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怎么泡水喝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2:51:07
字号:

1 佩兰藿香茶

材料

佩兰怎么泡水喝

佩兰、藿香。

做法

1、将佩兰、藿香用水洗净,沥干水分;

2、将佩兰和藿香洗净放入煮锅中;

3、加适量水,大火煮开;

4、转小火煮5分左右,倒入杯中,即可。

功效:解暑祛湿、醒脾开胃。

2 荷叶佩兰茶

材料

荷叶、佩兰。

做法

1、将荷叶、佩兰洗净,沥干水分;

2、将两者放入锅中,加适量水;

3、用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

4、倒入杯中,即可食用。

功效:芳香化湿、发表解暑。

3 苍术佩兰茶

材料

苍术、佩兰。

做法

1、将苍术、佩兰用水洗净;

2、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水;

3、大火煮开,改小火煮5~10分左右;

4、倒入杯中,即可饮用。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除湿。

4 茯苓佩兰茶

材料

干茯苓、干佩兰、陈皮、清水、蜂蜜。

做法

1、将茯苓、佩兰、陈皮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几分钟;

2、煮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茯苓干、佩兰和陈皮;

3、大火煮开,改成小火煮10分钟左右;

4、倒入杯中,茶温,加蜂蜜调匀,即可。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中文名佩兰(《本草再新》)

类别全草类

异名茴(《诗经》),兰(《毛诗传》),兰草、水香(《本经》),都梁香(李当之《药录》),大泽兰(《雷公炮炙论》),燕尾香、香水兰(《开宝本草》),孩儿菊、千金草(《续古今考》),省头草(《唐瑶经偏方》),女兰、香草(《纲目》),醒头草(《得配本草》),石瓣、针尾凤(《广东中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茎叶。

植物形态兰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稍长。茎直立,高70~120厘米,下部光滑无毛。叶对生;在下部的叶常枯蒌;中部的叶有短柄,通常3深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腺点,沿脉疏被柔毛,揉之有香气;上部叶较小,通常不分裂。头状花序排列呈聚伞花序状;总苞长6~8毫米,总苞片10枚左右,2~3列,外列的甚短,内列者较住,膜质,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常带紫红色;每个头状花序具花4~6朵;花两性,全部为管状花;花有冠毛,冠毛均比花冠为短;花冠白色,长5~6毫米,先端5齿裂,裂片长不及1毫米;雄蕊5,豪药,不露于管外;子房下位,柱头2裂,伸出花冠外。瘦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有5棱,熟时黑褐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生溪边或原野湿地,野生或栽培。分布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花(千金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当茎叶茂盛而花尚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药材干燥的全草,茎多子直,少分枝,呈圆柱形或扁压状,直径1.5~4毫米。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纹及明显的节,节不膨大。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类白色,可见韧皮部纤维伸出,木质部有蔬松的孔,中央有髓;有时中空。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多呈3裂,中央裂片较大,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无毛,色暗绿或微带黄,质薄而脆,易破碎。气微香,味微苦。以干燥、叶多、色绿、茎少。未开花、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河北、山东等地。

西藏地区使用的佩兰,为菊科植物大麻叶泽兰的全草。

化学成分兰草全草含挥发油1.5~2%,油中含: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和5-甲基麝香草醚,前两者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及麝香草氢醌。

大麻叶泽兰的叶,花中都含泽兰苦素和一倍半萜内酯,叶中又含泽兰甙。

上述两种植物的根中都含有兰草素。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捞出,稍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

性味辛,平。

①《本经》:"味辛,平。"

②李杲:"味甘,性寒。"

③《医林纂要》:"苦辛甘,寒。"

④《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微凉,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①《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

②《翟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

③《别录》:"除胸中痰癖。"

④《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

⑤李杲:"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

⑥《纲目》:"消痈肿,调月经。"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

⑧中药志,:"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3~5钱)。

宜忌阴虚、气虚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气虚者禁用。"

选方①治脾瘅口甘:兰草(煎汤服)。(《素问》)

②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藿香叶一钱,佩兰叶一钱,陈广皮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大腹皮一钱(酒洗),厚朴八分(姜汁炒),加鲜荷叶三钱为引。煎汤服。(《时病论》芳香化浊法)

③治秋后伏暑,因新症触发:藿香叶一钱五分,佩兰叶二钱,薄荷叶-钱,冬桑叶二钱,大青叶三钱,鲜竹叶三十片。先用青箬叶一两,活水芦笋二两,煎汤代水。(《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七叶芦根汤)

④治温暑初起,身大热,背微恶寒,继则但热无寒,口大渴,汗大出,面垢齿燥,心烦懊憹:藿香叶-钱,薄荷叶一钱,佩兰叶一钱,荷叶一钱。先用枇杷叶一两,水芦根一两,鲜冬瓜二两,煎汤代水。(《重订广温热论》五叶芦根汤)

名家论述①《纲目》:"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云,辛能发散故也。李东垣治消渴生漳饮用兰叶,盖本于此。""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敦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大泽兰之为兰草,尤可凭据。血生于气,故曰调气生血也。"

②《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癣,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证自廖,大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③《要药分剂》:"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内经》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盖消渴由邪热郁结于胃,兰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荡涤为功,肃清肠胃者也。"

④《本草便读》:"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至于行水消痰之效,二物亦相仿耳,但泽兰治水之性为优,佩兰理气之功为胜,又为异也。"

提醒您:佩兰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