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药的种植环境,有什么要求?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05:16
字号:

引言:相信说到山药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它是生长在地下的一种食物,或者说它是某种植物的根部,山药也是一种中药材,在我国医学上也有很多用处。山药也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食物,人们经常用山药来煮稀饭,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山药的种植问题。

对山药的种植环境,有什么要求?

一、山药

山药也有一种名字是薯蓣,它生长在地下,并且是垂直生长,形状为圆柱形,并且比较长,它的颜色和马铃薯非常相似,因此,马铃薯也有叫山药蛋的别称。山药在我国分布很广,也有很多人会包一些田地进行种植山药,山药富含淀粉,在我国,很多人都会用山药来做饭,可以蒸着吃,山药对人们有着非常多的好处,例如能够治疗人们的气虚以及消化不良。

二、种植环境

山药主要生长在海拔一百五十米以上,一千五百米以下的地方,以前本身比较喜欢阳光,因此,人们在种植山药时,经常会支一些架子,让山药藤在上面攀爬,从而更好地吸收阳光。同时因为他的根是垂直向下,长的可长到一米左右,因此在种植时应该注意土壤疏松,从而保证山药够进行很好的呼应作用,另外,温度对于山药生长也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在种植山药时,最好选择在春秋季节,气温适宜。

三、栽培技术

在种植山药时,通常都会挖一个深为一米左右,宽度为三十厘米左右的沟壑,这能够好了,保证土壤的疏松,从而让山药在地下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另外,种植山药之后也需要一定的施肥量,山药是需肥量较大,因此,在种植山药后,应当对山药进行多量地施肥,也要定期对山药进行浇水,并且在水量多时要注意水的排出。

什么样的山药是铁棍山药?辨别山药种类的技巧

(刘玉亭、李志亮)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D.batatas Decne)〕 又名怀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主产河南、山西、河北、陕西等省;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亦有栽培。以块茎入药。块茎中含皂甙、甘露聚糖、植酸、尿囊素、胆碱、多巴胺、山药素I、精氨酸、淀粉酶、蛋白质、脂肪、淀粉及碘质等。味甘,性平。在健脾止泻,补肺益肾的功能。用于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肾炎,糖尿病,遗精,遗尿,白带等症。

一、形态特征

块茎直生,肉质肥厚,略带圆柱形,长可达1m,外皮灰褐色,生多数须根,断面白色,带粘性。茎略带紫色。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呈卵状三角形,边缘3浅裂至3深裂,叶腋内常有珠芽。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长穗状,雌花序1—3个生于叶腋;花乳白色,花被6片;雄花有6个雄蕊;雌花花柱3,柱头2歧。蒴果具3棱,扁圆形或圆形。种子具膜质翅(图14—17)。

图14—17 山药形态图

1.雄花枝 2.雄花 3.零余子着生情况 4.茎下部叶 5.茎上部叶 6.块茎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

山药在地温达到13℃以上时,才能发芽出苗。以龙头作种,栽后先生芽后生根;零余子(山药豆)栽种,先生根后生芽。幼苗在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7月上旬至8月上旬,先后于叶腋间生有气生块茎(零余子)。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肥、水条件必须满足其需要,才能获得高产。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山药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喜温暖,也耐寒。凡向阳温暖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均能生长良好。四川在海拔1600m山地栽种,仍能正常生长并获得中等产量。由于山药是一种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最好,pH6.5—7.5的土壤均可种植,过碱土壤山药块茎不能充分向下生长;过酸土壤易生支根和根瘤。土壤质地过于粘重或过砂以及低洼地均不宜栽培。山药吸肥力强,一般不宜连作。有线虫病的土地,也不宜栽种。

三、栽培技术

(一)类型

山药的栽培类型较多,主产区河南有太谷、铁棍、大白皮、小白皮等,其中太谷山药产量高,块茎粗而短,含水量大,折干率低(6—7∶1);铁棍山药产量稍低质量较好,折干率高(3—4∶1)。其他各地栽培的山药,多属主产区的栽培类型。

(二)选地与整地

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酸碱适当的砂质壤土为好。

山药块根入土较深,有的可达1m,故土地需要深耕。冬季深耕土地,翌年下种前施基肥,亩施厩肥、堆肥等约5000kg,均撒地面,再细翻土,深约50cm,然后耙平。南方因雨水较多,于栽种前开宽1.3m高畦,以利排水;北方雨水少,在栽种时,每栽完4—5行之后,随即造成10—15cm高的畦埂,以便灌水。此外,在北方亦有采用垄栽的。

(三)繁殖方法

山药的繁殖方法有两种,一是用龙头(芦头)繁殖,二是用零余子(山药豆)繁殖。

1.龙头繁殖

龙头即块茎上端有芽的1节。在收获山药时,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歧和无病虫害的山药,将上端有芽的1节取下,长17—20cm作种(即龙头)。龙头收后到第二年栽种相隔约半年,故必须妥为贮藏,以免腐烂。南方在龙头收后,放室内通风处晾6—7天;北方可白天放在室外高粱秸笆上晒4—5天;使表面水分蒸发,断面愈合,然后放入地窖内(北方)或放在干燥的屋角(南方);一层龙头一层稍湿润的河沙,约2—3层,上盖草防冻保湿。贮藏期间常检查,若沙过干过湿则应及时调换,直至栽种时取出作种。

龙头是山药大田生产上的主要繁殖材料。每株山药每年只生成一个龙头,还有各种损耗,因此,龙头数量逐年减少。龙头在栽培中逐年变细变长,产量下降,不宜再作繁殖材料,需用零余子繁殖的龙头来更换。

2.零余子繁殖

收获前将散落在田间的零余子收集粒选后,装在木桶或竹篓内贮藏。南方3月(北方4月)播种,播前在整好的土地上造畦,南方开1.3m宽的高畦,北方打埂作畦。在畦上开沟,沟心距20—27cm,深5—7cm,按株距3—5cm播零余子1粒,播后施以人畜肥及草木灰,然后覆土与畦面平,稍加镇压。

播后15—20天出苗。幼苗出土后,注意勤除草,浅中耕,施肥2—3次。干旱时浇水。10月下旬苗枯时,收集零余子后割去蔓茎,挖出根部(称栽子),将挖出的栽子进行株选贮藏(方法同龙头);南方也可不挖出,留在土中,到第二年栽种前挖出作种。

用零余子培育成的栽子,其质量的好坏与零余子大小有关,用大零余子培育出的栽子大,成栽率高;用小零余子培育出的栽子也小,成栽率低(表14—30)。故应选用较大的零余子作种。

表14—30 零余子大小对培育栽子产量的影响

零余子培育出的栽子(栽后第二年即为龙头)在大田栽培中,第1—2年产量较高,以后逐年下降,至第4—5年必须全部更换,故零余子培育出的栽子在生产上只能使用4—5年。

不同的繁殖材料与山药产量的关系密切。利用栽子作种的产量较用龙头作种的产量高(表14—35);用大栽子作种较用中、小栽子的产量高(表14—31);用粗壮龙头作种较用细弱龙头作种的产量高(表14—32)。

表14—31 栽子大小对山药产量的影响

表14—32 龙头粗细对山药产量的影响

表14—35 设立支柱与蔓茎伏地的产量比较

(三)栽种

南方3月,北方4月上、中旬栽种。栽种前先在畦上开沟,沟心距30cm,沟深7cm;然后将栽子或龙头平卧放入沟中,芽口距离20cm,每沟最后一个的芽口应回头倒放,使与前一个平行而头尾各在一端(图14—18)。栽后,每亩用人畜粪尿约1600kg施入沟中,随即覆土与畦面相平。

图14—18 山药栽种方法示意图

山药适当密植可以提高产量(表14—33),有的地区产量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栽种密度不够。

表14—33 栽培密度对山药产量的影响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施肥

苗高30cm左右进行中耕除草。于行间浅锄,注意勿伤栽种与折断茎蔓,并重施一次追肥,亩施人畜粪水2500—3000kg。此后如有杂草可拔除,因茎蔓封畦,不宜再行中耕。如有可能,最好再施一次追肥。因山药喜肥,适当增施肥料是山药增产的重要措施(表14—34)。

表14—34 增施肥料的增产效果

2.设立支柱

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施肥之后,于每株旁插一支柱,南方用小竹子、小树条;北方用秫秸等,长度2m左右。相邻两行的4根支柱顶端捆在一起,以防被风吹倒。同时应将茎蔓引上支柱。据试验观察,凡不设立支柱任其蔓茎伏地生长的,则茎蔓相互缠绕重叠,通风透光差,下部叶片大部脱落,大大减少了光合作用的绿色面积,因而严重影响生长,单产较低(表14—35)。

3.灌溉排水

山药在发芽初期及7—9月生长旺盛期,应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方能生长良好。北方雨水少,土干,栽种后应浇1次水,以利出苗。生长期中若土壤干燥,块茎扁平瘦小,产量低,质量差;土壤湿度过大也影响块茎生长,甚至发病死亡。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炭疽病

(Gloeosporium pestis Massee)

为害茎叶。罹病叶片有褐色略下陷的病斑,并具有不规则轮纹。雨季为害严重。防治方法:清除残株病叶,集中烧毁;移栽前栽种可用1∶1∶150—20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栽5—10分钟;发病期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或退菌特800—1000倍液。

2.褐斑病

(Cyli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Ito.)

被害叶片,叶面病斑褐色,呈不规则形,后期病斑穿孔。本病在多雨季节为害严重。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处理残株病叶;轮作;发病期可用50%瑞毒霉1000倍液喷雾防治。

3.蓼叶蜂

(Blennocampa sp.)

幼虫灰黑色,是为害山药的一种专食性害虫,5—9月密集在山药的叶背,取食叶片,将全株叶片大部吃光,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幼龄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

栽种当年10月地上部分枯死时,即可收获。先将支柱连茎蔓一齐拔起,摇落蔓茎上的零余子,并将落在地上的零余子收集。从畦的一端开始,先挖深沟并依次细心挖出山药块茎,严防挖断;还应注意保护龙头不受损伤。挖后,就地将作种用的龙头掰下,分别运回。如雨水调顺,每亩可收零余子250—500kg、鲜山药1200—2200kg。

(二)加工

块茎运回后,应及时加工。洗净块茎,泡在水中,用竹刀或玻璃片刮去外皮。刮皮后随即放入熏灶,用硫磺熏蒸,每100kg鲜山药用硫磺0.5kg,熏20—30小时,当块茎变软后,取出晒或炕至全干,即为毛条。烘干时要控制温度不能过高,以40—50℃为宜,以免烘焦或空心。南方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块茎含水量高,折干率低,一般6kg鲜山药加工干燥后可得毛条1kg;北方3—4kg鲜山药可得1kg毛条。一般亩产毛条200—250kg。高产者可达350—400kg。

产品质量要求质坚、色白、粉足、干燥。

在日常生活中,山药是很常见的一种养生食材,很多人都会食用山药来调理身体。山药的营养价值较高,经常食用山药对身体好,能清肺止咳,滋肾养生。山药的种类多种多样,那么什么样的山药是铁棍山药?辨别山药种类的技巧。

什么样的山药是铁棍山药

与普通山药相比,铁棍山药“短”“细”“毛刺长”“有头有尾”“断面细腻”。

铁棍山药一般长不过米粗不过两指,不像其余的山药常肥若手臂滚圆粗长,而是条体细长质地紧实,互相敲击也不易断(有些夸张),而被称作铁棍山药。因其又短又细,所以通常是完整售卖的,不像其它山药因为体长要切成段。

铁棍山药“毛眼”大,毛刺长,外皮颜色较深、有时还有紫斑。

铁棍山药常常是一头大一头小,拖着细长的尾巴,有时尾巴会占到一半的长度。不像普通山药粗细那么均匀。

铁棍山药的切面细腻,色如瓷白,质如瓷坚,细密净白如瓷如玉。普通山药水头大,质地稀疏,没有瓷色反光,且颗粒状明显。

铁棍山药含还原糖较少,所以断面不易变黄。普通山药切开后如不作处理很快就会变黄。蒸煮时非常耐煮,久煮不烂。口感细腻,又面又粉,香甜可口,略带药味。

辨别山药种类的技巧

铁棍山药

产地:河南。铁棍山药是淮山药的一种。

识别方法:从体形上看,铁棍山药是山药中比较细的一种,比较顺直,粗细较均匀,头尾的粗细差别不大,且一头一尾的直径,都要超过一角钱硬币的直径。而与它长相类似的山药,同等长度的话,往往可以看出比较明显的一头粗、一头细。 从颜色上看,铁棍山药的外皮呈土褐色,比起和它长相稍有些类似的河北山药,颜色要稍深一些。从肉质上看,铁棍山药的肉质比较细腻紧实,这才有了“铁棍”山药之称。由于结构紧实,因此在制作成熟以后,口感才会绵密细腻、又沙又绵。

食用方法:蒸熟的铁棍山药,口感绵密,又干又绵又甜。其它的山药,吃起来口感要疏松一些,感觉有些“水”,没有那么绵,味道也稍稍有些麻。 蒸食、煲汤、做粥,或是制作各种甜品都很适合。蒸好后,浇上蓝莓汁,或是糖桂花,都非常美味。

水山药

产地:北京、山东等地。

识别方法:水山药是山药中体形比较粗壮的,直径约为5cm左右,同时身材呈直筒型。顾名思义水山药含水量较多,非常的脆嫩,轻轻一碰,就可能断成两截。

食用方法:水山药口感脆嫩,适合用来炒菜,也可以用来制作糖水,这种山药粘液较多,煮出来甜汤的口感也十分浓稠。当然水山药同样也是涮火锅的首选。

小白嘴山药

产地:河北。

识别方法:也是与铁棍山药看起来最类似的山药,不仔细鉴别,非常可能混淆。不过,小白嘴山药也是一种品质不错的山药,味道与铁棍山药虽然稍有区别,但也很美味,而且价格比铁棍山药便宜很多,是物美价廉的好选择。

食用方法:与铁棍山药类似。

牛腿山药

产地:山东。

识别方法:由于外观比较粗壮,这种山药被称为牛腿山药。价格也不高,平常在市场可以经常买到。

食用方法:口感比较绵,适合蒸、炖,或是煮粥。

吃山药容易胀气吗

吃山药容易胀气。

山药和红薯、土豆等一样含有大量的淀粉,这类食物在胃肠内消化代谢时都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胀气、打嗝的症状。

煮熟的山药怎么保存多久

生的山药放冰箱也只能存放5天左右,煮熟的山药,如果放冰箱,最多也就放1天吧,记得用保鲜膜封一下,这样保鲜效果好一点。

小贴士:不要放冷冻室。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