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成都国际茶博会举办时间-看点-展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35:04
字号:

2021年的成都国际茶博会即将在10月21日-24日期间正式举办,并且在茶博会期间还有不少的看点,具体的举办地址是在世纪城举办,那么本次茶博会有什么看点和亮点呢?

2021成都国际茶博会举办时间-看点-展区

2021成都茶博会

举办时间:10月21日-24日

举办地点: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

活动介绍:

2021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即将于10月21日在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同期举办“第8届茶生活美学空间及用品展”。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获得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茶业盛会,成都国际茶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是中西部地区茶叶、茶具、茶生活用品交易的重要平台,成为越来越多追求美好茶生活的茶友聚会交流的热门打卡地。

本届茶博会以“美好生活·从茶开始”为主题,规模30000_,设名茶·中国馆、名茶·国际馆、茶具·美学空间馆等主题馆,并同步举办“线上茶博会”,通过双线融合办展,让广大茶商茶友体验到茶世界更多乐趣。

2021成都国际茶博会看点一览

六大茶类,全国名茶聚蓉城

普洱茶(黑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黄茶等六大茶类届时将齐聚蓉城。其中福建名茶规模最大,作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喜欢红茶的茶友不容错过。

云南普洱茶、滇红茶参展规模紧随其后,湖南安化黑茶代表湘益茯茶、白沙溪等也将精彩亮相,此外还有广东潮州凤凰单丛茶、安徽黄山祁门红茶、江西金丝皇菊等全国各地名茶汇聚蓉城。

优质川茶,家乡好茶大集结

四川是茶叶的故乡,是有名的产茶大省,茶叶种植面积、产值和产量均居全国前三。家门口的国际茶博会,一大批优质川茶积极备展期待精彩亮相。包括邛崃黑茶、荣县花茶、蒙顶山茶、峨眉山茶、马边绿茶、雅安藏茶、都江堰茶叶等区域公用品牌,以及峨眉雪芽、文君、碧涛、雅雨藏茶、玖和半叶、马边云雾茶、牛碾坪茶、金山茶厂等优秀企业和品牌参展,将为广大茶友奉上今秋最健康的家乡好茶。

国际交流,茶文化促茶经济

在茶博会的港澳台展区,宝岛台湾的名茶、茶器你可千万别错过,包括大禹岭高山茶、梨山高冷茶、杉林溪乌龙茶、阿里山茶、冻顶乌龙茶、日月潭红茶等各式精品茶,以及大师柴烧、天目、岩矿、志野、银铁壶等茶器,一定会让你大饱口福、眼福。在国际展区,还有日本茶道具、香道具、花道具;马来西亚的银器、锡器,捷克国家水晶制品、陨石饰品和精美的茶生活用品等。展会期间,你还有机会和这些制茶大师、工美大师面对面交流、互动品鉴。

名窑美器,匠人匠制精品汇

本届茶博会同步举办“第8届茶生活美学空间及用品展”,你将有机会和成千上万种名窑陶瓷、铁壶银器、铜器锡器、竹器木艺、香道花艺等茶生活用品亲密接触。中国四大名陶——重庆荣昌陶组团来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唐朝霞、魏澜等将带你走进宜兴紫砂壶的精美世界;福建省雕塑大师、厦门市工艺美术大师张煌平将举办铜话铜艺花器展;王振宇、郭义兴等大家工匠将举办北宋官窑钧瓷精品展;此外,还有景德镇陶瓷、福建建阳建盏、福建德化白瓷、浙江龙泉青瓷、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紫陶等名窑陶瓷精品展等着你;更多铜器、银器、铁壶、寿山石、茶画、竹器、漆器、茶台、茶席、沉香、菩提声钵、荣昌夏布、茶人服、龙泉刀剑等茶生活用品,已迫不及待和广大茶友见面。

展区设置:

1、川茶展区

主要展示四川茶叶主产区公共品牌、企业品牌

2、全国名茶展区

主要展示全国各地茶叶主产区公共品牌、企业品牌

3、进出口茶叶展区

主要展示进口茶叶品牌、具有出口资质的国内茶叶品牌

4、新式茶饮展区

主要为新式茶饮品牌加盟、初创品牌宣传推广搭建平台

5、茶食品展区

主要为茶食品企业搭建品鉴、推广、加盟、合作平台

6、茶水展区

主要为包装水企业搭建起宣传推广和与茶企深度合作的平台

7、紫砂陶瓷展区

主要展示具有创新工艺或美学价值的紫砂、陶瓷茶具及工艺品

8、银器铜器铁壶展区

主要展示具有创新工艺或美学价值的银器铜器铁壶及工艺品

9、工艺礼品展区

主要展示具有创新工艺或美学价值的各类材质的工艺品、礼品

10、包装机械展区

主要为茶叶包装、生产加工机械企业搭建起展示推广、销售订购平台

11、茶室装修展区

主要为装修企业搭建起茶室、茶空间专业设计、装修拓展平台

12、美学空间展区

主要展示根雕、茶台、香道、花艺、茶服、茶席、佛事用品等,以及为茶馆、茶生活空间、茶艺培训机构搭建起品牌推广、合作招商、招生招聘的平台

13、产业融合展区

主要为茶+旅游、茶+酒、茶+咖啡、茶+餐饮、茶+健康等融合发展搭建起成功案例展示、合作开发、招商加盟平台

介绍一下荣昌经济现状?

荣昌陶壶可以养出来。

荣昌陶壶养的方法如下:

1、新壶买回来后,先放在小锅中,壶的内外均置茶叶,加入能淹没壶身的水,以温火煮大约8分钟,然后把火关熄后,继续浸泡八小时左右再取出,用热水冲洗干净。

2、每次泡茶时,内外须以热水浇冲,或以茶水浇冲,泡完茶之后最好在一小时内将壶内的茶渣清理完毕,以热水冲洗干净。

3、壶身可用茶水浇冲,浇冲的茶水需要用热茶水。

4、干燥的壶经常以棉布擦拭。

5、平时将壶拿在手中把玩、抚摸。一把壶为人所爱护之下,就会苍润如玉,光亮照人。

对加快荣昌县经济的发展,县委、县府高度重视。那么,目前荣昌县发展水平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快发展?是各级领导关注的问题。荣昌县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发展荣昌经济对促进全市经济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用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对荣昌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探索荣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一、 荣昌经济发展现状

荣昌人口多,地域宽广。境内自然资源较丰富,基础条件较好。荣昌县20个镇、209个村,总人口81.33万人,农业人口65.9万人,乡村劳动力36.80万个,幅员面积10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79亩。

1、经济总量偏低

(1)国内生产总值(GDP):2003年GDP为41.59亿元,人均GDP为5123元,人均GDP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95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为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10441万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0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

(2)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同口径增长17.5%),低于全市15.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173万元, 比上年增长16.3%(同口径增长18.2%);一般预算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6528万元,增长18.4%(同口径增长22.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1690万元,比上年增长3.5%。

(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水平:20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28.89亿元,增加3.8亿元,增长15.2%,低于全市3.7个百分点 ,2003年城乡居民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3552元。

(4)人民生活:2003年,全县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9046元,较上年增加1308元,增长16.9%。城镇居民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年收入9310元,未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88元,增加138元,未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527元,增长4.7%;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45台,电话机38台,移动电话机15台;人均住房面积29.05平方米,增加1.88平方米。

2、农业经济在经济发展的作用

(1)产业份额特点

荣昌县产业特点是以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26.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37.7%;第三产业增加值也只占

全县GDP的35.7%。

(2)农业状况

2003年,荣昌县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16.74亿元。畜牧业在我县农业经济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经济的比重继续改善,分别由上年的54.6%、36.2%调整为45.7%、44.2%。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市级龙头企业已有2家。

3、工业的发展较快

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3.7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0%,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说明荣昌工业主要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支撑。

4、荣昌县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

(1)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474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增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是近五年增速最高的一年。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加速启动。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47568万元,比上年增长56.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1.8%;更新改造投资8288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5%;房地产开发投资19634万元,比重为13.1%。从投资主体看,国家投资39186万元,比上年下降9.1%,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2%;集体投资29307万元,比上年增长9.9%。除国家投资以外的民间投资为110288万元,增长68.6%,比重由上年的60.3%上升到73.8%。

(2)道路交通相对较好

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交通条件大大改善。2002年全县基本实现"1小时通工程,县城到镇主干道为水泥路面,少数据为柏油路面。到年底,境内公路里程1773公里,铁路31公里;全县共拥有民用汽车1896辆,比上年增加261辆,每万人民用汽车拥有量为23.3辆。

(3)邮电、通讯发达

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10万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19万户,年内新增用户2.33万户,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小灵通用户达1.11万户,年内新增0.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8万户,年内新增用户2万户,比上年增长33.3%。数字移动基站已建成140个,移动信号覆盖率达到99.0%。信息网络建设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网络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校校通"网络工程全面推进。

(4)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423吨,农村用电量7476万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800公顷。

5、教育科技快速发展。

(1)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至2003年末,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73所,在校学生12.1万人。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53人;普通初中43所(含6所高完中),在校学生4.5万人;职业中学2所(有2个单位办有职教班),在校学生3333人;小学240所(有2个教学点),在校学生6万人;幼儿园86所,在园幼儿1.25万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65人。普通中学招生1.36万人,毕业1.41万人。小学招生8145人,毕业11891人。普通中学与普通小学的专任教师总数达5357名,比上年减少271名。

(2)坚持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全年,重点实施了19项农业科技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2项次,新发展科技示范户3500户,42个科普示范基地完善示范功能,实施"金桥工程"项目11项。企业强化新产品开发,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县企业今年开发新产品超过50个;科技三项费支出200万元,同比增长11.1%。

二、荣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资源聚集矛盾突出。一是人均资源贫乏,人均耕地0.79亩,旱灾、虫灾时有发生。二是人口密度大,且素质不高。人口密度为754人/平方公里,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文盲半文盲占6.6%人,小学占53.46%,初中占31.25%,高中中专占7.02%人,大专以上占1.67%。三是现代生产要素缺乏,且聚集能力差。企业管理高级人才少,农村实用人才匮乏,知识分子流入少,流出多,无论是农村还是企业从事再生产活动的资金支撑能力差。

2、产业化程度不高、传统产业比重大。一是产业之间联动发展不够,一、二、三产业在发展中关联度不大,一产业缺乏与工业的有机联接。二产业主要是农业的纺织、酿酒、植物油炼制、肉类加工等企业,与粮、油、猪等原料的第一车间生产缺乏利益联系。三产业中的市场、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务业与一二产业配套服务差,一二三产业部门分离严重,农业不管加工、加工不问农业,配套服务与农业、工业脱节。二是传统产业与传统技术占主导地位。传统农业中的粮、油、猪比重较大,且多是传统的耕作和养殖方式,二产业中多数企业以传统的技术和经营方式为主,骨干企业偏少。三是优势产品少,除江口醇、小角楼属知名品牌,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外,其他产品知之甚少。

3、城镇化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县城建设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性差,特色和品位差,城市化率仅为28.1%。小城镇建设缓慢。全县有建制镇20个,但仍有少数镇仅仅相当于过去的集市和场镇。同时现有的场镇缺乏产业支撑,个体私营企业在小城镇发展较少,主要集中在县城。多数小城镇难以形成该地区的经济中心,带动相关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差。加之城乡分割和制度障碍,如农民进程就业和子女上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延缓了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步伐。

三、发展荣昌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经济就是增加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荣昌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主要加快交通、能源、水利、通讯、广播电视等项目设施建设,在交通方面,村道公路要做到村村通,同时,要提高公路等级,同时在资金的投放上,要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切忌撒胡椒面;在能源上除继续抓好农网改造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村村通、户户通;在水利上,要确保高升桥水库的水净化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加强维护,对塘库堰要落实管护责任制;在通讯方面,要保证电话村村通,移动通讯的信息覆盖率达98%以上。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全县人民能快速出镇、出县,为产品促销打开通道,有利于为兴办各类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人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及时掌握产品信息,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打开思路,提高其应变能力。

2、明确思路,抓住产业发展重点,增加经济总量。

在第一产业方面,一是继续抓好粮经结构的调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抓好优良品种的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抓好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农产品种植效益,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二是在养殖业上,除继续抓好生猪生产外,应大力鼓励扶持家禽及其他动物的饲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什么赚钱就养什么。在土地经营上,鼓励支持土地有偿转让,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走集约化道路,提高经济效益。

在工业方面,突破性地发展工业,提高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发展工业重点是立足县情,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变初级产品为精深产品,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把农产品的剩余产品经过加工转换提高其产品价值,同时也有利于把产品推向市场,只有把产品推向市场,剩余农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实现其增值目的。继续支持市级、县级龙头企业,抓好现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鼓励支持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在第三业方面主要抓好为第一二产业的配套服务,如交通、通讯金融、教育、商品流通等。一二产业要发展自己特色产品,要树立品牌意识,名牌意识,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使产品变成商品。

3、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搞好小城镇建设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发展小城镇是城乡共融,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发展小城镇建设方面,应有规划、有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集中人、财、物搞好重点城镇建设。在发展小城镇时,围绕特色做文章,搞好规划,要象广东、温州那样,(建设电器城、工业城、纽扣城等)总之要建成有特色的小城镇。

4、培育特色经济,增强竞争优势。一是继续壮大培育龙头企业;二是引进发展一批优势企业;三是积极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四是发展特色农业。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无论是谁,对自己的产品均应树立商标意识,要有自己的品牌,同时要注册商标,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确保在竞争中利益不受到侵害,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5、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一是继续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直接将劳动力资源变为劳动力资本。二是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目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不乏存在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这些人才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通过间接方式转换为人力资本。三是培养一批新型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四是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

6、创宽松环境,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在起步阶段,各种手续避繁就简,快速办理,从低收取办证费用,减征或免征税费,搞好服务,协助解决起步资金困难问题;在发展阶段,在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壮大阶段,按章收取税费,严禁各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总之,要给予他们较大的发展空间,发展荣昌经济的积极性才会提高,荣昌的经济总量有所增加。

7、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帮助解决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前,经济不发达的一个突出问题:产品不能迅速变成商品,也就是流通不畅,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人们后顾之忧多。要发展经济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需求,如何把产品与市场有机结合,既是难题也是检验流通是否通畅的标志。因此,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显得至关重要。根据荣昌的实际情况,应大力发展重点户、专业户、龙头企业、专业场站,以及其他形式的经纪人和中介组织,从生产到销售形成锁链。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