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花卉生长的5大因子是:“光、水、肥、气、热”。
光:即光照,有光照长度、光照强度、光质之分。一般引起萎蔫是光照强度太强或太弱方面的因素。
水:即水质,如PH值的大小,还有硬软水之分。还有就是浇水要:见干见湿,花盆表土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另外就是空气湿度,花卉生长的空气湿度要在60%-70%为适宜,居室不可能达到这个湿度,所以也是室内养花的一个不能克服的缺点。
肥:即营养,肥太大,易引起营养元素聚集,造成元素中毒症,引起病变,肥太薄,又易引起元素缺乏,造成生长不良,施肥因是薄肥勤施。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营养液。
气:包括外界空气与土壤空气,外界空气应是流通的,是不断交换的,土壤空气就与栽培基质有关,要选通透性较好的栽培基质,另外水也不能浇的太勤,以免影响土壤通透性。
热:就是温度了,控制好适宜花卉正常生长的温度是必须的,一般热带花卉在25-30度生长良好,温带花卉在15-25度生长良好,高原或较寒冷地区的花卉要在10-15度,否则生长不良,易引起病变和虫害。
室内养花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适时观察,及时根治。
控制花卉的开花时间和开花量。常采用控制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等措施,计算好播种·扦插·修剪·打顶的时间,适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满足花卉的开花和成花的要求,达到花期调控的目的。这是盆花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温控法
温控法是在日照满足的前提下,利用设施,如温室,冷库等进行花期调控。人为的创造出满足花卉植物花芽分化,和花蕾发育对温度需求,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
二。光控法
有些花卉,光周期是制约其开花机理的主导因素。因此,控制光照是使这些花卉按要求开花的关键。主要方法是包括短日照处理法,(即遮光)和长日照处理法(加光),如一品红,蟹爪兰等短日照花卉,若要提前开花,就必须进行遮光,进行短日照处理。
三。水控法
部分木本植物在遇到恶劣的环境时,为了延续后代的需要,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开花结果的整个繁衍后代的过程。利用木本花卉的此种特性,采取控制水分的措施,可达到提前开花的目的。如三角梅,在肥·光·土·温均适合生殖生长的前提下,停止浇水,直至叶片蔫萎脱落,再少量的浇水,保持20天左右,即可孕无叶之蕾,开出满树的花。
四。修剪法
用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剥等措施,调节植物生长速度。依植物种类及摘取量的多少和季节有所不同。如一串红,天竺葵等都可以在花后进行修剪,并加强管理,即可重新抽枝发叶,开花。摘心处理有利于植株整形和延迟开花。剥去侧芽侧蕾,有利于主芽开花。摘除顶芽顶蕾,有利于侧芽侧蕾开花。环割使养分聚于上部花枝,有利于开花。
五。药控法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控制花卉生长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常用药剂有赤霉素,乙烯利,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除了能诱导花卉开花外,还能使植物矮化,促进生根,防止落花落果,催熟果实及田间除草等。
在花期控制中,应根据不同植物的开花特性及要求开花的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任何措施都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其它措施配合,形成一个整体,方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各种花期控制措施中,有起主导作用的,有起辅助作用的,有同时使用的,也有先后使用的。必须按照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各种有关因子,并利用外界条件,才能使之正常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