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的哪里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08:02
字号:

水稻

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的哪里

禾本科,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厘米。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原产亚洲热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后逐渐向西传播,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至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至10厘米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巴西、韩国、菲律宾和美国。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世界上所产稻米的95%为人类所食用。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生产遍及除南极以外的各大洲。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水稻,比泰国还早千余年

中国著名的小站稻主产于天津市,它是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引进的品种在小站地区试种成功,后来经天津南郊的高庄子李氏大地主改良后成为今天的小站稻,它口味好,成饭后松软可口,成为天津的主要粮食产品之一,但是文化大革命中它曾经做为四旧品种停种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后又在天津南郊大面积种植。

近年,我国北方大面积地区干旱少雨,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使水稻的种植又一次受阻,已经好几年没有人种植水稻了。

转基因水稻从实验室走向田野

据新华社杭州电广受世人关注的转基因水稻研究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野,记者最近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转基因水稻已进入大田释放阶段,现正申请商品化生产。

1996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以黄大年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研究出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杂交稻,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制种纯度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这项成果名列由我国500位两院院士评选出的“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榜首。之后,课题组又成功配制出抗除草剂转基因直播水稻,可省工省时除尽稻田杂草。

去年3月,中国水稻所与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浙江金穗农业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拉开了将转基因水稻推向产业化的序幕。

目前,黄大年等人已选育出一批优良的转基因水稻组合和新品系,经农业部基因产品安全委员会的安全审定和批准,这些新品种已开始在浙江的富阳、临安、丽水等地进行继实验室研究和中间试验后的大田释放和试种示范,并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商品化生产。

我国水稻基因分离技术取得突破

我国科学家运用独创的基因分离技术已成功地获取近两千条水稻cDNA片段,并研制出国内第一张功能独特的水稻基因芯片。

这项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李德葆教授研究组首次提出的模块表达序列标签技术(M-EST),最近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保护。

芯片上集成的成千上万的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阵列,使人们能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的生物信息,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的成百上千倍。它被一些科学家誉为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革命。

1. 水稻种子的贮藏小知识

水稻种子的贮藏小知识 1.水稻稻籽应怎样贮藏

稻种有内稃保护,比较耐贮藏,只要做好适时收成,及时干燥,控制种温文水分,注重防虫等工作,一般可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适时收成,及时干燥,冷却入库,防止混杂稻种成熟阶段正是农忙季节,有时因为工作安排上的坚苦,或没有掌握品种成熟特征将种子过早或过迟收成。过早收成的种子成熟度差,瘦瘪粒多不耐贮藏。

过迟收成的种子,在田间日晒夜露呼吸效用消耗事物多,有时种子会在穗上抽芽,这样的种子同样不耐贮藏。所以,收成时必须充分了解品种的成熟特征,适时收成。

未经干燥的稻种堆放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容易导致发热或萌动甚或抽芽以致影响种子的贮藏品位。一般在清晨收成的稻种,即使是晴朗天气因为受朝露影响,种子水分可达28%~30%,午后收成的稻种在25%左右。

种子脱粒后,立即进行曝晒,只要在均等种温能达到40℃以上的烈日下,经过2~3d曝晒即可达到安全水分标准。曝晒时如阳光强烈,要多加翻动,以防受热不匀,发生爆腰现象,水泥晒场尤应注重这一问题。

清晨出晒不宜过早,事先还应预热园地,否则因为园地与受热种子温差大发生水分转移,影响干燥成效。这种环境对摊晒过厚的种子更为明显。

机械烘干温度不克不及过高,防止灼伤种子。如果碰到阴雨天气,应接纳薄摊勤翻,鼓风去湿,加温干燥,药物拌种等要领尽量加快地将种子水分降下来。

加温干燥的种温不宜超过43℃,否则会影响种子抽芽力。药物拌种是一种应急措施,将药物拌入湿种子内可抑制种子的呼吸效用,在短期内能预防种子发热和生霉。

据华南植物研究所实验,含水量为28%的籼稻种子5 000kg均匀拌入丙酸4kg,在通气条件下可保存6d。在6d之内能将种子干燥,基本上不影响抽芽率。

用0.5kg使变白粉拌在500kg稻种内,有同样成效。如果用在其它种子上,要适当降低药量或经过实验。

经过高温曝晒或加温干燥的种子,应待冷却后才强人库。否则,种子堆内部温渡过高会发生"干热"现象,时间太长导致种子内部事物变性而影响抽芽率。

热种子碰到冷地面还可能导致结露。水稻种子品种繁多,有时在一块晒场上同时要晒几个品种,如稍有疏忽,容易造成品种混杂。

是以种子在出晒前,必须清理晒场,扫除垃圾和异品种种子。出晒后,应在园地上标明品种名称,以防差错。

入库时要按品种秩序地分别堆放。(二)控制种子水分和温度水稻种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稻种在贮藏期内的安危状态。

据实验证明,种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温度在0℃左右,可以持久贮藏而不影响抽芽率。水分为13%的稻种可安全渡过高温夏季。

水分超过14%的稻种,到第2年6月份抽芽率会有下降,到9月份则降至40%以下,而水分为12%以下的稻种,可保存3年,抽芽率仍有80%以上。水分在15%以上,贮藏到翌年8月份以后,种子抽芽率几乎全数损失。

然而稻种水分对抽芽率的影响,往往与贮藏温度密切相关。贮藏温度在20℃,水分10%的稻种保存5年,抽芽率仍在90%以上。

温度在28℃,水分为15.6%~16.5%的稻种,贮藏一个月便生霉。是以,种子水分应按照贮藏温度不同加以控制。

在生产上,一般对早稻种子的入库水分应掌握严一些。这是因为早稻种子须经过高温的夏季,而且曝晒条件较好,种子容易降低水分。

对晚稻种子,尤其是晚粳米种子的入库水分,可适当展缓一些。这是按照晚稻种子入库时气温较低,干燥条件比较坚苦,粳米种子又不易降低水分等详细环境而展缓的。

但是种子水分不克不及放得过宽,以免发热和生霉。晚稻种子的水分,一般不克不及超过15%,而且还须在晴朗天气进行翻晒降水。

总之,须经过高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必须控制严格一些,进入低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可适当展缓一些。通常是温度为30~35℃时,种子水分应掌握在13%以下;温度在20~25℃,种子水分应掌握在14%之内;温度在10~15℃,水分可展缓到15%~16%;温度在5℃以下,水分则可展缓到17%。

但是,16%~17%水分的稻种只能作权时贮藏,应抓紧时间进行翻晒降水,以防高水分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发生霉变。(三)治虫防霉1.治虫我国产稻地域的特点是高温多湿,仓虫容易滋长。

仓虫通常在稻谷人仓前已传染种子,如贮藏时期条件适宜,就迅速大量生殖,造成极大侵害。仓虫对稻谷危害的严重性,一方面决议于仓虫的粉碎性,同时也随仓虫生殖力的强弱而不同。

一般环境下,每公斤稻谷中有玉吃稻麦的害虫20头以上时,就能导致种温上升,每公斤内超过50头时,种温上升更为明显。单纯因为仓虫危害而导致的发热,种温一般不超过35℃,因为谷蠹危害而导致的发热,则种温可高达42℃。

水稻种子主要的害虫有玉吃稻麦的害虫、吃稻麦的害虫、谷蠹、麦蛾、谷盗等。仓虫大量生殖,除导致贮藏稻谷的发热外,还能剥蚀稻谷的皮层和胚部,使稻谷完全失去种用价值,同时降低酶的活性和维他命含量,并使蛋白质及其它有机营养事物遭受严重损耗。

仓内害虫可用药剂熏杀。今朝常用的农药剂有磷化铝,另外,还可用防虫磷防护。

详细用处和用量拜见本书第四章"种子仓库害虫及其防治"。2.防霉种子上寄附的微有生命的物质品类较多,但是危害贮藏种子的。

2.水稻稻籽应怎样贮藏

稻种有内稃保护,比较耐贮藏,只要做好适时收成,及时干燥,控制种温文水分,注重防虫等工作,一般可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适时收成,及时干燥,冷却入库,防止混杂稻种成熟阶段正是农忙季节,有时因为工作安排上的坚苦,或没有掌握品种成熟特征将种子过早或过迟收成。过早收成的种子成熟度差,瘦瘪粒多不耐贮藏。

过迟收成的种子,在田间日晒夜露呼吸效用消耗事物多,有时种子会在穗上抽芽,这样的种子同样不耐贮藏。所以,收成时必须充分了解品种的成熟特征,适时收成。

未经干燥的稻种堆放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容易导致发热或萌动甚或抽芽以致影响种子的贮藏品位。一般在清晨收成的稻种,即使是晴朗天气因为受朝露影响,种子水分可达28%~30%,午后收成的稻种在25%左右。

种子脱粒后,立即进行曝晒,只要在均等种温能达到40℃以上的烈日下,经过2~3d曝晒即可达到安全水分标准。曝晒时如阳光强烈,要多加翻动,以防受热不匀,发生爆腰现象,水泥晒场尤应注重这一问题。

清晨出晒不宜过早,事先还应预热园地,否则因为园地与受热种子温差大发生水分转移,影响干燥成效。这种环境对摊晒过厚的种子更为明显。

机械烘干温度不克不及过高,防止灼伤种子。如果碰到阴雨天气,应接纳薄摊勤翻,鼓风去湿,加温干燥,药物拌种等要领尽量加快地将种子水分降下来。

加温干燥的种温不宜超过43℃,否则会影响种子抽芽力。药物拌种是一种应急措施,将药物拌入湿种子内可抑制种子的呼吸效用,在短期内能预防种子发热和生霉。

据华南植物研究所实验,含水量为28%的籼稻种子5 000kg均匀拌入丙酸4kg,在通气条件下可保存6d。在6d之内能将种子干燥,基本上不影响抽芽率。

用0.5kg使变白粉拌在500kg稻种内,有同样成效。如果用在其它种子上,要适当降低药量或经过实验。

经过高温曝晒或加温干燥的种子,应待冷却后才强人库。否则,种子堆内部温渡过高会发生"干热"现象,时间太长导致种子内部事物变性而影响抽芽率。

热种子碰到冷地面还可能导致结露。水稻种子品种繁多,有时在一块晒场上同时要晒几个品种,如稍有疏忽,容易造成品种混杂。

是以种子在出晒前,必须清理晒场,扫除垃圾和异品种种子。出晒后,应在园地上标明品种名称,以防差错。

入库时要按品种秩序地分别堆放。(二)控制种子水分和温度水稻种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稻种在贮藏期内的安危状态。

据实验证明,种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温度在0℃左右,可以持久贮藏而不影响抽芽率。水分为13%的稻种可安全渡过高温夏季。

水分超过14%的稻种,到第2年6月份抽芽率会有下降,到9月份则降至40%以下,而水分为12%以下的稻种,可保存3年,抽芽率仍有80%以上。水分在15%以上,贮藏到翌年8月份以后,种子抽芽率几乎全数损失。

然而稻种水分对抽芽率的影响,往往与贮藏温度密切相关。贮藏温度在20℃,水分10%的稻种保存5年,抽芽率仍在90%以上。

温度在28℃,水分为15.6%~16.5%的稻种,贮藏一个月便生霉。是以,种子水分应按照贮藏温度不同加以控制。

在生产上,一般对早稻种子的入库水分应掌握严一些。这是因为早稻种子须经过高温的夏季,而且曝晒条件较好,种子容易降低水分。

对晚稻种子,尤其是晚粳米种子的入库水分,可适当展缓一些。这是按照晚稻种子入库时气温较低,干燥条件比较坚苦,粳米种子又不易降低水分等详细环境而展缓的。

但是种子水分不克不及放得过宽,以免发热和生霉。晚稻种子的水分,一般不克不及超过15%,而且还须在晴朗天气进行翻晒降水。

总之,须经过高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必须控制严格一些,进入低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可适当展缓一些。通常是温度为30~35℃时,种子水分应掌握在13%以下;温度在20~25℃,种子水分应掌握在14%之内;温度在10~15℃,水分可展缓到15%~16%;温度在5℃以下,水分则可展缓到17%。

但是,16%~17%水分的稻种只能作权时贮藏,应抓紧时间进行翻晒降水,以防高水分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发生霉变。(三)治虫防霉1.治虫我国产稻地域的特点是高温多湿,仓虫容易滋长。

仓虫通常在稻谷人仓前已传染种子,如贮藏时期条件适宜,就迅速大量生殖,造成极大侵害。仓虫对稻谷危害的严重性,一方面决议于仓虫的粉碎性,同时也随仓虫生殖力的强弱而不同。

一般环境下,每公斤稻谷中有玉吃稻麦的害虫20头以上时,就能导致种温上升,每公斤内超过50头时,种温上升更为明显。单纯因为仓虫危害而导致的发热,种温一般不超过35℃,因为谷蠹危害而导致的发热,则种温可高达42℃。

水稻种子主要的害虫有玉吃稻麦的害虫、吃稻麦的害虫、谷蠹、麦蛾、谷盗等。仓虫大量生殖,除导致贮藏稻谷的发热外,还能剥蚀稻谷的皮层和胚部,使稻谷完全失去种用价值,同时降低酶的活性和维他命含量,并使蛋白质及其它有机营养事物遭受严重损耗。

仓内害虫可用药剂熏杀。今朝常用的农药剂有磷化铝,另外,还可用防虫磷防护。

详细用处和用量拜见本书第四章"种子仓库害虫及其防治"。2.防霉种子上寄附的微有生命的物质品类较多,但是危害贮藏种子的。

3.水稻种子怎么来做好贮存工作

水稻种子贮存技巧如下:

1、袋贮发:用麻袋或透气性好的袋子,袋里种子不要装的太满以免影响种子呼吸,在仓库中垛成码。

2、库贮法:此法水稻水分必需严格控制在安全水之下,然后用同一品种稻草围成囤子,散贮即可。入库前地上垫起木头以免受潮,上铺一层稻草或废农膜、编织袋等。

二、水稻种子贮存的注意事项:

1、降低水分:种子含水量不能超过14%,确保安全贮存,为此要做到收在霜前,垛在雨前,脱在雪前,贮在冻前。

2、保管技术:一要经常检查,主要是温湿度,在贮存期间控制好温湿度,使种子处于恒温和适宜的湿度状态。二要通风管理,调节温湿度保证种子正常呼吸提高生活力。三是新旧种子不能同贮,因含水量不同,干湿度不一样,互相影响。四是不能用装过化肥或农药的袋子装种子以免受肥、药害,也不能用不透气的袋子(如大米袋子)装稻种降低发芽率和发芽势。五是不能把农药、化肥混贮在一起,以免种子受害,降低生活力。六是消灭虫鼠危害稻种,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立即消除。七是经常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由于贮存环境和气候条件经常发生变化,种子发芽率也发生变化,因此要经常检查,一般一个月检查一次芽率,春季气温变化大,易坏种,更要勤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即解决。

4.稻种的贮藏技术要点是什么

稻种的贮藏技术要点有如下4点。

(1) 适时收获适时收获是保证种用品质、提高种子贮藏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尤其在北方,生长季短、收获时气温低,若收获不及时,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试验表明,在北方霜前收获的种子,虽成熟度稍差,其发芽率仍可达98%以上,而霜后收获的种子,发芽率可降至52%?62%。

因此,在北方,一般在 10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在6°C以上)收割。这样既能及时干燥,又能防止涿害。

(2) 及时降水在北方稻种收获时气温低、又比较干燥,收获时可将稻捆放在田间交叉立码或平摊于稻茬上或挂在干燥架上,经7?8天,水分可降至10%左右,再进行脱粒清选。 在南方一般是随收随脱粒,然后运回晾晒。

但在晾晒前,晒场必须清理干净,以防止种子混杂。晒种必须先晒场,而且要薄摊勤翻,以防止干燥不匀或爆腰。

晾晒后,要严格控制入仓水分,必须将种子水分降到13%以下才能安全过夏;否则,极易发热生芽,丧失种用价值。 (3) 防虫防霉南方稻区多高温、高湿,尤其是早、中稻种子,其防虫、防霉是关键的环节。

防虫一般采用药剂熏杀,常用药剂有磷化铝,每立方米片剂用量为6?9片、粉剂为4?6 克,投药后密闭5?7天,然后通风3天。磷化铝为剧毒品,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人员的安全。

也可用纯度为97%的优质马拉硫磷喷雾,用药量为每10吨种子用药量为0。 2千克,种堆厚度不超过30厘米,有效浓度为20毫克/千克。

防霉主要采用干燥密闭的方法,要求必须将种子水分降到13。 5%以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进行密闭贮藏。

(4) 改善贮藏条件①异地贮藏。将种子贮藏在气温较低、气候干燥的地方或高寒山区,其寿命可延长到10年以上。

②低温贮藏。如将经过干燥的种子贮藏到一20°C?一30°C的冷库中,稻种贮藏5年后,其生活力未见衰退。

广东省将干燥种子放在一18°C的冷库中贮藏3年,其发芽率仍达90%以上。 ③干燥器贮藏。

天津水稻研究所将自然干燥的种子用纸袋包装存入干燥器内(内装干燥剂)9年后,11个品种的平均发芽率仍达96。4%。

5.水稻有几种贮藏方法

稻谷进仓前需要检验分级,且要按品种、品质、水分等情况分批分级储藏保管。

还要注意仓库、麻袋及其他器材 消毒情况,做好 清洁卫生工作。保证仓库没有异种粮、没有仓虫、农药化肥污染等 情况出现。

稻的贮藏分贮谷和贮米两种,中国以贮谷为主。 贮谷因有谷壳保护,米的食味较易保持,且较耐贮 藏,但贮藏的体积较大。

如果贮藏的条件好,贮谷 或贮米没有米质上的差异。不论贮谷或贮米,仓库 应当荫蔽低温,不发热;要干燥不易受潮;要空气流通;另外,仓库要结构坚固严密,以防鼠害。

种子的贮藏方法有:分户保管法、暖库保管法、窖藏法、室外露天保管法。 1。

分户保管法该方法适宜在农户家使用,就是在住人房间的 炕梢上垫一块15 ~ 30厘米高的木板,或南北炕间搭 板,在木板上放3 ~5袋种子过冬。 这种方法实际上 是一种温室保管法。

在保管期间,室温较高,又较稳定,空气也较 干燥,种子水分能逐渐下降,所以比较安全,能使 种子保持较高的发芽率。切忌里外屋搬出搬进,更 不要在有锅灶做饭湿度大的屋内保管,以免增加水 分和因温度变幅大而 *** 种子,降低发芽力。

2。 暖库保管法该方法适宜在库房中使用,就是库内增设取暖 设备,一般是增设炉子或地火龙式的火墙。

在气温 最低时生火,适当增温,待别是黎明时温度低更应 增温。库温应根据种子的含水量确萣,水分小则库温 调低些,水分大则库温调高些。

种子含水量在16% 左右时,宜保持库温在0~ 5度之间。 冷库保管法凡种子水分不超过14%的可用冷库 保管。

这种保管法,是在库内立囤。库房地面没有 地板的,要垫枕木和木板,铺上草帘、炕席隔潮, 然后立囤,四周再围上草帘,囤顶也要盖草帘保温。

3。 窖藏法窖藏法应该选择背风向阳,地势略高,地下水 位低的地方挖窖。

窖的大小按贮种量、地势、土质 而定。 一般2。

5立方米的窖容可贮大约250千克稻种。 窖深以1。

5 ~ 2。0米为宜,如挖窖过深,窖温增高, 地下水上升,种子含水量会增加。

窖容以2立方米 左右为宜,土质好的也不宜超过3立方米。长形窖 比圆形窖好,容易与地温接近,能自然控制温度, 不致发热坏种。

入窖时期,以土层上冻3 ~6厘米厚 时为好,出窖时间以化冻6 ~ 10厘米为好。过早出 窖,气温尚不稳定,一冻一化,受变温中的低温影 响易降低发芽率;过晚出窖,阳气上升,地下水提 高,种子易受潮,降低生活力。

出窖后的种子应苫 盖防寒,更不要马上曝晒,造成破皮,降低发芽率, 应逐渐风干晾种,再行晒种,这样可提高发芽率。 4。

室外露天保管法该方法通常适用于种子含水量低的稻谷。贮藏 时,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的地方立囤,囤底垫木棱, 铺15 ~ 30厘米厚干稻草,再铺草帘或炕席,四周围 上草帘,中间堆放稻种,用稻草严密覆盖,苫好顶 部。

由于囤北面和西面受风的影响较大,受低温冷 害重,往往发芽率低于东面和南面,因此,西面、北面应加厚防护层。 贮藏稻谷还可以按照堆存方式分。

主要分为散装或包装两类,散装适于大量保藏和长期储藏的情况;包装适于品种多、储藏量少和短期储藏的情况。稻谷数量较少或为推广的良种准备调拨运往其他地方的,以采用包装为宜。

如水分达到安全标准以下,则采用非字形或半非字型的实垛堆装法,堆高袋数一般可达到10 ~ 12袋。 如稻种水分较高,又值秋冬降温季节,应保持麻袋间留有较大空隙,便于通风散温散湿。

常用堆存方式有“金钱孔”形及“井字”形等,堆放高度宜低,一般适于临时性的短期贮藏。

6.稻谷种子贮藏保管方法是什么

作种用的稻谷在成熟收割前进行田间除杂除稗,去杂去劣。

按品种收割 后单打单晒分别贮藏。贮藏过程中,要防雀、虫、鼠、霉害,以保持稻的正常生 活力(特别是发芽力),同时防止混杂。

种子贮藏前,要利用太阳能或烘干机 进行干燥,车净。贮藏库或器具要严格消毒。

仓库可用千分之一的敌敌畏溶 液和漂白粉喷洒一次,以杀虫灭菌。采用机械干燥法,失水快,效率高,注意不能将种子直接放在加热器上烘 干,严防烤焦稻种丧失发芽力。

同时严格掌握出机种温,水分在17%下的稻 种,需采取两次间隙烘干法。自然干燥法采用水泥晒场,高温天气也要防止 灼伤种子。

7.安全贮藏水稻种子有什么方法

(1)适时收获,及时干燥,冷却入库,防止混杂①稻种成熟阶段正是农忙季节,有时因为工作安排上 的困难,或没有把握品种成熟特性将种子过早或过迟收获。

过早收获的种子成熟度差,瘦瘪粒多不耐贮藏。过迟收获 的种子,在田间日晒夜露呼吸作用消耗物质多,有时种子 会在穗上发芽,这样的种子同样不耐贮藏。

所以,收获时 必须充分了解品种的成熟特性,适时收获。未经干燥的稻种堆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轻易引起发热或萌动甚至发芽以致影响种子的贮藏品质。

一般在早 晨收获的稻种,即使是晴朗天气由于受朝露影响,种子水 分可达28%?30%,午后收获的稻种在25%左右。 种子脱 粒后,立刻进行暴晒,只要在平均种温能达到40°C以上的 烈日下,经过2?3天暴晒即可达到安全水分标准。

暴晒时 如阳光强烈,要多加翻动,以防受热不匀,发生爆腰现象, 水泥晒场尤应注重这一问题。早晨出晒不宜过早,事先还 应预热场地,否则由于场地与受热种子温差大发生水分转 移,影响干燥效果。

这种情况对于摊晒过厚的种子更为明 显。机械烘干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灼伤种子。

①假如碰到阴雨天气,应采用薄摊勤翻,鼓风去湿, 加温干燥,药物拌种等方法尽快地将种子水分降下来。加 温干燥的种温不宜超过43°C,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力。

药 物拌种是一种应急措施,将药物拌人湿种子内可抑制种子 的呼吸作用,在短期内能防备种子发热和生霉。 据试验, 含水量为28%的杣稻种子5000kg均匀拌人丙酸4kg,在通 气条件下可保存6天。

在6天之内能将种子干燥,基本上不 影响发芽率。用〇。

5kg漂白粉拌在500kg稻种内,有同样效 果。假如用在其他种子上,要适当降低药量或经过试验。

②经过高温暴晒或加温干燥的种子,应待冷却后才能 人库。 否则,种子堆内部温度过高会发生“干热”现象, 时间过长引起种子内部物质变性而影响发芽率。

热种子碰 到冷地面还可能引起结露。水稻种子品种繁多,有时在一块晒场上同时要晒几 个品种,如稍有疏忽,轻易造成品种混杂。

因此种子在出晒前,必须清理晒场,扫除垃圾和异品种种子。 出晒后, 应在场地上标明品种名称,以防差错。

入库时要按品种有 次序地分别堆放。(2)控制种子水分和温度水稻种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稻种安全贮藏 的重要因素。

据试验证实,种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温 度在〇°C左右,可以长期贮藏而不影响发芽率;水分为 13%的稻种可安全度过高温夏季;水分超过14%的稻种, 到第二年6月份发芽率会有下降,到9月份则降至40%以 下;而水分为12%以下的稻种,保存3年发芽率仍有80% 以上;水分在15%以上,贮藏到翌年8月份以后,种子发 芽率几乎全部丧失。 然而,稻种水分对发芽率的影响,往 往与贮藏温度密切相关。

贮藏温度在20°C,水分10%的稻 种保存5年,发芽率仍在90%以上;温度在28°C,水分为 15。6%?16。

5%的稻种,贮藏1个月便生霉。因此,种子 水分应根据贮藏温度不同加以控制。

在生产上,一般对早 稻种子的人库水分应把握严一些。这是因为早稻种子须经 过高温的夏季,而且暴晒条件较好,种子容易降低水分。

对晚稻种子,尤其是晚粳稻种子的入库水分,可适当放宽 一些。这是根据晚稻种子人库时气温较低,干燥条件比较 困难,粳稻种子又不易降低水分等详细情况而放宽的。

但 是种子水分不能放得过宽,以免发热和生霉。晚稻种子的 水分,一般不超过15%,而且还须在晴朗天气进行翻晒降①如无特殊说明,书中百分数表示的含量均指质量分数。

水。总之,须经过高温季节的稻种,水分要控制严格一些, 进人低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可适当放宽一些。

通常是温度 为(30?35)°C时,种子水分应把握在13%以下;温度在 (20?25)°C,种子水分应把握在14%以内;温度在(10? 15)°C,水分可放宽到15%?16%;温度在5°C以下,水分 则可放宽到17%。但是,16%?17%水分的稻种只能作暂 时贮藏,应抓紧时间进行翻晒降水,以防高水分种子在低 温条件下发生霉变。

(2)治虫防霉①治虫。我国产稻地区的特点是高温多湿,仓虫容易 滋生。

仓虫通常在稻谷人仓前已经感染种子,如贮藏期间 条件适宜,就会迅速大量繁殖,造成极大危害。仓虫对稻 谷危害的严重性,一方面决定于仓虫的破坏性,同时也随 仓虫繁殖力的强弱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每千克稻谷中有 玉米象20头以上时,就能引起种温上升,每千克内超过50 头时,种温上升更为明显。单纯由于仓虫危害而引起的发 热,种温一般不超过35°C,由于谷蠢危害而引起的发热, 则种温可高达42°C。

水稻种子主要的害虫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麦蛾、谷盗等。 仓虫大量繁殖,除引起贮藏稻谷的发热外,还能剥蚀 稻谷的皮层和胚部,使稻谷完全失去种用价值,同时降低 酶的活性和维生素含量,并使蛋白质及其他有机营养物质 遭受严峻损耗。

仓内害虫可用药剂熏杀。目前常用的杀虫药剂除磷化 铝外,还可用防虫磷防护。

②防霉。

种子上寄附的微生物种类较多,但是危害贮 藏种子的主要是真菌中的曲霉和青霉。温度降至18°C时, 大多数霉菌的活动才会受到抑制;只有当相对湿度低于 65%,种子水分低。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