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基础|茶叶起源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2:37:11
字号:

茶学基础|茶叶起源

茶学基础|茶叶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树的国家。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才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其印上中“荼”即“茶”,这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记载。这个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传说,发发生在公元前2700多年。

所以说,我国发现和利用茶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代陆羽(733-804年)对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茶叶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国吴觉农先生1922年在《中华农学会报》上发表了《茶树原产地考》,以充足的根据批驳了以往世人的一些偏见,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

茶的起源——野生大茶树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三国时期(220-280年)我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近几十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不断地发现古老的野生大茶树。

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m)发现一棵高32.12m树围2.9m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1996年在云南镇沅县千家寨(海拔2100m)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一株高25.5m、底部直径1.20m、树龄2700年左右的野生大茶树。森林中直径30cm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到处可见。

除野生型外,在云南邦崴发现一株树龄在1000年左右的过渡型“茶树王”,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树冠直径 1.38 m、树龄 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这些都是人们从采摘野生茶树叶到有意识保护茶树,一直到人工栽培茶树的有力佐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0个省区共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大茶树的国家,而且树体太,数量多,分布广,这些都是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证明。

茶的起源——茶叶的加工利用

我国茶叶加工,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在周武王时期,巴蜀一带就以茶叶作为贡品。三国时期,已用茶叶制茶饼。在制作技术上,开始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到了魏朝(220-264年)才制饼烘干,饮用时碾碎冲泡。在唐代,人们创造了蒸靑技术,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了炒靑。宋朝至元朝先由蒸茶靑团茶改进为蒸靑散茶,后又由蒸靑散茶改进为炒靑散茶茶。

自明朝到清朝,从炒青绿茶发展到各种茶类我国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在制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制茶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茶叶,这也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

茶的起源——茶的传播

茶树在国内的传播,首先从四川传入陕西南部、甘肃和河南南部等地自秦汉统一中国之后,饮茶之风在长江以南各省也逐渐普遍起来。隋统一后直到唐代,饮茶风气被普遍重视,并传到北方、西北和西藏各地。唐宋时代,茶叶已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不可少的物品,产地很广。

据《茶经》记载,全国已有6个茶区,产茶省达十几个。到南宋时产茶已有66州,计242县。唐宋以后,江南各省、淮河流域、西南、华南地区就较普遍栽培茶树了。向国外传播种茶事业,最早传到的是日本。

805年,日本僧人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在贺滋县种植。828年,中国茶种传到朝鲜(当时的高丽)11780年印度引种中国茶籽,1828年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从中国引进茶种,以后又传播到斯里兰卡、非洲、南美等地。

世界各产茶国在引进中国茶种的同时,也引进了茶叶加工技术及品饮方式。1610年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输往欧洲的荷兰和葡萄牙,1618年输入俄罗斯,1638年输往英国,1674年输往美国纽约。随着茶的传播,“茶”字的音、形、义也随之流传,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起源于中国。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7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