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不少农民对农作物施肥,除了应用氮、磷、钾肥外,对于硼肥的应用也引起了重视,每年的硼肥销售量有所增长。他们在棉花、油菜、大豆、马铃薯、胡萝卜等作物上施用硼肥,已经得到了增产效应,少则增产5%,多则高达20%。
农作物施用硼肥增产的原因,一是施硼肥后,硼元素与细胞壁的多糖成分相结合,提高了细胞壁的稳定性,促进核糖核酸合成和花粉管萌发,以及分生组织的快速生长,防止了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小麦不穗等;二是促进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淀粉的转化,加速蔗糖的合成和淀粉的水解;三是能增强细胞壁对水分的控制,增强农作物抗寒和抗病能力;四是能改进作物品质,如油菜的油脂含量可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
但是,如果施肥技术不当,不但不能增产,反而会造成损失使农作物遭致减产。如在油菜生产上,有的地方年年施用硼砂作基肥,由于土壤中硼元素积累过多,会造成硼肥中毒;有的一次性施用硼肥过量,与其它元素产生拮抗作用;有些不缺硼的土壤也盲目施用硼肥;有的不分什么作物种类均施硼肥,这些,都会使施用硼肥产生负面效应。据农业科研部门研究,土壤水溶液中硼含量超过1毫克/公斤,水稻呈现中毒症状,种子发芽就会出现障碍。
对此,在硼肥的施用技术上,应先做好实地调查,区别不同情况,科学地合理地开展运用。
首先,要因地因作物施肥。红壤、赤红壤淋溶性强,缺硼元素面广;有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硼被吸附,呈现潜在性缺硼;有些土壤使用石灰过多,降低了硼的含量,这些土壤均呈不同程度的缺硼状况,都应补施硼肥。十字花科、豆科、纤维作物及果树等需硼肥量较大,应根据各自需硼肥多少酌量施用。水稻等禾本科作物需硼较少,对硼不甚敏感,不可一概地施硼。
其次,要适量适时施肥。当土壤溶液硼含量小于0.33~0.5毫克/公斤时,需及时增施硼肥,一般基肥每亩用硼砂0.25公斤。缺硼严重的土壤或需硼量较高的作物,硼砂用量可达0.5公斤,不宜过量多施。叶面喷施浓度一般为0.05%~0.2%,硼肥的最佳施用期在作物生长的苗期和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时期。最好选用速溶性强、有效含量高的产品。
最后,要讲究施硼方法。硼肥施用不当,可能被土壤固定或者造成硼中毒,为了提高硼肥的利用率,一是作基肥时要将硼与腐熟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使其高度融合,逐渐释放;二是十字花科作物移栽时,可用0.2%的硼砂先沾根后移栽;三 是将难溶性硼肥攺为高效速溶的硼肥喷施,可成倍地提高硼肥的利用率。
硼元素属于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生殖元素的称号,硼元素缺乏,植物开花就不健全,容易造成落花落果的出现。常见的有甜菜的心腐病、萝卜的溃疡病、芹菜的裂茎病、樱桃的缩果病、葡萄的落花落果、香蕉的叶片畸形及猕猴桃的落花落果症等。
? ?
对硼肥敏感的作物主要为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其次为甜菜、番茄、黄瓜、花椰菜、芹菜、白菜、马铃薯、玉米等,施用硼肥效果较好。作物盛花期或中午遇高温天气时不宜喷施水溶性硼,以免影响授粉。
硼影响着花粉管伸长和花粉萌发,果树缺硼会导致“花而不实”,硼影响着果树的生殖器官生长发育。叶面补充硼肥能够迅速被吸收,可以快速在花器官生长发育中起到作用。
硼肥一般作为叶面肥使用,如液体硼按照1000到1500倍,硼砂按200-300倍稀释比例进行稀释,喷洒在植物的叶片上面。千万不能使用过量,否则容易出现肥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 ?
硼肥作为底肥使用时,每亩农作物施用量0.5-1.0公斤,每棵果树施肥5-10克,将硼肥与农家肥混合使用,或者和化肥拌匀后条施或者穴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但是不能和种子接触。
磷酸二氢钾和螯合态的硼肥是可以混用的,将两种肥料少量混合搅拌之后,能快速溶解,没有沉淀的生成,初步判断这是两种肥料是可以混用的。
? ?
冷水就可以溶解的硼肥,一般纯硼含量超过20%,建议稀释1000倍兑水喷雾,叶面喷施拮抗,可以和磷酸二氢钾混用,适合快速补硼,效果不错,特别是果树、水稻、小麦等花期补充,效果不错,且安全性高。
钙肥和硼肥混用,存在一定风险性的。建议大家谨慎使用,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单单从硼肥和钙肥上来说,硼肥和钙肥是不能一起使用的,会发生拮抗,所以常规的硼肥,钙肥是不能混用的,但是有种叫做能钙硼同补的硼钙叶面肥。硼钙叶面肥是以氨基酸为载体,通过有机酸络合技术提高硼肥钙肥的生存条件,采取一定的有效技术配方,使硼肥和钙肥有机结合。硼锌可以,但是硼钙不行,最好是用复配好的,蛰合型的,钙最好单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