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怎样才能高产?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很多高产栽培技术。我不知道你是否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套合适的方法。下一步,小编将新增一套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让我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水稻育苗技术
1、种子选择
要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分蘖能力强的品种。目前,龙井31号和龙井46号是适宜的品种。
2、扣棚
温室的最佳选择是在温室内育苗。温室应该在3月15日左右关闭以提高地面温度。当温室里的土壤结冰10厘米左右时,就要做苗床。苗床地面应平整,清除残根和杂物,中间道路应铺砖。
种子处理
干种子可涂15%的保护性种衣剂,可有效防治青枯病、枯死病、恶苗病和松腐病,每50公斤种子用1公斤种衣剂与0.5-0.8公斤水混合,均匀地混在塑料布上,阴干成膜,然后浸泡3天,浸种时,水可高出种子约5厘米,且不能搅拌。本发明的包衣剂用于包衣,其他调酸消毒剂无需重复使用。水温在15℃左右时,浸种5-7天可促进种子萌发。
温度是28-32度℃,一般24-30小时一批。种子可以装在网袋里,顶部和底部可以更换一到两次。当芽长1-2mm时,温度应降低到15-20℃℃花蕾冷却6小时左右。
播种
播种前,用微喷器浇水,不得积水。播种期根据移栽时间和速度确定,分期分批播种。一般在床温高于12℃时℃,种子可以播种。在我县,从4月10日到15日,要用播种机调整播种量,匀速播种。每盘播芽籽150-200克,用覆盖器覆盖约0.7厘米,最厚不超过1厘米,然后封死。
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
(1)从播种到出苗:主要方法是保暖保湿,温度控制在30-32℃℃.当温度超过35℃,通风设备应该打开。当出苗率为50-70%时,应及时除去塑料薄膜。
(2)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25~28℃℃,最高温度不超过30℃℃.注意通风和育苗,
(3)1.5叶期-2.5叶期:棚内温度20-25℃℃,高温期间注意通风、炼苗,注意强风冷流、高温天气的管理,严防超高温。
(4)2.5叶至移栽期:根据当地气温,应昼夜摘膜,以提高苗木质量。
2、水资源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除了个别的干苗外,不需要水分。如果床面有水,应揭去塑料薄膜,并将床烘干,以防湿损。如果中午水面变白或稻叶卷曲,早晚叶尖吐出少量水或没有水,则应浇水。浇水时间应该在早上8点之前。每次浇水一定要彻底,尽量减少浇水次数。
3、立枯病的防治
首先,用每平方米2-3ml的移栽液与4-5kg水混合,在播种前浇在床面上,或在一片叶期每平方米喷2-3ml移栽液至2.5片叶,防治立枯病。
4、苗床追肥
一般情况下,在幼苗2.5叶期出现脱肥现象。每平方米苗床施用1.5-2g尿素,稀释100倍,根外追肥。施肥后,用清水冲洗叶面,以免烧焦叶子。育苗前施肥。
田间管理
1、整地施肥
耕地前每公顷施用30-45吨农家肥。肥料一般为每公顷100-150公斤磷酸二铵、100-150公斤硫酸钾和250-300公斤尿素。耙前施用40%氮肥、全磷肥和90%钾肥作基肥,65%氮肥作分蘖肥,35%氮肥作穗肥。其余钾肥作为穗肥施用。提倡秋耕和春耕,先干耙或旋耕,再对水耙进行灌溉,达到移栽不露泥的状态。定植后3~5d移栽。
2、移栽
当气温稳定地超过13度时℃,幼苗可以移栽。移栽应集中在5月10日至25日水稻高产期。移栽规格:9×3-4英寸;手插应同深,不超过1cm深,直线,孔均匀,无窝根。人工插入深度为1.5cm。
3、平衡施肥
(1)分蘖肥
分蘖肥分两次施用。在第一个分蘖绿后立即施用50%的分蘖肥,最迟不超过6叶期(6月10日前),以促进分蘖的早期生长和快速发育,利用低分蘖;从第七叶末到第八叶尖(视品种而定,一般在6月17-20日),剩余的分蘖肥用作调节肥,即第二分蘖肥。
(2)果穗肥
幼穗分化,开始施穗肥。穗肥施用两次。在7月5日前、后两叶刚刚露地时,首次施用60%的穗肥,促进了穗、枝、初穗分化,增加了枝、初穗数,争取大穗;第二次在旗叶(最后一片叶)裸露时(7月18-20日)施用剩余穗肥。
4、节水灌溉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节水灌溉模式。水层管理应符合"固根、增温、通风、节水"的要求。
(1)浅水促分蘖:移栽时,将花放在池中,使其达到水面。移栽后,水层应保持苗木高度的2/3,并支撑苗木变绿。返青后,水层应保持3.3cm,以提高温度,促进分蘖。10叶期后,采用干湿灌溉方式增加土壤供氧量,促进根系生长。
(2)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数的80%(6月28日至7月8日)时,对生长过快、郁闭早、叶片黑化、叶片下垂、无**拔节的地块,应晾干7-10天。相反,这些地块不应被晒干,改为深水淹没。日照程度为:田面白,地裂,池面根白,叶色苍白,以控上促下,促强极;
(3)深水轮胎保护和浅水灌浆。减数分裂是水稻生命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为了保护水稻免受冷害,当低温低于17℃时℃据预测,15厘米深的水层被灌溉以保护胚胎。其余时间采取干湿间歇灌溉,护根护叶,活茎成熟。每次灌溉4-5厘米,自然晾干后再浇水,黄熟期停水。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不同杂草群落选择除草剂,丁草胺和苄嘧磺隆是最有效的除草剂。稻瘟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加强预报控制中心。根据气候条件,7月上旬稻瘟病由石柏科或石柏科控制;对于有采叶者的地块,750克氧化乐果乳油40%克和450公斤水用于喷洒。施药前将水抽至5cm,一天后浇灌正常水;防虫:公顷使用2.5%的敌杀乳膏225-300毫升,225-300公斤的水喷雾,或其他杀虫剂。
1、播种时间:水稻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不同的水稻播种时间有差异,早稻一般在3月底到4月初或清明前播种,4月底到5月初移栽。中稻一般4月初到5月底播种,6月底到7月初移栽。晚稻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立秋前移栽。各个地区气候有所差异,因此播种时间是不一样的。
2、种子处理:水稻在播种前一般需要经过晒种、选种、浸种、催芽四项处理,在水稻播种前,选择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把种子放在阳光下摊薄连续晾晒2-3天即可。选种时,要选择丰产、籽粒饱满的健康种子,剔除瘪、瘦、秕、空种。水稻浸种,可以放在常温清水中或1%的石灰水溶液或咪鲜胺溶液中浸种数天,期间每天搅拌和换水,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30-40%时有利于发芽。种子催芽操作步骤是将浸种后的稻种先用50度左右的温水提高温度,捞出后包裹好后,再用秸秆稻草、麻袋或者棉被等覆盖好,然后放在30-32度的环境中进行保温保湿催芽。期间喷淋清水保湿和翻堆防高温,当种子的芽长和根长长到0.2-0.3公分左右时,把种子放在室内阴凉处凉芽6个小时左右即可播种使用。
3、整地管理:水稻种植地应当提前进行15-25公分的深翻细耙,整地要求以耕层深厚、*壤松软通透、田面细碎平整为原则,以此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然后施底肥,底肥使用量可以按照全年施肥量的60-70百分使用,可以亩施1500公斤腐熟有机肥+2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氮肥+10公斤钾肥。
4、科学移栽:当日均气温持续稳定在15度以上,即可进行移栽插秧。旱育中苗以3-3.5叶为宜(适合机器插秧使用)、大苗以4-4.5叶为佳(适合手工插秧使用),或者在秧苗8公分左右高时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注意种植密度,一般早稻适合适度密植,晚稻适合稀植,中稻一般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
5、插秧管理:插秧前,应当提前把田间水层调整在1公分左右,在插秧时要注意适时早插、插秧正直、插秧深浅均匀、插秧整齐一致。尤其注意插秧的深度,一般人工插秧以1.5公分为佳,机器插秧以2公分为宜,苗小应当适度浅差、苗大应当适度深插。在完成插秧后要及时对田间进行补水护苗、促进返青,上水深度掌握在3-5公分左右,以水位到苗高2/3、不淹心叶为宜。
6、田间管理:插秧后水层以浅水不露地为宜,分蘖期水层以2-3公分左右为宜,分蘖后期要注意排水晒田,晒田后把水层增加到5公分左右,拔节孕穗期以8-10公分为宜,抽穗前2-3天应当排水补氧。还要做好追肥管理,分蘖肥在水稻移栽后7-10天时施用,每亩追施速效氮肥6-8公斤。穗肥一般在水稻圆秆期施用,每亩追施速效氮肥5-6公斤+2-3公斤磷钾肥。水稻粒肥一般在抽穗后施用,可以使用0.5-1%的尿素水+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喷施,每亩喷水量50公斤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