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在朱紫国皇宫门口(139,99),朱紫校尉那里接任务.
2.进皇宫,找朱紫国王,
3.去天宫,灵霄殿找王母.
3.找小白龙,海底迷宫5(54.38),需要战斗,战斗胜利给282500经验
4.找紫阳药师,(在朱紫国的药店旁边).需要配方配"乌金丹",配方
为"大黄"+"巴豆",后面两个是系统给的.
5.配完后拿着"乌金丹"到皇宫找国王,
6.国王让你先去找"有来有去",然后再去太岁府找"赛太岁",然后找"金
圣女".
7.再回去找朱紫国王,得到一串金念珠,到太岁府交给"金圣女"
8.找赛太岁,需要战斗,战斗胜利得到32W经验.
9.赛太岁逃跑,然后到天宫去找"千里眼",接着找王母,然后到PT找"青
莲仙女".
10.回去再打一次"赛太岁"战斗胜利得到C66和75级的练妖石(或图策).
11.找金圣女,然后回去找国王
12.找万事通(长安232,178),
13再找一次紫阳药师,
14,最后带着醉生去找国王,完成任务.
流程:
驿站老板(大唐境外7,65)→朱紫校尉(139 99)→朱紫国王(朱紫
国皇宫65 33)→王母娘娘(天宫凌霄宝殿里)
→小白龙(海底迷宫5层53,37)杀之,得282500经验
→紫阳医师(朱紫国153,36)配乌龙丹(一直配出前2次选项中有大
黄和巴豆,选择就可以配出真正的乌龙丹→朱紫国王
→有来有去(麒麟山108,111)→赛太岁(太岁府41,78)→金圣宫
(赛太岁旁边)→朱紫国王→金圣宫
→赛太岁(杀之)得302500经验
→千里眼(天宫174,63)→王母娘娘(天宫凌霄宝殿里)→青莲仙女
(普陀山潮音洞30,13)
→赛太岁(杀之)得C66,上古锻造图策,332500经验
→金圣宫→朱紫国王→万事通(长安231,179)→紫阳医师(朱紫国
153,36)→朱紫国王(给他醉生梦死)剧情结束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诗经 小雅》中就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吴树干、赖长扬二位先生将这两句翻成现代语言:“惘惘登上北山去,采枸杞啊采枸杞”。由此可见,枸杞的生长与食用,渊源久矣。
“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由于宁夏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宁夏所产枸杞优于我国其他地区。《中国药典》中规定:为宁夏枸杞方可入药,入药枸杞为宁夏枸杞干燥成熟果实,其功效为补肾、益精、保肝、明目。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也多处记载了枸杞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枸杞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的上品”。《本草纲目》中称,“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中国是最早利用枸杞资源的国家,古代人类对于枸杞神奇作用的崇拜,为此书写了很多的跟枸杞有关的故事。 枸杞子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滋阴,是人间的福寿果。说起枸杞子,还有这样一段有趣的传说。
话说王母娘娘得道成仙前,曾在昆仑山乌龙沟一带以挖药材为生。因他不图钱财,把采来的草药送给有病的穷人,而被仙人点化成仙,封为玉皇大帝的皇后,也就是王母娘娘。在天庭,王母娘娘不忘凡间的穷人,想到凡间点化一个传药治病的人代替自己,造福人间百姓。
有一天,王母娘娘扮成一个老太婆讨饭到一个村落,他想围观的众人说,谁要认她为娘,她可传授识要采药的本事。一时间,讨饭老太婆能识百药的消息便传开了。不久,有一个商人找到讨饭老太婆。这商人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想学会了认药,可以采药治病,卖药材,赚大钱。于是,他把老太婆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好衣好饭伺候着。但过了些日子,老太婆却一直不提传药治病之事。一天,商人假惺惺地叫了一声娘,问起传药之事,老太婆答道,我年老体衰,上不了山,需你背我上山。这商人心里,上昆仑山要几十里路,我哪背得动。于是他找了几个农夫用轿子抬老太婆,可老太婆说,必须你亲自背我,这样我才传本领给你。这商人那能吃得了这苦,心想这不是在整我吗!商人大怒:“我白养活了你这么多日子,你想骗吃骗喝呀,滚你的吧!”老人也不发怒,冷笑一声,换上自己的破衣裳,离开了商人的家,又开始沿街讨饭。没多久,又有财主找到了她,愿认她当娘。这财主心里盘算的是,若能让老太婆传授采药的本事,采到名贵的人参和灵芝,把它们献给权贵,弄个官当当岂不是件美事!于是,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过了一个多月,仍不见老人传药,财主心里忍不住了,便又像商人一样,把老人赶出了家门。
这样,王母娘娘仍扮作要饭的,每走到一个地方,就会说出自己的心事,但是很多人把老人当做疯子、骗子,谁也不愿认她为娘。最后,王母娘娘驾祥云来到宁夏地界。按下云头,王母娘娘看到山河发洪水,一樵夫背着一老人过洪水漫过的石桥。王母娘娘一看,心想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传药之人吗!看见樵夫把老人被过桥后,王母娘娘又扮作讨饭老太婆喊樵夫,请他也背自己过河。樵夫听到喊话后,立即过河,把讨饭老人也背过河。王母娘娘一看这樵夫如此善良,想把认药本事传给他,于是考验樵夫,就说自己几天没吃饭了。樵夫又把老人扶到不远的家里,嘘寒问暖后,让妻子端上饭菜。讨饭老太婆吃了饭要走,两口子拦住说:“这大热天的,您上哪去啊?”当老人说还要去讨饭时,善良的两口子十分同情,劝她说:“您这把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呀!要是不嫌我家穷,就在这住下,给我瞎老娘做个伴吧?”讨饭老太婆迟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日子过得很快,转脸过了半年。一天,讨饭老太婆试探说:“老这样住您家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让我走吧?”樵夫急了:“您没儿没女,我把您认做干娘,这不挺好吗?将来为您养老送终。”王母娘娘心想这才是我要找的善良之人,将来定能把造福人间的圣果传授下去。
又过了些日子,讨饭老太婆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龙泉山看看吧!”樵夫不明老人的心思,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人。他背着老人山坡下沟,跑东串西,累的汗流如雨,还不时和老人逗趣,老人自始至终很开心。于是,老人开始给樵夫传授认药采药治病救人的本事。天天如此,樵夫识得了很多草药,记住了治病的方法。
一天王母娘娘仍让樵夫背着早早上了山,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王母娘娘对樵夫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今天就要离开你,我该上天庭了。”说着摘下自己的耳坠,连同自己平时拄的拐杖都给了樵夫,嘱咐樵夫,回家后把拐杖插在你家的院子里,耳坠挂在拐杖上,就可以结出满树的红果子,可治好你瞎娘的眼睛。你要造福百姓,切不可拿红果子发财,去坑害百姓。说罢,化作一缕清风,上了天庭。
樵夫遵照老人之说,回到家后,把拐杖插在院子里,耳坠挂在拐杖上,就可结出满树的红果子,后来樵夫改行行医采药,并把红果子送给乡亲们。他一直牢记王母娘娘的话,真心实意为穷人送药治病。
这就是枸杞的由来,所以枸杞又有“仙人杖”、“西王母杖”、“红耳坠”之称。 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倒也勉强度日。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戍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狗子戍边归来,已是满脸须发。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讨吃,饿殍遍地,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惶恐,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到家,见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甚为惊讶。谓妻曰:“路见乡邻皆饥,唯母与尔饱满,何也?”妻对曰:“尔从军后,吾终日劳作,勉为生计,去今之年,蝗灾涝害,颗粒无收,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方免其饿。”其母曰:“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命已殒矣!”狗子喜泣,对妻更为敬之。邻人闻之,争相采食,谓之“狗杞氏”。
后人发觉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为枸杞子。 相传有一个体弱多病得书生,到终南山寻仙求道,在山中转了好几天,也没有见到神仙踪影。正在烦恼时,忽然见到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痛骂责打一位年迈的妇人,便赶忙上前劝阻,并指责那年轻女子大逆不道行为。
那女子听了,笑道:“你当她是我什么人?她是我的儿媳妇。”书生不信,转问那老妇,老妇答道:“千真万确,她是我的婆婆,今年92岁了,我是她第七个儿子的媳妇,今年快五十了。”书生看来看去,怎么也不像,随后便追问缘由。那婆婆说:“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头发也黑了,脸也光润了,看上去如三四十岁。我那几个儿媳妇照我说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这个小儿媳妇好吃懒做,不光不吃枸杞,连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鸡鸭鱼肉,吃出这一身毛病。”书生听了这番言语,回到家里,多买枸杞服食,天长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岁。 四川省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民国十九年逝世)有一段自述:我一百三十九岁那年,还没有遇到我的老师之前,我也能轻身、健步、看来有点功夫,于是便有人怀疑我是神仙、剑客。当时我只觉得好笑,我活了一百三十九岁而能健康如恒,那是因为我四十岁以后便能做到“不动心”,因而心常泰然,心泰而神宁,神宁而远一切疾病,所以我既健康而又快乐。五十岁那年我入山采药,遇见一位老者,彷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在深山大岩之中健步如飞;我拔足飞奔却也追不上他,过了一段时间又遇见他,于是我跪地向他求教,那位老者拿出一些野果给我,说是:我不过常吃这个东西而已。接来一看,原来是枸杞子。从此我一天吃三钱,久而身轻履健,走一百里路也不疲倦,而且气力脚力都胜于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