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神圣与不灭,所以印度的国花也是莲花。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
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
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扩展资料: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
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
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参考资料:
芬陀利花到底是什么花呢?
原来芬陀利花,意译是白莲花,是梵文 pu?arīka 的音译。是佛经中常提及的五种莲花之一。
常读诵佛经的大家应该对芬陀利花不会感到陌生。佛经中曾多次提及此花,如:
《杂阿含经》:“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
《八十华严》:“摩尼妙宝芬陀利,一切水中咸遍满。”
据《大日经疏》卷十五中记载:芬陀利花的颜色雪白如银,光彩夺目,而且又大又香,通常长在阿耨达池中,人间罕见。它的茎大约长一尺多,形状和睡莲很像,但是要大得多而且香得多。
因为芬陀利花扎根在淤泥之中却不被污泥所染,所以经论中常常用它来比喻佛性之于烦恼而不被烦恼所染污。
而《法华游意》中说:芬陀利花在三个时候有不同的名称。在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叫做屈摩罗;而花开将落的时候叫做迦摩罗;而花开得正盛的时候,称为芬陀利花。
由此可见此花的特别了。
值得一提的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这就把念佛之人比喻做希有难得的芬陀利花了,善导大师曾解释说,“人中芬陀利花”是指人中的好人、妙好人、上上人、稀有人、最胜人。也就是说能够对净土法门生起清净信心,而精进念佛的人超越了三界六道的众生,已经不再是轮回的凡夫了,将来必定一定会像洁白芬芳、希有难得的芬陀利花那样庄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