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开的花画法如下:
材料准备:油性彩铅48色或自动铅笔、彩铅纸。
具体步骤如下:
1、这朵百合花主要是由上下两层花瓣组成的,整体是个等边三角形来概括。根据花的特征,用2B铅笔画出百合花的形体。
2、刻画叶子,先用60号浅绿色画叶子的底色,再用61号绿色和63号橄榄绿加深叶子上的纹路,最后用64号亮绿色画亮部的颜色。要注意三片叶子的颜色变化。
3、深入颜色花蕊,用92号深红色画花蕊的顶端,注意形体;用36号粉色画花蕊的小枝干,注意枝干的明暗关系,然后,轻轻画花芯的底色。
4、刻画第一层花瓣,这层花瓣比较亮。用35号粉色从中心向四周排线刻画花瓣的质感,亮部留白即可,花脉稍微用力刻画即可。
5、刻画底层的花瓣,这一层花瓣笔上面的稍微重一点。用36号粉色画花瓣中心的投影(第一层花瓣的)。再用35号粉色画花瓣的亮部颜色,用细致的线条刻画质感。
6、刻画投影,用09号粉灰色从根部向外扩散投影,再用35号粉色加深花卉的根部颜色,一朵漂亮的百合花完成。
中国画的题材主要分为这三大类:山水、花鸟、人物。
而这画里,不论是一树一石,还是一花一草,在创作时,画家都会赋予其意义。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者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
而这种“感物喻志”,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它使一幅作品不仅仅具备着美观价值,更通过物体背后的“寓意”,讲述了画面以外画家想要表达的观念、情绪、思想,使得画面可以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
今天,艺小空就带你了解国画中,各种植物背后的寓意。
一、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对应的是:梅花、兰花、竹、菊花,也被人称为"四君子"。
作为中国画里最常见的题材,梅、兰、竹、菊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是因为人们对于其对应的傲、幽、坚、淡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王冕的题画诗写的很好,该画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就被奉为后世画墨梅的铭言了。
郑思肖(1241-1318),连江(今属福建)人,宋亡后隐居平江。擅画墨兰,画兰根不着土,以寄故国之思。
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出使过交趾(今越南),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是一位既具深厚传统功力,又注师法自然的画家。此图题材还是修竹与树石,修竹清秀流畅,层石形制奇异,树枝则枯涩古掘,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吕纪花鸟画代表作。图画桂树一株,花叶繁茂,充满生意。桂树前后各有太湖石一块,太湖石周围栽各色菊花,属于典型的工笔重彩画法。
二、各色花卉
牡丹、荷花、紫藤、杏花……
牡丹雍容大度,是花中之富贵者,贵而不傲,艳而不俗,娇而不媚,属于吉祥画。此图中牡丹两枝,上下呼应,中间立一奇石。牡丹以淡墨双勾,施以淡彩渲染,线条活泼,笔致工整。
荷,寓意一团和气、和和美美,又寓意品性高洁,闲时欣赏,可使人心情沉静、明朗。谢荪,擅花卉、山水,是“金陵八家”之一。此图是一帧工笔设色花卉小品,勾勒晕染,功力深厚,画面气闲神静,使观者心情沉静、明朗。
紫藤,寓意紫气东来。此图绘一株高大挺拔的苍松,上有紫藤缠绕。松下湖石旁,各色牡丹竞相盛开,明艳动人。
杏花在我国传统中,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王安石在《北坡杏花》诗中,也给了杏花极高的评价,将飘落的杏花比作纷飞的白雪,感慨的咏道:“一波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赵昌则用一种及其写实的手法,将杏花勾勒的栩栩如生,富有层次,使杏花尽显晶莹剔透、冰姿雪清之雅韵。
注:大家如果还还有什么想了解“国画背后的小知识点”,欢迎在下方评论区里告诉我,我会整理给大家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