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补气中药材都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02:13
字号:

气亏,会让人出现注意力下降、气虚等症。常用的补气中药材有:人参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黄芪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以上这些常见的中药材,对于补气来说很有效果的。气虚人群经常会出现胸闷、体力下降等问题,所以,及时补气非常重要。在中医里,还有很多食疗方法,都可以起到补气的效果。

常用的补气中药材都有哪些

补气的中药有哪些

问题一:补气血的中草药有哪几种 1、当归。当归补血且能活血,血活则通,通则不痛,故当归可活血调经,行气止痛,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闭经不通、产后淤滞腹痛等证。

2、阿胶。阿胶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及安胎等功效。

3、白芍。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又称金芍药。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补血调经;敛阴止汗、缓急止痛等功效。

4、何首乌。何首乌味甘苦,微涩,性微温,入肺肾经。具有养血益肝、补肾固精及滋阴润肠等功效,是补血、美容、抗衰之佳品

问题二: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 补气血的中药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补血药:当归、熟地、首乌、白芍、阿胶、桂元肉等。不过这些东西不可以乱吃的,体质不同,选择不同。

补气血,食谱更好,我也有闺蜜气血不足,喝了2个月的桂圆百合枣仁茶,现在姨妈不仅比之前多,而且还规律了。

问题三:有哪些补气血的?中药材 第一: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同时特也是一种食材,能够直接做菜服用,甚至于他也是一种茶,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黑枸杞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种物质能够很好的增强身体免疫力,并且对于肾脏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服用之后能够起到延缓衰老、安神不学以及改善睡眠的作用,并且对于眼睛具有很好的滋养作用,对于癌症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第二: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他具有很好的补气血的作用,如果和黄芪搭配之后效果更好。

第三:黄芪

黄芪性温,中医方面认为黄芪的主要功效就是补气升阳以及益气固表的功效,对于一些盗汗、身体浮肿以及倦怠、脾虚、拉肚子还有脱肛等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于治疗一些气衰血虚的症状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第四:人参

人参是我国中医中传统的一种名贵补气药材,性温味微苦,能够很好的补充身体元气,同时对于智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还具有安神的功效,是一种大补的药材,非常的适合对身体进行保健。

问题四:什么中药是补气血的 1、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食材,还是一种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起到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补肾益精、预防癌症、生津止渴、改善循环、补血安神、改善睡眠、明目等多种作用。

2、甘草

中医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3、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现在医学更是将其用于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等方面。这也说明,这味补气血的中药是一个多面手,什么病都敢医治。

4、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5、当归

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厚,甘入脾,厚养血,具有补血的功效。《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补血中之圣药也。”由此可见,当归的补血效果可见一斑。

6、白术

中医认为,白术性温,味甘、苦,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7、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饮,有润喉美声之效,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参亦是体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8、人参

人参是补气血的中药。人参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糖类、人参皂甙、人参酸、胆碱等,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营养胃的作用。由于人参大补元气,可常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脉微弱,血压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于人参有补益强壮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

9、太子参

中医认为,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10、党参

党参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弱,营养不良。

气血的充足是保持人体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当你气血不足时可以试试以上的补气血中药吧。

问题五:补气血有哪些药材 补气: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等

补血: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等

问题六:补气血的中药材哪些又好又便宜 可以选择张药师阿胶糕,是用阿胶、红枣、黑芝麻、核桃、冰糖和黄酒等熬制而成的,阿胶和红枣都能补血益气这您应该都知道,价格也不贵很好使用,不过现在市场品种繁多,建议您还是到指定官方网站上去买。

摘要:气虚就需要补气,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吃一些补气的食物以外,也可以利用中成药来调理。补气的中药有哪些?补气的中成药有哪些?补气的中药补气的中药有哪些补气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气的中药有哪些

在中医学里,“气”指的是生命的存在以及动力。血气方刚就指的是一个人的“气”过多过剩导致的冲动易怒的个性体质。而适当的气对人的生命还是必要的。因为它的存在对人体各个五脏六腑都起到了适当的保护和保养的作用。可以说,有了适当的气,人就充满了活力。以下中药可以补气:

1、人参

这是最重要,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2、黄芪

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3、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4、党参

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5、太子参

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6、白术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7、甘草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补气的食疗

1、补气健脾活血补血——糖枣荔圆

大枣、桂圆、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过量。将大枣放砂锅中加水过量烧开后小火煨5分钟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钟加食糖调匀即可。每日1次温热过量食之。

2、补气健脾益胃——参枣米饭

党参10克大枣20个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泡发煮半小时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作主食食用。

3、补气润肠通便——麻仁栗子糕

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50克玉米面50克。将火麻仁、芝麻打碎与栗子粉、玉米面、过量红糖拌匀以水合面蒸成糕。作点心服食。

4、补气养血——黄芪阿胶粥

黄芪15克阿胶10克粳米30克。黄芪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烊化阿胶兑入粥中。补气养血。每日1次温服。

5、补气健脾利水消肿——加味黄芪粥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黄芪加水过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气虚体质吃什么中成药

十全大补丸

为气血双补剂,具有温补气血功效。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本品为棕揭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甘而微辛。口服。水蜜丸一次30粒(6克),一日2—3次。

方中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四味即四君子汤,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当归、熟地黄、白芍药、川芎四味即四物汤,能养血滋阴,补肝益肾;黄芪大补肺气,与四君子同用,则补气之功更优,又用肉桂补元阳,暖脾胃。诸药合用,共奏补血之功。

香砂六君子丸

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后开水吞服。

含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每次6-9克,一日2次。益气健脾,和胃。

桂附地黄丸

为补益剂,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主治肾阳不足,腰膝_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本品为黑棕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辛。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本方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泻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肉桂、附子温补命门真火。诸药合用,共成温补肾气之效。

芪苓益气颗粒

益气固本。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腰膝酸软。

开水冲服,一次3克,一日3次。一月为一疗程。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