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米不是几万年前就有的,为什么说袁农平发明的?具体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30:29
字号:

不知道这个“有人”到底是哪里的人。

有人说大米不是几万年前就有的,为什么说袁农平发明的?具体是什么

因为缺乏充足的记录和证据,水稻的具体起源没法准确判定,真相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现有的证据证明(河姆渡),大约7000年前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已经种植水稻了。至于几万年前,尚无充足的证据证明水稻已经被成规模种植。

所以,纠正个观念,水稻是本来就有的,不存在谁发明的问题。

袁隆平发明的叫做“杂交水稻”,算是利用比较传统的基因手段,获得高产水稻(种子)的一种技术。也就是说,发明的是水稻栽培技术,而非“发明”水稻。

具体的话,实在不好说,毕竟不是很了解,但是它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在使用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前,普通田地亩产400-500市斤,也就是 200-250公斤的样子,而使用近期的杂交水稻,亩产可以达到约700公斤(非试验田数据,试验田可以达到1千公斤以上)。

也就是说,同样的土地,可以获取约以前3倍的粮食(当然,粮食产量提高与耕种水平和使用肥料等有关,但种子是关键)!

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推算出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明朝亩产333公斤。

2013年,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在安徽,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出现大面积绝收。

超级稻“Y两优900”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026.7公斤,创造了最新的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天是2014年10月10日。当时84岁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的稻田里宣布:“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遥遥领先世界。”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

扩展资料:

2012年5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湘潭举行的中非商务合作论坛上提议,研发第四阶段超级稻,希望国家农业部开启该计划,“已经撰写并向国家递交了方案,目标为每公顷产量15吨。”

2014年3月22日,袁隆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表示,第四阶段的超级稻的育种计划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单产目标是15吨。

2016年11月19日中午,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

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项目实验获得成功,并创造了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这次验收的项目是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在全国38个百亩示范片中唯一一个双季稻科研攻关项目。

百度百科-超级杂交水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