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增产追肥用什么肥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0:57:31
字号:

水稻所需的肥料

水稻增产追肥用什么肥好?

氮,在所有肥料中,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它是水稻细胞原生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氮素供应适当,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制造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可以增加分蘖,促进细胞分裂,扩大茎、叶面积。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则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很少分蘖,穗小粒少,产量不高。但是,也不是施氮越多越好。实践证明:施氮过量,不仅浪费肥料,增加成本,而且无效分蘖增多,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过长,松软披散,使下部叶片受荫;特别是茎叶嫩绿,容易感染病虫害。结果,不是增产,而往往是减产。

水稻“三肥”的巧施方法

1、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分化前的施肥叫分蘖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通常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峰期,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早施肥才有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低位分蘖,为大穗、大粒重创造条件。

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15—20公斤。底肥不足的可恰当增施,但不能盲目过量追肥,以防疯长。

2、巧施穗肥

从幼穗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顶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增进穗大粒多。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亩施尿素3—5公斤,并配施磷钾肥及每亩叶面喷施碧卡磷酸二氢钾。

3、酌情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能延长功能叶的持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增加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块不施。

我们当地是水稻种植区,主产就是水稻,晒田是不能忽视的一道工序。我们当地农民只要水稻贪青、旺长了,都会“晒田”,“晒田”的好处还有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防止水稻倒伏,另外对防治病虫害,抑制病害发生也有作用。水稻在封行后,肥料上应该以磷钾肥为主使用,穗肥用氯化钾肥5公斤/亩,过磷酸钙15公斤/亩。氮肥应该停止使用。水稻种植对有机肥需求不大,不用有机肥来做底肥、追肥。有机肥过多对水稻生长不利,甚至有“烧田”、“烧苗”现象,延长水稻缓苗期。

肥料用量过多:大田期肥料用量过多,会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多,过早封行,抗虫、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弱,贪青晚熟,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影响稻谷产量、质量。施肥时间不当:在高温的中午或露水未干及田里缺水的情况下撒施化学氮肥,往往会灼伤秧苗。

并使叶绿素漂白而呈透明不规则白斑。在水稻生育后期,如田间缺水,施用硫酸铵过多或不匀,会造成根系变黑腐烂。主要因土壤中阴离子(SO4-)过多,在硫酸还原细菌的作用下,变成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为害稻根所致。肥料用量过多:大田期肥料用量过多,会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多,过早封行,抗虫、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弱,贪青晚熟,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影响稻谷产量、质量。

后整个叶片变成黄褐色,或红褐色,受害重的枯死。氨水挥发出来的氨,随风波及,往往稻苗上部叶片熏伤。碳酸氢铵施到田面,挥发出来的氨,造成局部稻苗熏伤,且下部叶片受害较重。远看象火烧焦一样,严重的根部变黑,甚至枯死。石灰氮粉粒粘附叶片上,会出现褐色或暗绿色水浸状病斑。主要是施用石灰氮时未加处理或施用技术不当造成。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3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