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水稻生物量的测量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1:07:35
字号:

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如何进行水稻生物量的测量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 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p6,正常水比例。水稻测定水分含量用SFY-60E粮食水分仪,不用调档位,全自动水分测量,而且几分钟测出数据,测试结果很准确。

水稻生活: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

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

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

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扩展资料:

水分是药品常用的检测项目,常应用于原料药或其制剂的检查,在药品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为各国药典广泛收载。检测实验室进行水分测定的水平可以客观地、较有代表性地反映出该实验室的药品检测能力。

药品中水分测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如费休氏试液的标定液滴定度的影响、溶剂用量及溶解时间的影响、称样量的影响、滴定仪器的影响等,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

能力验证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加能力验证活动是评价实验室检测水平,锻炼人员技术能力,促进实验室认可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我国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国家认可制度中对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并取得满意结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次研究通过组织药品中水分测定的能力验证计划可以使参加实验室了解国内药品及其他相关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为这些领域的管理和CNAS的认可提供信息,同时也可以使参加实验室识别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促进实验室共同提高水平。

CNAS也可以通过比对,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监控认可实验室检测能力的维持情况。检测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M,“水分测定法”第一法(费休氏法),A(容量滴定法)测定水分。

鉴于药品水分的质量控制要求,本研究对国内166家药品、兽药等检测机构的药品水分测定能力进行测试,研究水分测定能力验证的样品制备、均匀性与稳定性、结果统计、能力评价等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

百度百科-水分测量仪

百度百科-便携式水分测定仪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3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