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各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36:12
字号:

历史

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各有

萌芽时期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在三国以前,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开始走入文化圈,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形成时期

唐代,物质基础丰厚,因此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开始形成,标志就是780年陆羽著的《茶经》。以后唐代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兴盛时期

有唐代的形成基础,中国茶文化在宋代就开始了兴盛发展。尤其是在普通百姓阶层,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这些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普及时期

在经历了唐宋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开始了真正的普及。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国茶文化茶的渊源

(一)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湖北等地,自古以来就陆续发现过不少野生大茶树。早在三国时,《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唐代陆羽《茶经》中就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近几年来通过考察和调查,已在全国10个省区近二百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有的地区甚至成片分布,如云南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就发现野生大茶树群落数千亩。1961年在云南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密林中,发现在株树高32.12米,胸围2.9米的高大野生茶树,估计树龄有1700年,是野生型的“茶树王”。还有勐海县南糯山的栽培型“茶树王”,树龄约800多年,最近在澜沧县发现的邦威过渡型“茶树王”,树龄1000年左右。这三种类型的“茶树王”都发现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这结古代大茶树已列为重点保护古树,供国内外学者参观,这是茶树发源地的历史见证。另外,从古茶树的分布地域来看,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的南部与西南部以及广西、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当然也有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因此科学家普遍认为,从古茶树的分布区域情况来判断,茶树的原产地应该是在中国的西南部,其起源中心可能就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

(二)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谈茶的发现与利用

战国时期《神农本草》书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民间传说5000年前有位最早发明农业、医药的人叫神农,他为民解除病痛,尝遍百草,企图寻找出能治病的植物。有一天,神农前后尝到了七十二种毒草,毒气聚到腹中,使神农口舌麻木,五内若焚,不能自制,于是他躺在一株树下休息,一阵凉风吹来,从树上掉下一片树叶落入神农口中,清香甜醇,使神农为之一振,便将树下嫩枝叶放在口中咀嚼,顿时毒气退去,全身舒适,于是他认定此种树叶为治病良药,并称它为“荼”。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传说,是说神农有个透明的的水晶肚,吃下去的食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神农为了探明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总是尝遍百草,看看在肚中的变化以作判定。有一天,神农吃到了一种开白花的树叶,吃下去后,不仅口中感到苦尽甜来,而且肚子里的有毒食物被这种汁液清除的干干净净,似乎上下“查”了一遍一样,于是他就将这种树木叫做“荼”。从此,当他尝草寻药中毒时,便将随身带着的茶树叶吃下,就立即能解除毒害,神农把这种茶树叶介绍给人们,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瘟疫灾害中解救出来。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也许就是我们的祖先最早吃茶的开始,唐代茶圣陆羽可能也就是依据这种历史记述,在其,茶经》中论及“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说明茶作饮料,开始于神农氏。陆羽在《茶经》中还认为饮茶在鲁周公时已为人所知,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杨雄、司马相如,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好饮茶。后来流传广了,便成了风俗。陆羽说,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已非常盛行,在东西两都—西安和洛阳以及湖北、四川一带,家家户户都饮茶了。从神农尝百草到饮茶成为风俗,可以说是先为药用后发展为饮用的历史过程。

(三)珍贵的茶叶历史文物和遗迹

长沙马王堆距今有2100多年的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不少,有简文、帛书、帛画等,其中有一幅敬茶仕女帛画,这是汉代皇帝贵族享用茶饮的写实。在随葬清册中还有“木古月笥”的简文,据考证,“木大月”就是槚的异体字,即苦荼(茶),这是至今发现最早的茶叶随葬品。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地的唐代文物很多,这批稀世珍宝在地宫中封存了1100多年,其中有金银茶具多件,有琉璃茶碗和秘色瓷茶具,金银茶具中有烘团茶用的银笼子、贮存茶用的龟盒、碾茶用的茶碾子、筛茶的茶罗子、放调料的盐台和银坛子、取茶用的银茶匙、调茶用的调达子、煮茶用的银风炉和夹木炭用的银火荚。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

四川省名山县的蒙山是个古茶地,唐代就盛产多种名茶,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历史遗迹。种有仙茶的“皇茶园”就是其中之一,皇茶园位于上清侧山岙处,相传为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前50年)邑人吴理真培植仙茶七株之地。皇茶园面积12平方米,石栏圈围,道旁立有门楼加锁,左边竖立石碑两座,记述仙茶的起源及甘露大师的功绩(现碑已毁),石围栏依存,现石门上新刻楹联一副:“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另外在蒙山腰有一座“智矩寺,是汉代甘露道人吴理真创始,宋淳熙时重修,明万历时补修。自唐至清,每岁于此制造贡茶,是我国早期的贡茶院之一。

中国茶史5000年

茶在国外的流行相对较晚。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在清朝末年,茶大量的对外出口。为中国的国库堆砌了不少银两。

英国人钟爱红茶,下午茶已成为一种习惯。18世纪初的英国几乎没有人喝茶,可到了18世纪末几乎全国上下人人皆在饮茶,无论贫富贵贱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喝上一两杯茶,有人在1757年注意到,“夏日里,经常可以在里奇蒙的某个胡同看到乞丐端着杯子在喝茶,修路工人在喝茶,赶灰渣车的车夫在喝茶,还可以看到晒干草的工人在买茶。”下午茶几乎是英国民众的“必修课”。一到下午3点钟,很多办公室都大门紧闭,挂上小牌子:“Teatime”。此时,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等喝完下午茶再说,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英国的下午茶起源于1840年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达观贵族纷纷醉心精致的生活品位,特别是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便百无聊赖,因为距离晚餐尚有不少时间,就请女仆准备些面包、奶油、茶,邀请三五知己,以此打发一个午后的惬意光阴。很快,下午茶在贵族社交圈内流传开来,名媛仕女趋之若鹜,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即使在下午茶简化的今天,下午茶的冲泡方式、考究的茶具摆设、丰盛的茶点,都成为沿袭下来的传统。

美国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遗憾的是,由于这茶以饮、以凉为主,便没有中国茶沏出的那种品种,那种温馨,那种悠闲,喝茶的情调也大打折扣。茶叶传入美国 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后,随着英国移民的大量涌入,英国人的饮茶习惯也带入北美。约在1690年,麻省的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1720年后,北美开始正式进口茶叶。18世纪中叶,饮茶习惯也遍及北美殖民地社会各阶层。一个游记中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象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

日本虽然不是茶叶的起源地,但他却有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道。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进入茶道部,有身穿朴素和服,举止文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来,简短地解说: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这是为了使茶客在进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开宗明义的一番话,就能领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茶起源于中国,却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喜爱。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茶文化|3?张图带你了解中国5000年茶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茶已经在全世界扎根,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下面用3张图带你快速了解中国5000年茶历史

1?历史版

5000年前:神农尝百草,得茶解之。

3000年前:开始栽培茶树,茶叶开始发展为食用。

2300年前:茶叶开始由食用、药用过渡为饮用。

2000年前:茶叶开始商业化。

1500年前:方便运输,开始将茶叶压制成饼状。

1200年前:唐代经济发展,茶叶开始兴起。

1000年前:改善泡茶技艺,更加注重质和器具。

700年前:朱元璋"废团茶、兴叶茶"加速茶叶发展

600年前:制茶工艺的进步,其他茶类陆续诞生。

300年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

2?概括版

发乎神农:从生煮羹饮到原始绿茶

兴于隋唐:从比屋之饮到禅茶一味

盛起宋元:从散茶方兴到玩茶盛行

焕然明清:从炒青当道到清饮之风

3?作用版

药用:解 D 之功效

食用:茗粥饱腹

饮用:品茶盛行

风俗:婚嫁祭祀等

4?形式、工具版

煮:陶器等

煎:风炉等24器

点:建盏灯

泡:盖碗、紫砂壶等

5?工艺版

晒青:魏晋南北朝

蒸青:唐朝

龙团凤饼:宋朝

蒸青散茶:宋元朝

炒青散茶:明清中国六大茶类诞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