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被用作中药已有2000多年历史,本名薯蓣,因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薯药,又因宋英宗叫赵曙,遂改为山药。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神农本草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说起它的药用价值,不得不提民国名医张锡纯,他常用单味山药治好很多貌似严重的病。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盛赞:“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那么山药治病方面有哪些妙用呢?
01
单味山药治咳嗽虚喘
张锡纯医案:奉天一**,平素身体虚弱,患有劳疾,之后又因为生产之后,身体更虚,出现每日呼吸急促、咳喘不止。张先生开方薯蓣粥(即山药煮粥),日服两次,服用了四五日,喘嗽皆愈。再服数日,劳疾自此除根。
意思是有个身体虚弱的**,生完孩子以后身体更虚,每天呼吸急促咳喘,张先生让她用山药煮粥喝,每天两次,四五天就好了。这个案例看似病症很重,而张锡纯只用了一味山药就力挽狂澜,正是发挥了山药的补虚之力。这种因产后或其他原因导致身体爆虚而产生的咳嗽喘促,特别适合山药粥来治。
另外,在罗大伦老师的书中也一再推荐,孩子感冒后期咳嗽绵延不愈,常有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这时可以用山药煮水给咳嗽收尾,取其脾肺肾三者同补之功,可达四两拨千斤之效。
山药水:怀山药干15g或鲜山药30g,煮水,小口频饮
山药色白,入肺(肺五行为金,色为白),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注意:作药用需要用生山药煮汁饮用,不可炒,因为它含蛋白质多,炒之后蛋白质焦枯,吃了就无效了。
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小方子,我家禾苗从小到大感冒两周后的咳嗽都用它来收尾,服后从没有超过三日不见好的,只要没有明显便秘舌苔厚腻等证都可以使用。
02
治阴虚干咳久咳
阴虚导致的久咳干咳,虽有些热象但却是虚热,容易心烦内热,火旺,手足心热,舌红,潮热盗汗等等,这时候用很多清热化痰的方法都无效。而这个山药为主的食疗小方却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它有个相当好听的名字:珠玉二宝粥——可治虚热劳嗽,即一切阴虚之证。
珠玉二宝粥:生山药2两,生薏米2两,柿霜饼8钱(24克)。
先将山药和薏米粗捣成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然后随意服用就好。既安全好吃又可以治病,张先生称此方:“用之对证,病自渐愈;既不对证,亦无他患,诚为至稳善之方也。"意思是如果对症,病慢慢痊愈,就算不对症也不会有其他问题,非常稳妥平和。
这个粥,治好了我家小禾苗上幼儿园以后的好几次干咳绵延不愈。
因为幼儿园不像在家里护理那么细致,经常不小心出汗多,或者吃多上火,一些无明显症状的干咳,往往是阴虚了,山药滋润血脉,固气宁嗽;薏米性凉,入脾、肺,利水健脾;加上柿霜饼清凉润肺,熬出来的粥不需要加糖,也非常清甜,我家禾苗特别喜欢喝。
只要是阴虚肺热导致的干咳,都可以用它来食疗。即使不咳嗽,有阴虚症状的人常吃也非常有益。
03
治久病脏腑亏损的哮喘
山药治喘是什么原理呢,依然是补虚的问题。小儿哮喘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是有痰邪内伏于体内,伏痰的产生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
这时候可以用张锡纯先生开出的另一个食疗方,名字同样很好听:沃雪汤。
沃雪汤:生山药1两半,牛蒡子(炒)4钱(12克),柿霜饼(冲服)6钱(18克)
山药为补肺、脾、肾三经的要药,柿霜补肺除痰,牛蒡子(炒)降气止咳,这个汤也可辅助治疗因久虚,内在脏腑损伤引起的哮喘。很多孩子经常咳嗽,有过度治疗史,这种久病而导致的哮喘,肺的肃降和肾的纳气功能失调,激素止咳化痰药治标未治本,长久下来,肺、肾、脾的损伤严重。
这时候可以配合用沃雪汤来食疗,常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在张锡纯先生的医案里,用此汤治好的脏腑虚损哮喘屡见不鲜。
04
治泄泻日久、肠滑不固
泄泻就是腹泻,用山药治泄泻,则是取山药固涩之性。
张锡纯医案:一妇人,年三十,泄泻数日不止,病势垂危,虽屡请诸医治疗,却百药乏效,后用生山药打粉,煮粥食之,日三次,两日痊愈,又服数日,完全恢复健康。
一个30岁的女人,腹泻好久,生命垂危,很多医生看过都无效,张先生让她用生山药打粉煮粥吃,每天三次,两天就好了。可见山药固涩同时兼具补虚之性。
张锡纯单用山药,治好了许多的泄泻不止。为此他还专门创了方子,叫做一味薯蓣饮。顾名思义,方中只有一味药,那就是山药。
一味薯蓣饮:生怀山药4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如果用怀山药干片,可以用30克。)
如果是那种经常腹泻或有长时间腹泻史的人,中医描述为:
泄泻久,肠滑不固者,张锡纯先生拟方:薯蓣粥,加熟鸡子黄三枚。
鸡子黄就是鸡蛋黄,味甘性平,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之功。配合山药同服,补阴固元,平喘止泻。
张锡纯医案:一人,年近五旬。泄泻半载不愈,羸弱已甚。遣人来询方,言屡次延医服药,皆分毫无效。授以薯蓣粥方,数日又来言,服之虽有效验,泻仍不止。遂俾用鸡子数枚煮熟,取其黄捏碎,调粥中服之,两次而愈。盖鸡子黄,有固涩大肠之功,且较鸡子白,易消化也。以后此方用过数次,皆随手奏效。
意思是一个快50的人,腹泻半年,非常虚弱,看了很多医生都无效,张锡纯让他吃薯蓣粥,虽然有效,但还是腹泻,于是让他煮几个鸡蛋黄捏碎,调在粥里,吃了两次就好了。因为鸡蛋黄有固涩大肠的作用,而且相比较蛋白更好消化。
写到这不得不提我老公,看似壮硕却长期泄泻,当然肯定也有脾虚的原因,但据我婆婆所说,他从小就是个滑肠子,经常厕所一蹲半小时,于是给他吃了一阵子薯蓣粥加鸡蛋黄,果然甚效,再无腹泻情况。很多因脾虚便溏的人,补脾的效果不好的话,可以加上这个食疗方,固涩一下大肠,说不定有奇效。
05
山药外治疗法
《本草纲目》记载:手足冻疮。有薯蓣一截,磨泥敷上。
当冻疮初起,可用山药治疗。具体做法是将鲜山药捣烂,涂敷于患部,干即更换,数次即消。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
《本草纲目》:肿毒初起。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山药有消肿的作用,一般的皮肤肿毒,蚊虫叮咬等,都可以用它来外敷。
这个效果是极好的,我家禾苗时而有个磕磕碰碰,毒蚊子叮咬肿块,不想给她用化学制剂的时候,我随手就用带泥土的山药一小节捣烂涂上,一会就消肿了。强推。
很多时候,不要盲目寻求千金贵药,天赐的良药往往是最普通的食材。我们不缺灵丹妙药,我们缺的是一双发现它们妙用的眼睛。
最后来说说山药的选择:
道地药材一般都是药效最好的,山药以河南焦作(古称怀庆府,所以又叫怀山药)出的为最好,药性最强。购买时可以多选择当地的。
服用注意事项
山药(薯蓣)药食同源,老少皆宜,孕妇产妇,婴幼儿都可食用。平时煮粥用量随意,按自己喜好即可。
山药固涩作用较强,如果有便秘情况,建议煮水喝。
山 药
山药圆柱白又坚,粉足微酸嚼发粘。
补益脾胃与肺肾,阴虚气弱用之先。
[来源] 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薯蓣Dioscorea opopsita Thunb.的块茎。
[产地] 主产河南、湖南、江西、浙江、两广亦有栽培。
[采收] 冬季采挖,洗净,刮去外皮及须根,用硫磺熏后,晒干,即为“毛山药”。或选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磺熏后,放在木板上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称“光山药”。
[药材形性] 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6cm。表面黄白色,未去尽外表皮则显浅棕色斑点或须根痕,有纵沟及纵皱纹,两头不整齐。质坚实而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味淡,敞酸,嚼之发粘。
光山药 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全
体洁白,光滑圆润。粉性足
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炮制] 生山药 将原药大小分档,清水泡3-4成,捞出,润透,切0.3-0.4cm斜片,先晾至半干,再晒干或烘干。
炒山药 将麸皮散于热锅内(山药100公斤,用麸皮10公斤),待冒烟时,放入山药片,不断翻动,炒至**取出,筛出麦麸。或用清炒法,炒至**,略见焦斑时,取出摊凉。
土炒山药 将灶心土粉(山药100公斤,用土粉25-30公斤)置锅内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本品麸炒能增强益脾和胃之功,土炒增强健脾止泻之效。
[成分] 含皂甙、粘液蛋白,尿囊索、精氨酸、胆碱、淀粉酶、蛋白质、脂肪、淀粉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肾经。
[功用] 补脾胃,益肺肾。用于卑虚泄泻,食少体倦,肺虚久咳及消渴、遗精、带下、尿频等症。
[处方名] 山药 薯蓣 怀山药 淮山药 炒山药 土炒山药
[用法、用量] 煎服9-30克,或入丸散。
[保贮] 装木箱内,置干燥处,防蛀,防霉,防鼠食。春霉秋蛀季节可用硫磺熏后密闭固封。
[注意] 本品在切制水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发粘变质,切片后应及时干燥。
按: 本品传统以河南怀庆(新乡地区)产者个体肥大、色白多粉、质地细腻,品质最优,奉为道地药材,称怀山药。江西南城县产者质也较佳,称淮山药。
同属植物野山药D.japonica Thunb.的根茎也作山药入药,但质较逊。
山药有时易与天花粉相混淆,但山药切面白色,粉性大,呈颗粒状,味甘微酸;天花粉切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筋脉点散在,味淡而微苦,可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