待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即可将幼苗带土栽入备有小竹片的盆中。待苗慢后,施薄肥,过一会即可移栽到直径8厘米左右的小盆中。,然后当锅变大时换锅。
温室内播种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小,可根据需要灵活控制播种时间。春季开花的植物,秋季播种,如荷花、瓜果、旱金莲、报春花、仙客来等;其他在春季播种,如芦笋、芦笋、锦紫苏、大岩桐、鹤望兰等。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花卉播种繁殖的基本技术流程花卉播种繁殖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花卉种类繁多,各种类的花卉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对生长环境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做好花卉的播种育苗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操作十分细致的工作。
(1)播种期。
名目繁多的盆栽花卉品种其生长期几乎分布在春夏秋冬四季,要确定正确的播种期,就首先要了解计划生产的花卉的生育特性,特别是该花卉适宜的生长温度和播种到开花的时间。由于各季的气候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播种,其播种至开花的时间也会有很大差别。由于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的差异,播种期的确定还应了解各品种特性。
(2)播种基质。
播种基质既要有利于种子萌发、根系伸展,还要为根创造良好的水、肥、气条件。因此,播种基质一般要求有机质含量较高、疏松通气、无病虫、杂草,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常用的播种基质有菜园土、沙、泥炭、珍珠岩、蛭石,有利于幼苗发芽生长。通常可以用60%~70%泥炭,加30%~40%的蛭石、珍珠岩或菜园土。
确定的播种基质都要过筛、去除粗粒、杂质,充分拌和、填入播种箱时,要做到上细下粗,特别是种子较小的品种,其播种基质上层必须经3毫米直径的筛子过筛后撒于表层,以使种子吸水、发芽及幼根能及时扎入基质。
所有播种基质都应经干热或蒸气消毒,以防止苗期病菌、昆虫及杂草为害。干热消毒,即将配好的基质在锅内干炒,待基质温度达到85℃,炒制5分钟即可。蒸气消毒,将蒸气通入装有基质的容器底部,待顶端中心温度达到85℃以上1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3)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通常有撒播、条播、点播三种。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在已经整理好的播种土面上,此种方法多适用于苗床育苗或盆播育苗,对于那些细小的种子,很难播得均匀,最好混合细沙或草木灰一起撒播。撒播具有繁殖量大、产生花苗多的优点,但因幼苗多、拥挤,又易出现徒长和病虫害,出苗后要注意及时间苗。条播是在播种土面上将种子按一定的行距呈条状播下。此种方式多用于中等颗粒大小的种子。由于各条之间有一定距离,光照和通风较好,且锄草、施肥方便,苗的长势也较健壮。点播是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开穴,将种子播于穴内,每穴放种子2~3粒,然后覆土,覆上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此种方式多用于大粒种子、名贵观叶植物和一些不耐移栽的草本观叶植物。出苗后,每穴留壮苗1~2株,将多余的花苗拔掉或移到缺苗处补栽。
播后是否盖土和盖土厚薄对提高发芽率十分重要,一般是每克种子在万粒以上的可以不盖土或盖极薄的土。根据种子大小确定盖土厚度。盖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1.5~2.0倍。盖土太厚会影响出苗率,盖土太薄会使种子吸水不足而降低发芽率,或因扎根不深,立苗不稳而倒苗。
播后底部浸水,使基质湿润。用顶面浇水方法经常会出现表层基质下渗,而使所盖的土变薄或使种子暴露表面而影响发芽率。经湿润的播种盆应放在台架上,盆上盖玻璃或塑料薄膜。
(4)出苗至移栽前管理。
出苗时应保持基质湿润并遮光,但对喜光性的品种应给以较为充足的散射光或少量散射光。出苗期应尽可能按种子发芽温度调温,出苗后按生长温度管理。出苗后(一般出苗20%左右),对光照要求较高的品种,应及时揭去遮阳网或其他覆盖物;对于较耐阴的植物,可以早晚见光,中午遮阳。出苗后,应根据不同品种适量合理浇水,保持基质潮湿,但湿度不要过高,一般是不会出问题,切不可太干太湿。浇水温度要接近室温。两片子叶展开时施0.5%营养液,第一片真叶展开时施1%营养液,第二片真叶展平时可以用1.5%~2.0%营养液。营养液一般每周一次。
(5)移栽。
移植是指栽植后还要再行移植者,也称为假植或移植,栽植后不再移植,称为定植。移苗的作用是加大植株间距离,增加营养和光照面积,使幼苗有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可以抑制徒长,可以切断主根,促使侧根生长。
移植时间一般以叶片已相互触碰时进行。有些根系再生能力较弱的品种或播种较密、苗床拥挤时,对小一点的苗移植,一般有2~3片真叶。
移植距离根据生长速度和留床时间长短而定。移植应在风小而阳光不过于强烈时进行,夏天应在下午或傍晚进行。
移植基质根据不同品种配制,较好的基质应有较高的腐殖质含量,通气,排水良好,含一定养分,一般盆栽花卉可用30%~40%腐叶土,40%~50%的园土,10%~20%的沙或蛭石、珍珠岩,并加少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过磷酸钙(肥分较低的加10%,肥分较高不超过5%)。高档盆花可用50%~60%泥炭加40%~50%蛭石、珍珠岩和砻糠灰。
移植时,使基质在湿润状态下进行,起苗时尽量不抖落根土,按原来高度栽入移栽盆中。移栽后要及时浇透水,放入遮阳防雨的设施内,3~5天内使基质适当落干,活苗后,揭去遮阳网,每周施一次1.5%~2.0%的营养液,或经充分腐熟的淡菜饼水。苗期切忌用高浓度或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有些品种叶上有绒毛,要防止叶片浇肥,已经浇肥的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早春、晚秋和冬季,在棚或温室内应经常开窗换气,夏季要及时浇水,浇水温度要同栽植环境接近,并尽可能做到早晨浇水。
移植后的苗床内,每周应喷药防病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