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通过什么实验成功地繁殖了第一代雄性不育稻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2:27:11
字号:

有一天,在起伏的稻海里,一株叶茂根深、性状特异的雄性不育水稻出现在袁隆平的面前。他小心地把它拔了起来,放在试验盆里栽培,并小心地把别的水稻的花粉授入到一朵朵小花蕊里,进行人工杂交。经过精心培育,终于得到了数百粒种子,成功地繁殖了第一代雄性不育稻种,为他后来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通过什么实验成功地繁殖了第一代雄性不育稻种?

袁隆平研究水稻68年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此后,他又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概念,国家“863”计划据此将两系法列为重要项目,经项目组科技人员6年的刻苦研究,已掌握两系法技术,并推广种植,现占水稻面积的10%,效果良好。

1997年,他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实验田取得良好效果,亩产近800公斤,且米质类粳稻,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难题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逝世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2021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2021年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2021年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