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创新团队的丰收年:
9月,生长在黄海之滨一片咸水中的特殊水稻——袁隆平团队培育出的最新“海水稻”喜获丰收,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最高亩产达到历史性的620.95公斤。
10月,在河北邯郸市的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实现亩产1149.02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
袁隆平创新团队在云南、陕西等13个省区市建立了31个超级杂交稻百亩连片高产攻关示范点,实施“良种+良田+良法+良态”的“四良”配套技术,取得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的重大突破。
在1997年,袁隆平即领衔牵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研究。现在,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杂交水稻年增产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袁隆平团队的探索,使水稻种植在产量上大幅提高、地域上大为拓展。
籼稻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籼稻杂交水稻的应用被称为“新的绿色革命”,为改善人类的粮食供应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约8000万人口,为中国人牢牢掌握自己的饭碗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