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26:45
字号:

开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

开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

开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有些中药具有显著的开胃醒脾作用,但并非表现在某种特定的药方当中,而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辨明病因病机,确立治疗原则,下面讲讲开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

开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1

大部分理气类中药都有促进开胃的作用,只是归经不同而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入肝胆经的中药:香附、青皮、陈皮、橘核、郁金等。入脾经的中药:苏梗、木香、柿蒂等。入大、小肠经的中药:枳实、枳壳、大腹皮、厚朴等。

这些理气药通过疏肝、利胆、和胃、厚肠,皆能促进胃肠蠕动。

也有一些中药是针对某些疾病性质,起到开胃醒脾的作用,如温中散寒的高良姜、广木香、川椒;清热和胃的川黄连、炒山栀、川栋子、蒲公英;芳香化湿的粉香、佩兰、白豆蔻、砂仁;养阴清热的石斛、麦冬、花粉、玉竹等。

当人体遭受邪气侵袭,也易引起胃肠动力方面的疾病。此时,只要驱除外邪,就可恢复胃肠动力。

如盛夏嗜食冷饮而致寒遏胃阳,出现纳呆、腹部冷痛;长期贪食膏粱厚味使胃肠积热,出现口臭便秘、嘈杂善饥;寒湿困脾或湿热蕴阻而致脾失健运,出现脘腹痞满、纳呆便溏时。

分别给予温中散寒、清热通腑、苦寒燥湿或辛开苦降等方法,可使胃气平和,腑气通畅,胃肠功能自可恢复正常。

健脾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

临床常选用健脾胃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黄芪、扁豆、怀山药等。党参功效类似于人参,但较人参功效弱,具有健脾胃、益气、生津养血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燥湿、止汗、安胎作用;黄芪主要适用于中气不足,具有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治疗久病溃疡的作用;扁豆具有燥湿、利水、消肿作用;

怀山药有健脾圣药之称,具有健脾、补肾、补肺等作用;也可用怀山药、枸杞、红枣、党参等煲汤,增强人体机能。体质虚弱者也可加入鸽子或母鸡煲汤。

健脾养胃的中药有很多,其中就一直有麦芽,麦芽味甘、性、平。入脾、胃。可疏肝醒胃消食、和中下气。

白术为苦甘、性温。入脾、胃经。苍术可补脾健胃,养生抗衰,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肉豆蔻性温、味辛。入脾、大肠经,可温中下气,消食固肠。山药味甘、性温。

开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2

1、山楂: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功效。含有山楂的助消化的药物有:江中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大山楂丸等。

2、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含有鸡内金的助消化的药物有:复方鸡内金片,婴儿素,肥儿散等。

3、麦芽:能消食开胃,和中,回乳。用于食积,婴儿伤乳,哺乳期妇女断乳,肝气不舒,肝胃不和等症的治疗。可生用或炒用。含有麦芽的助消化的药物有:江中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口服液,大山楂丸等。

4、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含有陈皮的助消化的药物有:健胃消食片,健脾丸,山麦健脾口服液等。

5、砂仁: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含有砂仁的助消化的药物有:香砂六君丸

6、六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含有六神曲的助消化的药物有:健胃片,保和丸,大山楂丸等。

7、党参:党参是一种中药材,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一般具有生津养血、补脾益肺的功效,主要治疗于血虚体弱、津伤口渴、脾胃虚弱、肺虚喘咳等症状;

8、白术:白术是一种中药材,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止汗、安胎、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主要治疗于脾虚饮停、痰饮、脾虚积滞、胎动不安、脾气虚弱等症状,对健脾消食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9、淮山:淮山属于薯蓣的根茎,是一种中药,具有固精止带、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主要可以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脾虚证、肾虚证、肺虚证等;

10、黄芪:黄芪是一种中药,主要治疗气虚、气血亏虚、脾气虚、肺气虚等,具有益胃固表、健脾补中的功效;

11、扁豆:扁豆是一种中药,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一般具有消暑、化湿、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暑湿吐泻、食少便溏、烦渴胸闷、脾虚生湿的症状,可以起到健脾消食的作用。

吃什么药开胃

1、人参健脾丸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

功效:人参健脾丸的主要作用是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用法:人参健脾丸需要每日食用两次,每次吃两丸即可。

2、木香顺气丸

组成:木香、砂仁、香附、甘草、陈皮、生姜、青皮、枳实、槟榔、苍术

功效:木香顺气丸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脾胃不和、湿浊中阻导致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用法:每日2到3次,每次服用6到9克。

3、香砂六君子丸

组成: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效:香砂六君子丸有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对于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用法:每日两次,每次6克即可。

说到胃真是个又爱又恨的器官,我们心情好时胃口大开,吃的痛快;心情不好的时候食欲大增,一吃泯恩仇。而且,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胃是食物消化的重要器官之一,却也常因为我们不 健康 的饮食习惯使它"受伤"。

不少人都患有一定程度的胃病,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吃了生冷、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情绪波动引起的胃痛,每次发作胃脘部又闷又痛,恶心反胃,饮食不下十分的难受。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的疼痛为主证,并伴有嗳气、呕吐等症状。因胃脘部位接近心窝,所以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的“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痛而言。

胃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于西医之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下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癌等疾患。

病因病机

1、寒邪犯胃

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致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

3、肝气犯胃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痛乃作。若气滞日久,必致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那么对这样的病症中医有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呢?

在《良方集腋》里面就记载了一个十分著名的方子—— 良附丸 。这个方子只有两味药组成,高良姜和香附子,但是对胃痛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好。

这个方子在今天还经常被用作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基础方。

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病症。一般用量为3~6g。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胸、胁、脘腹胀痛及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病症。一般用量为6~9g。

在良附丸中,高良姜需要用酒洗七次,然后烘干;香附需要用醋洗七次,然后烘干,通过用酒、醋炮制,增强高良姜的温胃作用和香附的止痛作用,然后将这两味药研末,分别储存。

良附丸治疗的疼痛是比较常见的寒凝气滞导致的胃痛,疼痛起病原因多是由于饮食生冷或者情志抑郁不舒导致的。

病机关键在于寒凝气滞。饮食生冷,寒邪入侵,寒性收引而凝滞,导致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不舒导致气机阻滞于脘腹部,出现胀闷疼痛。

高良姜味辛性热,能入脾胃经,能温胃散寒止痛,以酒炮制后,热性更强,增加了活血的作用,使高良姜既可散寒止痛,又可化瘀止痛,促进瘀血消散。

而且高良姜还有一定的健胃消食作用,对消化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而香附子是一个很好的理气药物,能入肝、脾、三焦经走胸腹部,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情志不舒。引发的胃脘部疼痛,既可行气又可疏郁,条畅胸腹气机则胀满疼痛即除。用醋炮制后,止痛效果更好。

不过使用过程中,由于寒凝和情志的偏重不同,搭配剂量也大不一样,具体的用法用量还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辩证服用,切勿擅自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