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天冬到底多少钱一公斤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0:21:04
字号:

目前天冬正值产新,随著新货的大量上市,市价一直下滑至目前的6.5?7元/公斤,近日有从安国、亳州、禹州等药界的朋友来电询问天冬的情况,笔者借此机会谈谈自己所见所闻所想<P> 从史记资料来天冬、又叫天门冬、明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具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功能。 <P> 天冬喜温暖、湿润,野生于阴湿山林、山坡草丛、丘陵灌木丛,栽培于丘陵、山地。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的700多个县(市、区)。主产贵州,商品销全国并出口。其次是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商品多为自产自销。天冬历代用野生品,药用余时,多制蜜饯食用。50年代全国年收购量约300多吨。60?70年代收购量达600多吨。其中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四省收购量为370吨,占全国60%以上。1984年开始,敞开收购,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冬系多年生药材,野生资源零星分散,经多年来挖,已越来越少,应有节制的开发利用;四川等地已家种成功,应积极发展;根据先药用的原则,处理好药用与食用的关系,保证药用需要。实际情况是近三年来广西家种天冬有了较大规模的生产,成为主产区之一和主要的集散地,邻省的贵州亦有产。广西产的天冬有两种,一种称为小天冬,以家种为主,分布于玉林地区的福绵管理区管理辖的樟木镇、沙田镇,兴业县的周边乡镇及南宁地区一部分乡镇,面积据统计在8000?10000亩左右,从2002年开始市价下滑至9?10元左右,药农见薄利,开始减种,面积缩减为3000--4000亩,从2003年开始市价进一步下滑为7?7.5元,种植面积进一步缩减为1000亩左右。小天冬小条但市价低廉,行销于国内各大药材市场。另一种称为大条天冬,其条粗长质较优,产于桂西和桂北山区各县、市。目前多为野生,野生天冬以其特有的成份和高含量,深受韩国、香港、台湾客商的欢迎,广西野生天冬经多年来挖,资源正在减少,上市量也在递减,因此,便成为广西市场上走俏货,出口级市价高达30元。从日前看大天冬的价格,这说明大天冬和小天冬的价格完全由它们各自的供求关系决定。 <P> 关于年需量问题,天冬属于用量较大的三类中药材,有说全国正常需量8万公斤左右,有说全国正常年需量80万公斤左右。为此笔者走访了天冬专营户庞老板,出口商梁老板及代销户,代销户称代销一件收取一元的手续费,去年一年代销了3000件左右,按每件货70公斤计算,就是210吨左右。另据庞老板称,去年一年自己从产地收购了大概80吨左右,购买商家以安国、亳州、成都、广州、禹州为主。出口商梁老板主要做出口越南的生意,他谦虚的说自己做的是小生意,一年大概出口15万吨左右。以上仅是小部分商家小天冬的年销量统计。天冬既是配方上的常用药,也是生产多种中成药的原料,近年对天冬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所以天冬需求量在80万公斤左右,比较贴近近年来的实际需求情况。 <P> 关于天冬的成本价问题,笔者曾经深入产区请教老药农。天冬生长周期偏长,种植2?3年才有一定产量,目前习惯性在两年就起挖,且加工费工费时,天冬加工困难,需经蒸煮、脱皮、烘干等多道工序,加工技术性强。目前一亩地可以种植3000株天冬苗,前年市价14--15元,药农种植积极性大,苗价上涨在0.12?0.13元之间,按3000株计就是360?390元左右,种植两年的肥料投资需要300?350元左右,每年锄草2?3次,收获期间采挖一天大概能采挖鲜天冬50市斤左右,折合成干货5市斤,即2.5公斤,连收带加工每天的人工费50元,即加工一公斤小天冬需要加工费两元,一亩地产量在9000?10000斤左右,折合成干货在450--500公斤,两年的水田占用费在500元左右,所以小天冬的成本价在4.5?5元左右,目前市场价6.5?7元左右,刨去小贩的利润,药农实际卖出价在5.5?6元左右,这样基本上相当于在两年时间里药农白白忙活。从去年开始就有商家以为天冬价位,从现在来看,价格不但不上涨反而下滑。 <P> 天冬的种植量、亩产量、年销量、库存量,成本价情况明朗后,从理论上分析今年的产量是近十年来最大的,在销量上如果没有太大的突破的话,市价及有可能在目前的价位上进一步下滑,但是遇上阴雨天气,不好加工晾晒及药农视价低惜售的情况下,价格可能在短时间内稍微上涨,但幅度不会大,明年的产量也不低,加上库存量,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总体上天冬价格还是要走下坡路。从后年开始产量才会逐步走低,甚至靠消耗库存量来补充药用,商机才会出现。

药材天冬到底多少钱一公斤

天冬就是天门冬,百合科植物。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病症。

药方选录

① 治嗽:人参、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儒门事亲》三才丸)

② 治吐血咯血:天门冬50克(水泡,去心),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僻之,蛤粉炒成珠子)各25克。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③ 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去心)400克,生地黄1500克(取汁为膏)。

④ 治肺瘙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补缺肘后方》)

⑤ 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粗滓,用银锅或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 (《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⑥ 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天冬、麦冬、板蓝根、桔梗、山豆根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⑦ 治老人大肠燥结不通:天门冬40克,麦门冬、当归、麻子仁、生地黄各四两。熬膏,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⑧ 治疝气:鲜天冬25~50克(去皮)。水煎,点酒为引内服。(《云南中草药》)

⑨ 催乳:天冬100克。炖肉服。(《云南中草药》)

10、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11、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12、治肺痨:多儿母、百部、地骨皮各15克,麦冬9克,折耳根30克。煨水或炖肉吃。(《贵州草药》)

13、治吐血、咯血天门冬:(水泡,去心)50克,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碎之,蛤粉炒成珠子)各25克。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14、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保命集》天门冬丸)

15、治百日咳:天门冬、麦门冬各15克,百部根9克,瓜蒌仁6克,橘红6克。煎两次,1~3岁每次分3顿服;4~6岁每次分2顿服;7~10岁1次服。(《中医杂志》)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