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集——灯台草:性味及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附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0:38:18
字号:

天然药物集——灯台草:性味及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附注

天然药物集——灯台草:性味及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附注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凉。有消炎、祛痰、止咳的功能。用于肺炎、百日咳、慢性气管炎。用量6~9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品片剂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消炎、化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另本品100%糖浆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的退黄和恢复转氨酶正常的作用。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品片剂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消炎、化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另本品100%糖浆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的退黄和恢复转氨酶正常的作用。

 [附注]

  1. 本种根皮和树皮也含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如迪他明(ditamine)、灯台碱(echitamine ,对横纹肌有箭考试,大收集整理毒样松弛作用,大剂量引起血压下降)、灯台定碱(echitamidine)、阿枯米辛碱(akuammicine)、阿枯米辛碱的氧化物(akuammicine-N-oxide)8-阿枯米嗪碱(8-akuammigine)、N6-去甲基灯台碱(N6-demethylechitamine),筒台温碱(tubotaiwine),以及灯台素(echicerin) 、灯台里定素(echiretin)灯台胶素(echikautschin) 、灯台酸(echitin) 、灯台泰因(echitein) 、α-香树醇乙酸酯( α-amy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花含灯台叶碱、文卡尼碱(vincarnidine)和四氢鸭脚木碱(tetrahydroalstonine);又含挥发油成分如蒈烯-3、柠檬醛、香叶醇、柠檬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linalylacetate)、α-蒎烯、异松油烯(terpinolene)、以及正-二十六烷、羽扇豆醇、β-香树脂、乌苏酸、软脂酸等。

 2.盆架树 Winchia calophylla A.DC.(Alstonia pachycarpa Merr. et Chun)又称小叶灯台树。分布云南和海南省。全株含多种生物碱,叶和树皮供药用,效用与灯台叶相同。

天然药物集——芙蓉叶:性味及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天然药物集——大青叶:原植物

 [原植物]

 1.菘青 别名:大青,《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草大青。

 Isatis indigotica Fort .─十字花科Cruciferae

 二年生草本。主根粗长,直径1~2.5cm.,长20~50cm,外皮浅黄棕色或灰白色,略带肉质。茎直立,高40~100cm,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略被白粉。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全缘或波状,有时呈不规则齿裂,长15~30cm, 宽3~7cm;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茎下部的叶较大,向上逐渐变小,长3~15cm,宽5~35mm.,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半抱茎,全缘。复总状花序,花梗细,长5~10mm,花小,直径3~5mm;花萼4,绿色;花瓣4,倒卵形,长约4mm,十字形排列,**;雄蕊6,四强;雌蕊1, 长圆形。长角果,翅状,长12~18mm,宽3~5mm,长圆状,扁平,具中肋,顶端钝圆或截形,基部渐窄。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6月。

 栽培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广西等省区。

2.蓼蓝 别名:大青、靛蓝叶(天津)。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蓼科Polygonaceae

 一年生草本,高40~90cm,有多数细长须根。茎圆形,具数条纵棱,节明显,近地面茎节上生考,试大收集整理多数须根。叶互生,叶柄长5~15mm, 托叶鞘筒状,白色膜质,抱茎,缘口有长毛。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8cm,宽15~55mm,先端钝,基部下延,全缘,叶干后变成蓝色。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总花梗长4~8cm,着生多数小花,花下苞片有纤毛;花被片5,卵圆形,红色,宿存;雄蕊6~8,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细长,花药**;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裂。瘦果三棱形,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栽培于东北、华北,山东以及长江以南等地区。

 3.马蓝 别名:大青叶、蓝靛叶(四川)。

 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O.Ktze .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k.,Strobilanthes flaccidifolius Nees─爵床科Acanthaceae

 多年生草本,茎基部稍木质化,多分枝,高达1m,茎节明显,嫩枝被褐色细软毛。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20cm, 宽2.5~7cm, 先端渐尖,基部渐窄,边缘有浅锯齿,侧脉4~8对,幼时脉上有褐色细软毛。穗状花序,花少数,着生枝顶;苞片叶状,早落;花萼裂片5,其中4片线形,长12~18mm,另一片较大,外面均被短柔毛;花冠筒状漏斗形,淡紫色,长4~6cm,花冠筒近中部略向下弯曲,先端5裂,裂片短阔,长6~8mm,顶端微凹;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管上方,花丝基部有膜相连;子房无毛,花柱细长,被毛。蒴果,长约2cm,种子4.花期9~11月。

 生于山谷,疏林下阴湿地。

 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多为栽培。

天然药物集——芙蓉叶:性味及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性味及功效]

 味微辛,性平。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痈肿疮毒,淋巴结炎,阑尾炎等;外治痈疖脓肿,烧烫伤等。用量:10~30g.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抗菌作用是其主要作用,临床用于炎症及感染等。

 1. 木芙蓉叶、花流浸膏(浓度100g/100ml)用试管稀释法,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有抑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敏感度较高,其中约三分之二的菌株,抑菌浓度为0.008g/ml.

 2. 用单味木芙蓉叶制成片剂,临床治疗流感303例,总有效率达82.5%,又对82例甲1和甲3型流感毒株混合流行的流感进行实验,总有效率达89%。

 3. 以木芙蓉(叶、花)外敷,治疗外科浅部感染效果良好,尤其对疖、痈、蜂窝组织炎、某些感染创面及急考试,大收集整理性乳腺炎等,效果显著,临床治疗102例外科浅部感染,治愈率达87.2%。

 4. 芙蓉叶末用温水及少量糠油调制后,临床治疗34例疮疡患者,结果表明对疖、湿疮的疗效较好,对手部感染较差。

 5. 临床以芙蓉叶为主要成分的“芙蓉膏”配合抗菌素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感染,较单纯应用抗菌素的疗效明显提高。

 6. 新鲜木芙蓉叶治疗各型阑尾炎61例,除6例采用手术治疗外,单用木芙蓉叶内服外敷治愈34例,同时配合西药治愈的有21例,水煎,内服。外用取鲜叶或花,加少量食盐,捣烂敷患部,药泥干后,随时加煎剂,使之湿润。

 7. 治疗烫伤,能促进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具有收敛作用,并且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少瘢痕,无副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6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