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是我们解决病症的有效方法。所以当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到身体不适时,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吃药来缓解自己的不舒服现象。比如说有的女生在月经期间出现月经量大并且有血块的现象时,她们也可以选择吃一些药物来进行调理,那么月经量大有血块吃什么药好?下面由小编为你解答。
月经量大有血块吃什么药好
现代女性由于工作压力太大的原因,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女性的月经,有的女性习惯性月经推迟或提前,有的月经量过少过过多。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果女性月经量多有血块吃什么药?
月经量多有血块吃什么药
1、注意保暖:经期要做好保暖工作,多穿衣服保暖。如果有痛经的症状,可用暖水袋外敷肚子或小腹。
2、饮食上忌生冷:经期的食物最好以温热为主。炭烤、油炸、辛辣或者腌渍品要少吃,西瓜、梨、椰子、葡萄、柚子等忌吃,以免影响血管收缩。
3、避免过劳:在月经期,女性身体容易疲劳,这个时期里更应该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减少月经有血块的情况发生。
4、愉悦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对身心健康有很好的帮助。保持心情愉快,能够促进血液流通。
5、多摄取维生素C、E:维生素C、E能促进骨盆血液循环顺畅,减低因充血导致痛感,并补充丰富的钙和镁让肌肉放松。
6、中药治疗:经血暗红有血块,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证,可以用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药材活血化瘀、理气和血。
月经不调血块的治疗方法
平常一般女性在月经来了以后都是异常的娇弱,此时的女性十分需要人呵护。那么月经不调更是让女性难忍且苦恼。现在基本都是吃西药治标不治本,中药就成为了另外一种可靠的选择。中药虽然效果见效慢但是能从根本解决。那么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呢?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
清肝调经汤
处方:勾藤12克,炒山栀9克,炒丹皮10克,赤白芍各12克,焦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包煎),炒川续断12克,茯苓10克,炒柴胡5克,益母草15克。
功效:本方有清肝解郁、化淤调经的作用。主要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血块多等病证。本方须在行经期服用。
本方是由丹栀逍遥散合加味失笑散组成。丹栀逍遥散是滑肝解郁的名方,为治疗月经提前的主方。加味失笑散是化淤止血名方,为治疗月经过多的主方。两方合用,稍作加减,故能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等病证。其中加入川续断,有一定深意,川续断有补肾助阳、活血调经的作用;月经提前,经量过多者,多与肾虚有关,故加入川续断补肾调经。
益肾通经汤
处方:柏子仁10克,丹参、熟地各12克,川续断15克,泽芝叶、川牛膝、炒当归、赤白芍各10克,茺蔚子、生茜草各15克,炙鳖甲9克,红花6克。
本方有补肾宁心、活血通经的作用。主要治疗闭经、月经延迟、月经量少等病证。
本方是由柏子仁丸合泽芝叶汤所组成。全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宁心安神,即安定心神,方中所用柏子仁、丹参或可加入合欢皮,安定心神,使心气下降,子宫开放,排出月经。第二,补肾养血,提高肾阴阳,以使血海盈满,从而奠定月经来潮的物质水平。第三,通畅子宫气血,引经血以下行,促月经来潮。本方不仅有调经的作用,而且通过补肾宁心,提高阴精的水平,有助于卵子的发育。由于辅以活血调经,促动阴阳的转化,排子,所以还有促排卵的作用。
由于现在很多方面的因素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很多女性也会从中造成了一些身体上的变化。而女性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女性的月经,大部分女性会出现月经有血块的异常现象。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女性来月经有血块怎么治疗?
来月经有血块怎么治疗
虽然月经当中带有血块是不正常的现象,但是也是女性经期前或其之后饮食不注意,作息不规律,情绪不佳等原因造成的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常见现象。所以,建议女生可在月经期间喝多点红糖姜水,因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缓解腹痛、血块等经期时出现的不良现象。对于备孕期间的女性来说,调理好月经是很重要的。
首先,是日常的饮食方面。宜采用高蛋白低脂肪饮用,多摄取维生素C、维生素E,使骨盆血液循环顺畅,减低因充血导致痛感,并补充丰富的钙和镁让肌肉放松。在月经来的前3天到经期结束的食物要温热为主。炭烤,油炸,辛辣或者腌渍品要少吃,西瓜,梨,椰子,葡萄柚忌吃,以免影响血管受缩。
其次,可用中药调理。可以采用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的方法,如吃红花、桃仁、薄荷、坤草、泽兰、赤芍之类,会有良好效果和功效。如果经血不仅暗红,而且有血块,这是属于“血瘀气滞”体质,可以用川芎,丹参,红花等来进行调理。如果经血少而色淡是“血虚体虚”,要用当归,黄芪,熟地,桂圆人参等补身体。但要注意,要在大夫的指导下服用。
来 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
功 效:利水,渗湿,泄热。
主 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性味归经:甘,寒。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③《药性论》:“味苦。” ④《医学启源》:“气平,味甘。”⑤《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入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肾虚精滑者忌服。 《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 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候,法咸忌之。”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配茯苓,利水除湿;配猪苓,利水渗湿;配白术,利水健脾。
别 名:水泻、芒芋、鹄泻(《本经》)、泽芝(《典术》)、及泻(《别录》)、天鹅蛋、天秃(《药材资料汇编》)、禹孙、禹泻、兰江、牛耳菜、酸恶俞(《和汉药考》)、如意菜《本草纲目》又名:荬(《诗经》)、蕍、藛、牛唇(《尔雅》)、水沓菜(《救荒本草》)、水泽、耳泽
处方名:泽泻、泽泄、泽夕、炒泽泻、盐泽泻、盐水泽泻、建泽泻等
处方中写泽泻、泽泄、泽夕指生泽泻。为原药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泽泻为泽泻片经麸炒或清炒后入药者。
盐泽泻又名盐水泽泻。为泽泻片用盐水喷淋,待吸尽,再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
商品名:建泽泻,又名福泽泻,为产于福建、江西者。个大,皮光滑呈圆形。品质优良,为本品地道药材。
川泽泻:为产于四川者。个小,皮粗糙。
光泽泻:除去细毛根,并用竹笼撞去须毛及粗皮而得的加工品。
以上商品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叶(泽泻叶)、果实(泽泻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药材主产福建、四川、江西,此外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商品中 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云 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季叶子桔萎时,采挖块茎。
拉丁名:药材Rhizoma Alismatis原植物泽泻 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 Var. Orientale Samuels
炮制方法: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取出,晾干。(每泽泻片 100斤,用盐二斤八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麸制:取麸皮,撒入锅内,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拌炒至**,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泽泻片100公斤,用麸皮10公斤。盐麸制:取泽泻片,用盐匀润湿,晒干,再加入蜜制麸皮,按麸炒制法炮制,每泽泻500公斤,用盐6公斤;用麦麸60公斤。水适量。酒制:在100度热锅中加泽泻片,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泽泻 100公斤,用酒5公斤。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块茎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长约4~7厘米,直径约3~5厘米;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 呈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无数突起的须根痕迹, 在底部尤密;质坚实,破 折面黄白色,带颗粒性。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 足者为佳。 一般认为建泽泻品质较佳。显微鉴定: 粉末(去外皮):米**。①淀粉粒长卵形、梨形、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4μm,长至20μm,脐点人字状、短缝状、十字状、三叉状、点状或马蹄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②薄壁组织碎片众多,有的可见多数椭圆形纹孔集成的纹孔域。③内皮层细胞形大,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稍厚,木化,有纤细的孔沟。④油室大多已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54-110μm。此外,可见螺纹、梯纹、网纹、孔纹等导管,并偶见纤维,壁较厚,木化。
中药化学成分:块茎中分出五种三萜类化合物:泽泻醇A(Alisol A)、泽泻醇B、乙酸泽泻醇A酯(Alisol A monoacetate)、乙酸泽泻醇B酯和表泽泻醇A(Epialisol A);另含挥发油(内含糠醛)、小量生物碱、天门冬素、一种植物甾醇、一种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 酸);还含树脂、蛋白质和多量淀粉(23%)。中国药材学:块茎含挥发油与树脂等,并含泽泻萜醇A(alisol A)、泽泻萜醇A乙酸酯(alisol A monoacetate)、泽泻萜醇B(alisol B)、泽泻萜醇B乙酸酯(alisol B monoacetate)、表泽泻萜醇A(epialisol A)以及泽泻萜醇C乙酸酯(alisol C acetate)。还含泽泻醇(alismol)、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 2-糠醛(2-furaldehyde)、胆碱、卵磷脂。预试还生物碱、甙、黄酮、有机酸、氨基酸及多糖反应。
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
来源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Juzep.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长卵形、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4μm,脐点人字状、短缝状或三叉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具多数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油室大多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54~110μm,分泌细胞中有时可见油滴。
炮制 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盐泽泻:取泽泻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用法用量 6~9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备注(1)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常与茯苓、猪苓、车前子等配伍;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术配伍。此外,本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配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有泻泄相火作用。泽泻利水力佳,实有伤阴之可能,更无补阴之效用,张景岳谓:「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可资参考,故临床应尚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