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调节花卉生长发育的常用方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03:04
字号:

个人觉得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人工调节花卉生长发育的常用方法

1、调节温度:比如有些花卉需要通过低温促进花芽分化;

2、调节光照时间:比如一品红和菊花二者都是短日照植物,一品红的正常花期约在12月下旬,菊花则在11月上旬。如想把它们花期提前到10月1日前后开花,那就要在8月上旬开始用黑布遮光,每天见阳光10小时以内,其余时间完全给予黑暗处理,10月1日前后就可开花。

3、某些激素调节。

花卉的温度是怎样调节花期的?

给花卉进行一般的浇水只是对花卉土壤湿度进行调节的一种基本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调节土壤湿度的技巧。

在翻盆换土时,如果挖掉的宿土过多,必然会伤害大量根系,造成许多伤口。一些不耐水湿的兰花和松柏盆景上盆后,如把盆土浇透则常常引起烂根而死亡。因此上盆时多使用潮湿的培养土,墩实后不要浇水。只向植株上喷一些水,待新芽萌发后再向盆内浇水。这种做法叫作“扣水”。

如果种植的是大片的花卉,就需要经常寻找个别缺水的盆花进行补浇,以补充漏浇或浇水不足而缺少的水,从而避免个别盆花发生凋萎,这种做法叫作“找水”。冬季室内养护阶段的浇水工作都应采用找水方式,不要全面浇水。

如果连日阴雨或平时浇水量过大,就会使盆土缺氧导致根系部分腐烂,进而叶片变黄,或脱落,这时应停止浇水并立即松土,直到盆土干透后再浇,这种做法叫作“勒水”。

在生长旺季,为满足花卉快速生长的需要,需要追肥,同时需要配合着加大浇水量,即使盆内暂时积水也无妨,这叫作“放水”。

大棚内栽培的花卉大都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土壤含水量,为了清洗叶面上的灰尘,提高空气湿度,以及在追施液肥以后。都应当全面喷水,顺便把淋在植株上的肥液冲洗干净。因此除每周向盆土内浇一次透水外,每天还须用喷壶向植株上喷洒水1~2次,这种做法叫作“喷水”,大棚花卉常采用这种给水方式。

许多中日照花卉,如米兰、扶桑、大丽花、仙客来、矮牵牛、石竹、万寿菊、紫茉莉等孕蕾花,对日照时间的长短反应并不敏感,只要能满足它们开花时的温度,不论日照长短,都能提前开花。但不同种类的花卉,开花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如能人为地满足花芽分化及花蕾发育对温度的要求,设法创造适合其开花条件,即可提前开花。反之,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即能抑制花蕾形成,推迟开花时间。

(1)增加温度:栽培实践证明,增温可使大多数喜温花卉的开花期提前。如冬季加温,可使瓜叶菊、大岩桐等提前开花;若想让梅花、腊梅、碧桃、迎春等花木在元旦、春节期间开放,可在预定开花前20~25天将秋末移入冷室内越冬的植株,移至18~24摄氏度的室内,给予适当的水肥,约10天花蕾即能逐渐膨大,出现透色后再移至8~15摄氏度环境下,即可届时开放,并能延长花期。许多花卉,如月季、茉莉、大丽花、美人蕉、文殊兰、百子莲等,在秋末气温降低时,在其生长停止之前,及时采取加温、施肥、修剪等措施,则可继续生长,不断开花。

(2)降低温度:降温使处于休眠状态的花木继续休眠,即能达到推迟花期的目的。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耐寒、耐阴花卉。一般做法是:在早春气温上升前,趁休眠花卉还处在休眠状态时,将它们移入冷室内,室温一般保持在1~3摄氏度为宜(不耐寒的花卉温度可略高些)。室内设有微弱的灯光,每天照射3~4小时,同时注意适当喷雾和浇少量水,保持盆土稍湿,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植株可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存放到预定开花期前20天左右移出冷室,即可届时开花。杜鹃等花木的花期控制常用此法。此外,较低的温度能使花卉新陈代谢活动变得缓慢,从而延迟开花。如1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能使月季、杜鹃、天竺葵、唐菖蒲等已形成的花蕾推迟开花。对于一些原产热带在炎夏休眠的花卉,如仙客来、倒挂金钟、四季海棠、石蒜等,如能在6~9月降低温度,放在凉爽的荫棚下养护,就能打破休眠,使其继续开花。此外,如想将秋播草花改为春季播种,可将已开始萌动的种子置于0~5摄氏度低温条件下进行处理,使其通过春化阶段之后,改在春季播种,当年也可正常开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