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类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清汤绿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芽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红茶:红汤红叶。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得其名。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综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青茶:色泽青绿、汤色金黄。最有名的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铁观音、奇兰、黄金桂、凰单枞、凰水仙、岭头单枞、冻顶乌龙等。
白茶:白汤白叶、白毫满身、汤色浅淡。珍稀变异茶种。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多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现比较著名的有安吉白茶。
黄茶:黄汤黄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黄茶可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类。
黑茶:汤色暗褐油黑。由于原料粗老,黑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般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为叶色多呈暗谒色,故称黑茶。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数民族饮用,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喜好饮黑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有生茶和熟茶之分。有湖南黑茶加工的黑砖、花砖、茯砖,湖北老青茶加工的青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
怎么辨别茶叶的真假?
1、看外形。鉴别茶叶的好坏是可以先看茶叶的外形,虽然不同品种的茶叶有不同的外形特征,但茶叶的大小,粗细和长短都比较均匀才是质量比较好的茶叶,如果茶叶看上去特别粗糙而且松散又短又碎,只能说明这样的茶叶是质量比较差的茶叶,不适合购买。
2、看含水量。鉴别茶叶好坏的时候还可以看茶叶的含水量,正常情况下那些质量好的茶叶含水量都特别低,用手轻轻一捏就会捏碎,而那些质量差的茶叶含水量比较高,会有一种潮湿的感觉,用手去捏的时候很难捏碎。
3、看色泽。鉴别茶叶好坏的时候,还可以看茶叶的色泽,质量好的茶叶色泽都是由润透亮的,虽然有的茶叶为焦黑色,有的茶叶为红色,但它们的色泽都比较好,而那些质量差的茶叶基本没有什么光泽,而且里面有很多老叶黄叶,颜色不统一。
4、闻茶香,看汤色。闻茶香,看汤色,都是人们鉴别茶叶好坏的重要依据,好的茶叶会有自然的茶香,而且它的香气比较浓郁,如果发现茶叶有焦糊味或者苦涩味,就说明茶叶的质量不好,另外不同的茶叶在冲泡以后,茶汤的颜色也不相同,但质量好的茶叶冲泡出的茶汤是清澈明亮的,如果发现茶汤浑浊,则说明茶叶的质量不好。
1、从外形上看,真茶叶叶缘成锯齿状,而且锯齿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浅,进到叶柄处时无锯齿。假茶的四周布满分布均匀的锯齿,或者无锯齿。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摊开茶叶,细心观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本色。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2、真茶茶香或清远或浓烈,都是自然之气,让人觉得舒服,没有刺鼻之感;假茶气味刺鼻,浓烈,有香精味。通常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嗅一下,如果茶的味道过香或有腥气、异味者,大家最好就不要买了。
3、一口茶喝进去,稍有苦味,但到喉嗓处有回甘,假茶则没有回甘的滋味,只有香精味或苦味和臭青味。